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9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武丹蕾  吴烈 《北京中医药》2018,37(9):882-884
目的观察健脾益肾通络法联合针刺治疗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的疗效。方法选取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48例(96眼),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4例(48眼)。观察组予中药汤剂联合针刺治疗,对照组予肌苷片及维生素口服,观察治疗3个月后患者视力及视野的改变。结果观察组视力总有效率为83. 3%,对照组为62. 5%,观察组视野总有效率为70. 8%,对照组为52. 1%。治疗后2组视力均较治疗前提高(P 0. 01); 2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视野平均光敏度(MS)增强,平均缺失(MD)减少,2组间治疗后M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健脾益肾通络法联合针刺治疗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在视力提高、视野改善方面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凉血止血法及活血化瘀法调节兔RVO凝血因子及微循环的作用机理。方法按照随机对照实验设计,采用新西兰兔39只(共78眼),其中正常对照组3只(6眼),余36只应用光化学方法建立RVO兔模型,随机分为4组:模型组、止血组、活血组、止血+活血组,每组9只(18眼),分别予生理盐水、十灰散、血府逐瘀汤、十灰散合血府逐瘀汤干预,观察血清凝血因子ATⅢ、PLG及微血管舒缩因子TXB2/6-Keto-PGF1α变化情况。结果 1.止血组在3 d以内降低ATⅢ活性,有促凝血作用;3~14 d使ATⅢ、PLG升高,有抗凝作用;28 d PLG仍升高而ATⅢ趋向正常。3~14 d下调TXB2/6-Keto-PGF1α比值,呈舒血管状态;28 d比值上调,血管趋于收缩。2.活血组1~14 d升高ATⅢ、PLG活性,以7 d内最显著,具有抗凝作用;28 d时下调ATⅢ、PLG,有促凝作用。3 d下调TXB2/6-Keto-PGF1α比值,呈舒血管状态;7~28 d上调比值,血管趋于收缩。3.止血+活血组以升高ATⅢ、PLG为主,具有抗凝作用,在7 d时上调ATⅢ最明显,在28 d时上调PLG较明显。3 d下调TXB2/6-Keto-PGF1α比值,呈舒血管状态;7~28 d上调比值,呈缩血管状态。结论凉血止血法以极早期(3天内)促凝及早中期的抗凝和舒张血管作用为主;活血通络法以早中期的抗凝和舒血管及中后期的促凝和收缩血管作用为主;两法合用者各期均以抗凝作用为主,其早期有较强的舒张血管作用,中晚期有收缩血管作用。三组中药对凝血及微循环调节的作用强度及时间点各有不同。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比研究电梅花针治疗儿童屈光不正性和屈光参差性弱视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4.
在以往的中医理论中,尚缺少论述眼底血证的眼科专著,笔者通过三十余年从事中西结合眼科临床实践,在治疗眼科疾病特别是眼底血证方面积累了一定的临床经验,辨证思想主要是借鉴《血证论》阴阳水火气血论及《伤寒杂病论》六经、三焦、脏腑辨证思想,在临床实践中注重调节脏腑阴阳水火气血平衡,遵循止血、消瘀、宁血、补虚治血法则进行系统辨证论治,并灵活运用六经辨证中的循经用药理念,以求达到引药入目及祛邪外泄的用药目的,另外借助现代医学的先进技术手段,准确了解眼内气血津液精脉状况,靶向论治眼底血证,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5.
