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8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浅谈混合性中风的病理及治疗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混合性中风指脑出血和脑梗塞同时发生的一类脑血管疾病,是中老年患者中常见的一类中风病。由于CT扫描应用于临床以来,极大的提高了本病的的诊断准确率。本文不仅对48例混合性中风的CT表现及临床诊断做了报道,而且对本病的发病机理及治疗原则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着重指出脑出血是本病的主要因素,而梗塞灶则系继发性病变,强调治疗以降颅压为主,禁用抗凝剂及溶血栓类药物的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2.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系统疑难病,治愈率低,易复发。研究证实,UC患者患结直肠癌、强迫症、恐慌症、抑郁症和焦虑症的概率较高,给生活带来了较大的困扰[1-2]。以往该病在北美和欧洲多见,近年来,我国UC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3],但目前为止其确切的发病原因及机制尚不明确,因此治疗上只能控制急性发作,减缓疾病进程,减少并发症,使患者长期维持在缓解期,以提高生活质量,避免再次住院[4]。  相似文献   
3.
试论活血补肾法治疗老年性痴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杜晓泉 《陕西中医》1994,15(2):71-72
本文分别从发病机理、治疗方法、病案举验三方面论述了中医治疗老年性痴呆的关键。作者认为在本病的诸多治法中,活血补肾法至为重要,能够尽早使之康复。  相似文献   
4.
健脾和肠汤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42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杜晓泉 《陕西中医》2006,27(1):50-51
目的:观察健脾和胃,清热理气,扶正类中药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方法:采用自拟方药(党参、白术、炒薏仁、灵芝、阿胶、败酱草、陈皮、半夏、麦芽、内金、山药)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结果:总有效率88%。提示:本方改善肠道屏障功能,调节肠道免疫功能,消除肠粘膜的炎症反应,促  相似文献   
5.
健脾和肠汤治疗复发型溃疡性结肠炎78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复发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证型及防治方法。方法将117例复发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口服"自拟健脾和肠汤",对照组口服美沙拉嗪。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9.74%、74.44%,且治疗组总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复发病例中,多见脾胃虚弱型、湿热中阻型及胃阴亏虚型;在预防复发上,多以健脾为主,清热利湿为辅,能有效防止本病的复发。  相似文献   
6.
CT在缺血性中风辨证中的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缺血性中风以半身不遂,口服呙斜,语言蹇涩,有时伴突然昏倒,神志不清为表现一种疾病。具有变化快、致残率高、预后差之特点。及时 正确的诊断是治愈该病的关键一步。由于CT的应用,使诊断更加迅速、准确。本文提出CT表现与缺血性中风的辨证之间具有相关性,给我们的中医辨证提供了客观的指标。使先进的医疗设备为中医现代化服务。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运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84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2例,对照组42例。对照组予以马来酸曲美布汀、泮托拉唑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自拟经验方柴胡疏肝利胆汤加减。2组均治疗8周。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症状积分变化情况、内镜下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观察,综合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0.48%)显著高于对照组(76.1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相关症状积分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患者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0.01);2组患者胃镜下变化情况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5.24%)明显高于对照组(80.9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对治疗均无影响。[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对胆汁反流性胃炎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袁子云  杜晓泉 《陕西中医》2020,(12):1800-1802
溃疡性结肠炎(UC)病变多累及直肠,可逆行累及于全结肠或末端回肠,以反复发作的腹泻、黏液脓血便及腹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病程缠绵难愈且易复发。目前认为该病由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所致,其中炎症反应与本病的发生密切相关。根据UC的临床表现,中医将其归属于“痢疾”“肠澼”“泄泻”等范畴。杜晓泉教授在长期的临床治疗经验中认为本病总属本虚标实,脾胃虚弱为本,湿热蕴肠为标,在该病机基础上自拟健脾调肠汤以健脾理气,清热化湿,解毒排脓,养血消壅,达到标本同治之效。且该方经前期实验研究表明,可减轻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肠黏膜损伤,促进结肠溃疡愈合的作用,并在临床上应用近20年,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9.
田雲  杜晓泉  肖尧 《四川中医》2020,38(2):42-45
据WHO年报资料显示:在全球看来,当今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及死亡率表现为一种逐渐上升的趋势,甚至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其癌谱表现出与发达国家常见肿瘤并存的现象,其中对大多数恶性肿瘤而言,化疗药物成为了中晚期及术后的辅助疗法。结合临床观察,正如中医的"热者寒之、寒者热之"等理论,可猜测化疗药物的寒热与肿瘤的阴阳之性之间存在关联趋同性,这种特性有助于促进肿瘤的治疗疗效。根据"察色按脉,先别阴阳"的中医辨证,结合西医中肿瘤的好发部位、病理类型等辨别肿瘤的寒热之性,然后针对性地分析化疗药物的寒热属性,将化疗药物的寒热及肿瘤的温凉之性相结合,从而对肿瘤有更好的"穿透力"、"破坏力",甚至对淋巴及远处转移达到一种更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结肠滴注溃结灌肠液配合隔姜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U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给予结肠滴注溃结灌肠液配合隔姜灸治疗,对照组口服美沙拉嗪肠溶片,15d为1个疗程,4个疗程后比较2组患者症状积分变化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7.3%,对照组有效率70.4%,治疗组疗效方向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治疗组在改善腹泻、脓血便、里急后重、食欲减退等症状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结肠滴注溃结灌肠液配合隔姜灸治疗方案对UC患者的症状有明显改善作用,有待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