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导乐陪伴分娩对初产妇产时产后的作用。方法对采用导乐陪伴分娩的174例初产妇(观察组)与仅有家属陪伴分娩的180例初产妇(对照组)分娩的分娩结局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总产程时间为(7.41±1.02)h,明显短于对照组(10.42±2.02)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3,P〈0.05);剖宫产率为10.92%,明显低于对照组1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33,P〈0.05);新生儿窒息率为2.30%,明显低于对照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41,P〈0.05);产后出血量(124.3±51.5)ml明显少于对照组(159.7±43.2)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5,P〈0.05);泌乳始动时间(25.43±9.78)h,明显早于对照组(40.12±10.62)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4,P〈0.05)。结论导乐陪伴分娩能促进和支持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率,有利于提高产科质量,保障母婴心理、生理健康和安全。  相似文献   
2.
子宫内膜异位症(EM)是育龄妇女的常见病,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主要症状有慢性盆腔疼痛、痛经、性交痛和经期肛门坠痛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对本病尽管已采用了药物和手术等多种治疗,但均未真正起到根除病变的作用,也未取得持久消除症状的结果,作者采用扶正化瘀汤预防EM复发取得一定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药物流产后阴道持续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感染情况及病原菌分布。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9年6月在该院门诊行药物流产的患者210例,将药物流产后阴道出现持续出血的11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将其余药物流产后未出现阴道持续出血的1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以及超声检查结果,并就观察组患者的感染状况及病原菌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孕囊直径、胚芽直径以及药物流产前血β-h CG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其下腹坠痛的比例也明显多于对照组(P<0. 05)。观察组患者的无回声比例、宫内组织残留率以及动脉阻力指数(RI)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 05)。观察组中有61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均为子宫及附件感染,共分离出病原菌86株。其中革兰阳性菌35株,占40. 70%;革兰阴性球菌29株,占33. 72%;真菌22株,占25. 58%。结论药物流产后阴道持续性出血与孕囊、胚芽直径以及药物流产前血β-h CG水平有关,主要是孕囊排出后宫内蜕膜或绒毛等组织残留所致。药物流产后发生阴道持续性出血需积极应对处理,以尽可能避免生殖道感染等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TCT)和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检测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和预后判断价值.方法 选择行宫颈病变筛查的5458例女性,行TCT、高危型HPV检测及阴道镜下宫颈活组织病理学检查,分析TCT和高危型HPV检测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及预后判断价值.结果 TCT阳性者和/或高危型HPV阳性者1153例,行阴道镜下宫颈活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正常或慢性炎性反应592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 338例,CINⅡ~Ⅲ196例,宫颈癌27例.其中高危型HPV阳性率随宫颈病变程度的增加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患者宫颈分泌物中高危型HPV阳性率显著高于CIN和正常或慢性炎性反应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阴道镜下宫颈活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为标准,TCT联合高危型HPV检测特异度明显高于单独TCT和高危型HPV检测[98.0% (580/592)比58.8%(348/592)、82.9%(491/5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TCT联合高危型HPV检测阳性预测值也明显高于单独TCT和高危型HPV检测[96.2%(303/315)比67.4%(504/748)、76.9% (337/4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561例CIN和宫颈癌患者随访中发现术后34例患者病灶残留或复发,以阴道镜下宫颈活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为标准,TCT联合高危型HPV检测特异度明显高于单独TCT和高危型HPV检测[100.0% (527/527)比98.5% (519/527)、96.4% (508/5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CT联合高危型HPV检测阳性预测值也明显高于单独TCT和高危型HPV检测[100.0%(19/19)比78.9%(30/38)、57.8%(26/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CT联合高危型HPV检测的应用能有效地提高筛查结果的准确性,不仅有利于宫颈癌的早期诊断,而且对宫颈病变相关术后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5.
