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合并糖代谢异常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 对2017年1月-2022年1月于云南省中医医院风湿病科住院的1 157例RA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RA组、RA合并空腹血糖受损(IFG)组与RA合并2型糖尿病(T2DM)组,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人口学特征、空腹血糖(GLU)、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尿酸(sUA)、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检测结果。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RA患者发生IFG和T2DM的危险因素。结果 RA合并IFG组年龄、病程、RF-IgM、ESR、CRP、TC、LDL-C、GLU均高于R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A组年龄、病程、RF-IgG、CRP、UA、TC、TG、LDL-C、GLU水平以及高脂血症患者的比例明显低于RA合并T2D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发现,ESR、CRP、LDL-C、GLU水平升高均是RA患者发生IFG的独立危险因素,长RA病程,高水平LDL-C和GLU均是RA患者发生T2DM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RA合并IFG和T2DM患者存在多种代谢指标异常,ESR、CRP、LDL-C水平升高导致RA患者发生IFG的可能性增加;长RA病程,高水平LDL-C均可导致RA患者发生T2DM的可能性增加。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间质纤维化(RA-IPF)的中医证候特征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搜集RA患者的基本信息、实验室指标、证候分型等临床资料,比较RA-IPF患者与单纯RA患者之间存在的差异,并分析RA-IPF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在2 788例RA患者中并发IPF者115例。与单纯RA相比,RA-IPF患者男性比例较多、年龄较大、血沉(ESR)加快、血D-二聚体增多、血RF-IgA升高、RF-IgM升高、RF-IgG升高、抗U1-RNP抗体升高、抗Jo-1抗体升高。结论 RA-IPF可能与患者的性别、年龄、ESR、D-二聚体、RF-IgA、RF-IgM、RF-IgG、抗U1-RNP抗体、抗Jo-1抗体有关;高龄是RA合并IPF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难治性痛风患者中医证候特点及其流行病学、病史情况、用药情况等临床特征。方法 对2016年1月-2021年6月于云南省中医医院风湿病科住院的难治性痛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患者的性别、年龄、诱因、病程、合并症分布情况,并记录不同患者既往及院内用药情况,分析院内最常用药组合。结果 本次研究共纳入730例患者,其中男性696例,女性34例,年龄40~80岁,证候以湿热蕴结证、脾虚湿阻证、寒湿痹阻证为主。急性期多见湿热蕴结证、寒湿痹阻证,间歇期以脾虚湿阻证为主,慢性期则以痰瘀痹阻证、肝肾亏虚证为主;常合并高血压、脂肪肝、骨关节炎等病,治疗上多以中西医结合治疗为主,急性期多使用抗炎止痛药物,间歇期及慢性期以降尿酸药物为主。结论 难治性痛风患者以男性为主,具有年龄大、病程长等特点,同时容易合并其它疾病,特别是高血压、脂肪肝、骨关节炎,“痰瘀”是发病的关键病机。  相似文献   
4.
云南省名中医彭江云教授结合多年风湿病诊疗经验,认为成人Still病发病的核心病机在于营卫失调,指出治疗上应以调和营卫为主,临床常用桂枝汤类方辨治。根据病程之长短辨证使用玉屏风桂枝汤、柴葛桂枝汤、补中桂枝汤,并根据主证酌情加减用药,临床取得了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干燥综合征患者合并病的临床症状,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预防与治疗本病提供依据与方法。方法:分析云南省中医医院381例住院干燥综合征患者的合并病,总结干燥综合征合并病的临床特点。结果:干燥综合征患者合并病中骨骼系统疾病230例(60.37%),内分泌系统疾病195例(51.18%),肺部疾病189例(49.60%),心血管系统疾病149例(39.11%),眼部疾病50例(13.12%),其他疾病:慢性胃炎74例(19.43%),脂肪肝57例(14.96%)。结论:干燥综合征的合并病发生率高。干燥综合征主要为外分泌腺灶性淋巴细胞浸润,可引起多种系统疾病。专科医生须整体分析、多角度评估患有合并病的干燥综合征患者,采取有效措施及时预防、发现和处理干燥综合征患者合并病及有关危险因素,制定更具体、有效的治疗方针。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类风湿关节炎合并2型糖尿病的临床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64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2型糖尿病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记录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2组实验室指标及关节受累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年龄大于对照组(P=0.002);观察组血尿酸、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C反应蛋白、谷草转氨酶、IgG-RF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从关节受累情况来看,观察组骨质侵蚀、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关节间隙狭窄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骨质疏松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类风湿关节炎高龄患者更容易发生2型糖尿病,合并2型糖尿病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炎症指标相对较高,易伴随代谢综合征以及肝功能损伤的发生,且关节受累的发生率更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痛风患者中医证候与临床分期、实验室检查等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21年6月于云南省中医医院风湿病科住院痛风患者2 092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中医证候、实验室检查等。结果 本次调查显示中医证候分布依次为湿热蕴结证、寒湿痹阻证、脾虚湿阻证、痰瘀痹阻证、肝肾亏虚证、其它证型。调查发现患者年龄、发病年龄、临床分期以及实验室检查中的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和D-二聚体与中医证型存在相关性。结论 患者的年龄、发病年龄、临床分期以及IL-1β、FIB、D-二聚体可能是造成患者中医证候差异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桂枝加附子汤原方出自《伤寒论》,经云南扶阳学术流派第三代传承人彭江云教授多年临床经验,在原方基础上化裁总结为极具扶阳特色的方剂。其认为该方上下、表里兼治,扶阳存阴同求,祛邪不忘顾护脾胃,有扶正祛邪之功。彭江云教授临床多用此方治疗风湿病,临证疗效显著,尤其在针对尪痹、大偻及骨痹的治疗上获效甚佳,值得研究学习。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又称燥痹,是一种多器官、多系统受累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疾病。彭江云教授认为,肝失疏泄是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发病基础,气机不畅、津液输布失调为本病病机关键,并据此以疏肝法为基本治则。临证时,彭教授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灵活合用润燥布津、化痰祛瘀、通络蠲痹等治法,并以逍遥散为主方化裁,使气运有常,津生有源,液敷得道。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