麦粒肿,祖国医学称之为“针眼”、“土疳”等,是一种常见的眼睑腺体化脓性炎症。目前,其治疗方法主要是初期局部热敷,促进血液循环,脓肿形成后以手术治疗。我科利用祖国医学耳尖放血疗法治疗麦粒肿,减轻了病人痛苦,缩短疗程,其有效率达95%以上。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研究电梅花针治疗儿童屈光不正性和屈光参差性弱视短期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未曾接受过任何治疗的屈光不正性和屈光参差性弱视初诊儿童共60例(107眼),在验光配镜的基础上,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行电梅花针治疗(治疗组)和物理综合疗法治疗(对照组),观察2周及1个月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2周时治疗组30例(54眼)总有效率44.4%;对照组30例(53眼)总有效率34.5%。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9.6%和58.5%。两组病例疗效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电梅花针治疗儿童弱视,起效快,依从性好,短期疗效确切,无副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祛风湿类中药提取物雷公藤甲素(TP)对兔眼外滤过术后切口部位成纤维细胞及其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48只实验兔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生理盐水(NS)组,丝裂霉素(MMC)组,0.2mg/mlTP组,0.4mg/mlTP组。每组12只,均行单眼造模。术中按不同组别局部浸润不同药物2min,生理盐水组中未造模眼(12眼)作为正常对照。于术后1d、6d、14d进行眼压测量及眼前节观察,并分别于术后6d及14d各组随机处死6只实验兔。制备眼球标本并行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切片观察。结果兔眼外滤过术造模后1、6、14d均能有效维持眼压低水平(P〈0.05),其中术后6dTP两浓度组均优于MMC组及NS组(P〈0.05),术后14d高浓度TP组优于其它3组(P〈0.05),而低浓度TP组优于NS组(P〈0.05);两TP组于兔眼外滤过术后1、6、14d均能有效维持滤过泡形态和功能;并能于术后6、14d有效抑制切口部位成纤维细胞增殖,且优于NS组(P〈0.01)及MMC组(P〈0.05);而高浓度组优于低浓度组(P〈0.01);两TP组及MMC组均能有效降低兔眼滤过道成纤维细胞胞浆中细胞因子TGF—β1的表达。术后6d,各用药组滤过道成纤维细胞胞浆TGF—β1染色阳性颗粒少于NS组,呈棕黄色颞粒,而NS组呈深棕色颗粒;术后14d,各用药组阳性颗粒与NS组大体相近,均呈棕黄色颗粒,数量较6d组减少。结论雷公藤甲素对兔眼外滤过术切口部位瘢痕形成具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武丹蕾  刘雅  杨华  李学晶 《北京中医药》2011,30(11):834-835
目的 规范电梅花针治疗儿童弱视技术,客观评价电梅花针技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对电梅花针技术操作人员进行统一技术培训,对112例弱视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进行电梅花针联合西医综合疗法及单纯西医疗法的为期1个月的弱视治疗,客观评价2组的疗效.结果 电梅花针治疗组治愈率为32.1%,总有效率为51.7%,单纯西医治疗组治...  相似文献   
9.
毫针透刺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临床观察62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观察视网膜静脉阻塞的针刺治疗效果,我科采用毫针透刺的方法,将62例视网膜静脉阻塞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卡方检验证实治疗组显效率(71.4%)与对照组显效率(51.2%)具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止血祛瘀明目片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RVO)眼底出血瘀血伤络、阴虚内热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药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的方法,将311例2014年6月—2016年2月全国12家医院收治的RVO眼底出血瘀血伤络、阴虚内热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233例,对照组78例。试验组采用止血祛瘀明目片治疗,对照组采用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服药疗程12周。分别对2组患者治疗后疗效及安全性进行对比,主要疗效指标:眼底出血面积和视力改善情况。次要疗效指标:视网膜循环时间、中医证候总积分、黄斑中心凹厚度及总容积、改善血管新生情况以及单项症状评价视物不清、目睛干涩、视物变形、头晕耳鸣、口咽干燥;安全性指标以不良反应发生率为主。结果与本组基线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2、18、24周眼底出血面积减少,视力(矫正视力)改善,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视网膜循环时间、黄斑中心凹厚度较基线减少(P<0.05),黄斑总容积较基线增加(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治疗18周视物不清及治疗18、24周目睛干涩症状疗效总有效率更高(P<0.05)。同时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止血祛瘀明目片可促进RVO眼底出血瘀血伤络、阴虚内热证患者眼底出血吸收,减少新生血管生成,改善视物不清、目睛干涩等临床症状,促进视力恢复,提高治疗有效率,与对照药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