我院自2003年6月-2004年6月对60例有药物治疗史0.5年以上的顽固性月经过多患者予中药配合宫腔镜子宫内膜切除术(TCRE),疗效确切,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输卵管妊娠腹腔镜及开腹保守性手术的治疗效果、住院时间、患侧输卵管通畅率。方法随机抽取输卵管妊娠保守性手术病例120例:腹腔镜组67例,开腹组53例。记录术中发现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术后3个月输卵管碘油造影检查患侧输卵管通畅率等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明显少于开腹组(分别为(25±10)mL比(70±25)mL,(48±20)min比(68±19)min,P<0.01),静脉使用抗生素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开腹组(分别为(2.51±1.03)d比(4.15±0.87)d,(1.01±0.23)d比(2.03±0.32)d,(4.62±1.05)d比(6.53±1.25)d,P<0.01),患侧输卵管通畅率腹腔镜组明显高于开腹组(94.02%比73.58%,P<0.05)。结论输卵管妊娠腹腔镜下手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患侧输卵管通畅率高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输卵管妊娠腹腔镜及开腹保守性手术的治疗效果、住院时间、患侧输卵管通畅率。方法随机抽取输卵管妊娠保守性手术病例120例:腹腔镜组67例,开腹组53例。记录术中发现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术后3个月输卵管碘油造影检查患侧输卵管通畅率等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明显少于开腹组(分别为(25±10)mL比(70±25)mL,(48±20)min比(68±19)min,P〈0.01),静脉使用抗生素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开腹组(分别为(2.51±1.03)d比(4.15±0.87)d,(1.01±0.23)d比(2.03±0.32)d,(4.62±1.05)d比(6.53±1.25)d,P〈0.01),患侧输卵管通畅率腹腔镜组明显高于开腹组(94.02%比73.58%,P〈0.05)。结论输卵管妊娠腹腔镜下手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患侧输卵管通畅率高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楼玲芳 《中国药业》2013,22(1):84-85
目的观察干扰素α-2b阴道泡腾片联合微波治疗重度宫颈糜烂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19例重度宫颈糜烂且人乳头瘤病毒(HPV)阳性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联合治疗组110例用干扰素α-2b阴道泡腾片联合微波治疗;单一治疗组109例仅用微波治疗,观察两组治疗2个月后的疗效和半年后的复发情况。结果联合治疗组2个月治愈率明显高于单一微波治疗组,半年复发率显著低于单一微波治疗组。结论干扰素α-2b阴道泡腾片联合微波治疗重度宫颈糜烂比单一微波治疗治愈率明显更高,半年复发率更低,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中西医结合治疗无排卵型不孕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性不孕因素中以排卵障碍和输卵管因素居多,其中排卯障碍占25%。临床上常用尿促性素(HMG)肌注促排卵,排卵率较高,但其可诱发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影响机体内环境,从而减低受孕率。本院自2004年1月至2006年3月对34例排卵障碍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健康女性与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患者间可能的致病关联因素对比,分析两组间阴道细胞因子差异,探讨VVC患者的阴道局部免疫状况,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相关依据.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分析手段,对照组和患病组均完成女性下生殖道调查问卷后,妇科常规检查后采集阴道分泌物行镜检和细菌培养及pH值监测,并利用酶联免疫试验(ELISA)对收集的阴道灌洗液进行IL-4、IL-I0、HD5、HBD1和HBD2含量检测.结果 两组间女性在卫生习惯、药物使用情况、妇科病史、性生活、妇科病认知、pH值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病组镜检出假丝酵母菌属检出率为81.1%,细菌培养出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占36.8%,光滑假丝酵母菌4.5%,白色假丝酵母菌占3.8%;患病组阴道灌洗液的HD5为(1.2±0.33) mg/L、HBD1为(3.75±0.45)μg/L和HBD2为(42.26±1.26)ng/L,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组间IL-4为(87.30±22.14)ng/L和IL-I0为(135.16±42.23)n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作为育龄女性常见的下生殖道疾病之一,其发生与卫生习惯、药物使用情况、妇科病史、性生活、妇科病认知等方面无显著相关性,HD可能与VVC发病的局部免疫机制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