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探讨HEV核酸(HEV RNA)、HEV抗原(HEV Ag)、HEV抗体(HEV IgM抗体和HEV IgG抗体)在临床诊断HEV感染中的作用。方法收集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进行HEV IgM抗体和HEV IgG抗体检测的13992例标本,其中1924例HEV IgM抗体或HEV IgG抗体阳性。分别采用荧光PCR法进行HEV RNA和基因型检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进行HEV Ag、HEV IgM抗体和HEV IgG抗体检测,并检测ALT、AST、TBil和DBil水平。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1924例标本中HEV IgM抗体阳性152例(7.9%),HEV IgG抗体阳性1897例(98.6%),HEV RNA阳性62例(3.2%),HEV Ag阳性55例(2.9%)。HEV IgM抗体阳性组中HEV RNA阳性率为40.8%(62/152),HEV Ag阳性率为36.2%(55/152)。HEV RNA阳性组中HEV Ag阳性率为88.7%(55/62)。HEV RNA阳性组(n=62)ALT、AST、TBil、DBil水平高于HEV RNA阴性组(n=90)(Z值分别为-7.609、-6.942、-5.815、-6.130,P值均<0.001),HEV Ag阳性组(n=55)ALT、AST、TBil、DBil水平明显高于HEV Ag阴性组(n=97)(Z值分别为-6.413、-5.786、-5.199、-5.545,P值均<0.001)。巢式PCR扩增测序结果显示58例HEV RNA阳性,4例阴性。HEV IgG抗体阳性高水平明显降低HEV Ag检测的S/CO值,甚至出现阴性结果。结论与HEV抗体相比,HEV Ag可以提高戊型肝炎的诊断水平,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高水平的转氨酶或胆红素可以辅助诊断HEV感染;高水平的HEV IgG抗体会降低HEV Ag检测值,检测时应注意HEV Ag阴性时HEV IgG抗体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血塞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9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45例)和对照组(47例)。对照组给予血塞通治疗,试验组给予依达拉奉联合血塞通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在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损伤方面的差异。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试验组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明显,差异均具有显著性(均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血塞通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能够显著增加其临床有效率,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及生存质量,同时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选择。  相似文献   
3.
辨证论治最大的局限性就在于没有针对不同疾病的特殊本质;辨病论治针对患者个体差异性不够,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可互相弥补各自的不足。辨症论治不仅不是违反辨证论治原则的方法,而且是辨证论治和辨病论治的有益补充。中医的诊断和治疗体系,应是辨证论治、辨病论治和辨症论治三种方法的结合,以辨病为先导,以辨证为主题,以辨症为补充。  相似文献   
4.
<正>全球约7 100万人感染丙型肝炎病毒(HCV),在约70%患者中,病毒持续存在,大多无症状。但持续的病毒感染会显著改变肝细胞的生理状态,包括脂肪变、肿瘤抑制因子表达改变、癌基因级联信号的激活和持续的慢性炎症。与此同时,代谢综合征、酗酒等协同因素可能成为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严重肝损伤的主要原因,这些患者可进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CC)。近年来,高效的直接口服抗病毒药物(DAA)应用,使超过95%丙型肝炎患者获得HCV清除,也使丙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与炎症因子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脑卒中后抑郁患者(PSD组)和健康者(CON组)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白细胞(WBC)、红细胞(RBC)、中性粒细胞(NEU)、血小板(PLT)、淋巴细胞(LYM)、BDNF、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差异,分析脑卒中后抑郁患者BDNF与炎症因子的相关性。结果 PSD组患者WBC和NEU明显高于CON组(均 P<0.01),在RBC、PLT 和LYM 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SD组患者BDNF和IL-10明显低于CON组,hs-CRP、TNF-α、IL-1β、IL-6和IL-8均明显高于CON组(均 P<0.01)。将脑卒中后抑郁患者BDNF与 hs-CRP、TNF-α、IL-1β、IL-6、IL-8和IL-10进行相关性分析,BDNF与hs-CRP、TNF-α、IL-1β、IL-6和 IL-8均呈负相关(rs <0,P<0.05),与IL-10呈正相关(rs>0,P<0.05)。结论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血清BDNF水平与hs-CRP、TNF-α、IL-1β、IL-6和IL-8均呈负相关,与IL-10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早期梅毒患者并发梅毒性肝炎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为明确诊断及后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32例早期梅毒患者并发梅毒性肝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驱梅治疗前:(1)临床表现:肝脾肿大100%,乏力、食欲不振100%,尿黄56.3%,关节疼痛46.9%,皮疹37.5%,腹痛、腹泻25.0%,低‐中度发热25.0%。(2)实验室检查显示:中‐重度肝损伤68.8%,总血清胆红素升高56.3%,血清碱性磷酸酶明显升高93.8%,白蛋白、球蛋白无明显异常,凝血酶原活动度基本正常或稍降低。在护肝基础上予以驱梅治疗后,各种临床症状逐渐缓解或消失,总血清胆红素、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显著下降(P<0.01),肝功能显著改善或恢复正常。结论早期梅毒患者的梅毒性肝炎与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特征存在明显差异,对于不明原因肝炎患者,尤其是以血清碱性磷酸酶升高为主的患者应进行梅毒抗体检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临床对比研究喜炎平注射液与痰热清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的效果。方法:将2007年9月1日至2009年8月31日我院儿科住院的非细菌感染的200例急性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成喜炎平治疗组和痰热清治疗组两组,每组100例,观察各自疗效并进行对比观察。结果:喜炎平治疗组在平均退热时间、咳嗽缓解等方面与痰热清治疗组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喜炎平注射液与痰热清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均能获得较满意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10.
HCV感染是我国慢性肝病发病的重要原因, 其流行率和基因型分布随人群和地理区域不同存在差异。近年来, 我国HCV感染分子流行病学发生变化, 在血液透析患者、静脉药物注射人群、高危性行为人群中具有较高流行率, 需要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