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3篇
预防医学   5篇
眼科学   3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肌缺血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活性与心肌缺血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对74例心肌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统计,以白细胞计数lO×109/L分组,大于此数患者归于异常组,小于此数则属于正常组.把心肌缺血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心肌梗死组,另一组为心绞痛组,以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分别就患者组与健康对照组在ld~3d/4d~6d/7d—lOd/lld—14d分四个阶段进行白细胞计数及活性测定。结果:心肌梗死组的白细胞计数明显高于冠心病组及正常对照组;随着病情的减轻白细胞计数逐渐下降,其白细胞活性与其记数呈正相关;且心肌梗死组白细胞教异常的病例数明显高于冠心病组及正常对照组。结论:白细胞数及活性的升高参与了心肌缺血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抗hDR5单抗对食管癌细胞的凋亡作用及CDC作用。方法:采用杂交瘤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采用MTT法及显微摄影观察McAb及补体作用后EC109的增殖及形态变化,流式细胞仪观察细胞凋亡。结果:获得了单克隆抗体,其对EC109的凋亡诱导作用呈剂量依赖性;与对照组比较,补体可显著提高单抗对EC109的细胞毒作用,二者联用其细胞生长抑制率可达83.04%,形态学观察可见凋亡小体及细胞溶解;结论:DR5单抗具有诱导EC109细胞凋亡的作用,与补体联合应用具有较强的CDC效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介绍抗人DR5单抗YM366EC-阿霉素结合物的制备及其细胞毒作用,以探讨YM366EC作为内源性导向载体的可能性。方法:采用氧化葡聚糖(Dex)T-40作为中介载体,联结抗人DR5YM366EC与阿霉素(ADR)制备交联物366EC-Dex-ADR,交联物中ADR与366EC的克分子比为71:1。经ELISA测定交联物的抗体活性大部分保持。MTT法体外测定其细胞毒性。结果:交联物对表达DR5受体的肿瘤细胞处理24小时的IC50是游离ADM的5倍,并且和肿瘤细胞DR5受体表达相关。结论:YM366EC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结合物对肿瘤细胞有选择性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抗人DR5功能性单克隆抗体mDRA-6对食管鳞癌EC9706和109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利用MTT法检测mAb mDRA-6对食管癌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在显微镜下观察食管癌细胞死亡的形态变化;以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食管癌细胞中的DNA片段化。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食管癌细胞表面DR5表达、细胞凋亡率和线粒体膜电位;利用caspase抑制剂分析mAb mDRA-6的细胞毒作用机制。结果:mAb mDRA-6对食管鳞癌细胞有显著的细胞毒作用,并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但对食管上皮细胞NEC细胞没有毒性。经mAb mDRA-6处理,食管鳞癌细胞出现典型的细胞凋亡特征:细胞膜皱缩,出泡,染色质浓缩,形成凋亡小体以及DNA片段化等。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食管癌细胞表面表达DR5,而食管上皮细胞NEC细胞不表达;经1.2μg/ml的mAb mDRA-6作用24小时后,大多数食管鳞癌EC9706和109细胞的表面均表达磷脂酰丝氨酸。Caspase 8的抑制剂几乎完全抑制mAb mDRA-6诱导的细胞凋亡,Caspase 9抑制剂的则影响小。此外,在mAb mDRA-6诱导的食管癌细胞凋亡的早期,线粒体膜电位不改变,在凋亡的晚期,线粒体膜电位降低。结论:mAb mDRA-6主要通过死亡受体信号传导途径诱导细胞凋亡,对食管鳞癌细胞产生细胞毒作用,其在以TRAIL/DR5系统进行的肿瘤治疗和探讨DR5功能结构域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旋毛虫病流行于世界各地,是一种危害严重的人兽共患病.旋毛虫的抗原可分为虫体抗原、表面抗原、杆细胞颗粒相关抗原以及排泄分泌抗原(excretory-secretory antigen,简称ES抗原).ES抗原是旋毛虫的代谢分泌产物,与宿主免疫系统直接接触,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1].ES抗原也可用于人旋毛虫病的诊断[2].  相似文献   
6.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选自 1997年 6月~ 1998年 3月开封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淮河医院内科 10 0例 60岁以上的住院患者。男 67人 ,女 33人 ;文化程度 :大专以上 14人 ,高中及中专学历 2 9人 ,初中以下 (含初中 ) 5 5人 ,文盲 2人。1 2 调查方法 :以Zung抑郁自评表SDS ,Zung焦虑自评表SAS ,症状自评量表 (LSS - 90 ) [1] 进行问卷调查 ,以随机法与半数患者就引起抑郁和焦虑的社会因素进行咨询 ,结果以χ2 检验统计处理。2 结果2 1 焦虑与抑郁的发生情况 :10 0例患者中有焦虑情绪者31例 ,抑郁患者 2 7例 ,两种…  相似文献   
7.
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鉴定抗精子抗体的新方法。方法 :用化学试剂提纯精子抗原 ,将其结合于硝酸纤维素膜上 ;以胶体金颗粒结合的羊抗人IgG作为标记抗体 ,建立检测人血清抗精子抗体的免疫胶体金渗滤斑点试验。结果 :抗原抗体通过渗滤在膜上反应 ,10min肉眼即可观察到结果 ,10 0例临床血清标本的检测结果 ,本法与ELISA法基本相符。结论 :免疫胶体金渗滤斑点试验可快速测定抗精子抗体 ,具有推广使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宫颈糜烂与解脲支原体感染相关性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解脲支原体感染与宫颈糜烂的关系。方法 :将进行解脲支原体检测的 2 5 6例女性不孕症患者分宫颈糜烂组和宫颈光滑组 ,进行对照分析 ,统计学采用x2 检验。结果 :宫颈光滑组 132例 ,解脲支原体阳性 35例 ,阳性率 36 .4% ,宫颈糜烂组 12 4例 ,解脲支脲体阳性 6 5例 ,阳性率 5 2 .4% ,二者相比差异非常显著 (x2 =9.0 1,P <0 .0 1)。结论 :解脲支原体与宫颈糜烂关系密切 ,是引起宫颈糜烂的主要病原之一。  相似文献   
9.
人初乳细胞复合营养因子的体外、体内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人初乳细胞复合营养因子 (humanCellhealthfactors,hCHF)对志贺氏痢疾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10种常见致病菌的抗菌活性。方法 :以倍比稀释法测定hCHF对常见致病菌的正常凝集效价与体外抑菌试验 ,以鼠伤寒杆菌为例作小白鼠体内抗菌活性试验。结果 :试验表明 ,人初乳细胞复合营养因子 (hCHF)对常见致病菌有一定的凝集效价 ,对大肠杆菌、金葡菌、痢疾杆菌等均有一定的抑菌作用 ,且此抑菌作用不依赖补体参与(P <0 .0 1)。对小白鼠的体内抗菌活性与IgG亦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人初乳细胞复合营养因子对常见致病菌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 ,且有非常重要的免疫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中药熏洗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的疗效。方法 :将 1 33例患者随机分成中药熏洗治疗组与西药治疗对照组 ,所有病人均在治疗 1疗程后 2周复查以比较疗效 ,并比较痊愈 3个月后的复发率。结果 :中药熏洗治疗组与西药治疗对照组治疗 1个疗程后治愈率分别为 93.46%与 92 .31 % ,痊愈 3个月后的复发率分别为 8.41 %与 7.69% ,两组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 ( P>0 .0 5 )。提示 :该中药方剂熏洗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疗效好 ,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