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1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介绍miR-21在针刺治疗脑性瘫痪中的运用研究价值。miR-21是miRNA家族中的一种小分子调控RNA,研究表明脑性瘫痪与miRNA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miRNA及其调节的信号通路可以通过与靶基因结合,调控神经元细胞凋亡进而影响脑性瘫痪的病情及进展。但具体产生作用的基因还尚不明确,本研究通过对miR-21的深入挖掘,发现在脑性瘫痪细胞凋亡这一过程中,miR-21展示出了独特的优势与研究价值,因此作者围绕着脑性瘫痪、miR-21以及针刺疗法展开讨论,梳理了miR-21在脑性瘫痪中的作用机制以及针刺在脑性瘫痪中对于神经元细胞凋亡的调控作用,提出了针刺可能通过干预miR-21抑制神经元细胞凋亡从而治疗脑性瘫痪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抽动障碍是一种多发于小儿及青少年的慢性神经精神障碍性疾病。吴旭教授认为肝风内动为本病的主要病机,故调肝熄风为其治疗大法。个人禀赋不足是此病的重要内因,故养护后天亦为重要。结合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抽动障碍患儿绝大多数阴阳不相平衡,气血不相顺接,故在针灸配穴上亦讲究平阴阳、调气血。配合吴旭教授特色针刺手法,在临床上取得了显著疗效。今以浅薄文字概括,以期与更多同道分享吴旭教授经验。  相似文献   
3.
4.
5.
目的介绍江苏省名中医吴旭教授运用腕踝针治疗失眠的临证经验。方法从吴旭教授的学术流派、进针部位、针刺手法、临证经验等方面进行探讨总结。结果吴老身为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附属医院主任中医师,具有独特的针刺手法及丰富的临床经验,其运用腕踝针治疗失眠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结论吴旭教授运用腕踝针治疗失眠的临床经验值得深入学习和总结。  相似文献   
6.
目的根据"以痛为腧"理论,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肩关节疾患治疗成绩判定标准(JOA)评分作为观察指标,观察传统针刺部位、阿是穴及经B超精确定位损伤部位3种针刺方案的疗效。方法选取江苏省中医院针灸康复科门诊就诊患者,随机分为传统针刺组、阿是穴组、B超定位针刺组,每组15例,共45例患者。分别选择传统针刺部位、阿是穴、B超定位损伤部位进行针刺治疗,每日1次,每周5次,10次为一个疗程,共观察2个疗程。结果 VAS评分:患者治疗后即时,传统针刺组与B超定位针刺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0. 05);第1、第2疗程结束后,传统针刺组与其他2组比较皆有统计学差异(P 0. 05)。JOA评分:患者治疗后即时,传统针刺组与B超定位针刺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0. 05);第1疗程结束后,传统针刺组与其他2组比较皆有统计学差异(P 0. 05);第2疗程结束后,传统针刺组与B超定位针刺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0. 05)。结论阿是穴及B超定位损伤部位针刺,在缩短治疗周期,改善患者疼痛症状,改善关节活动度,改善肌力、耐久力及日常生活动作等功能方面较传统针刺方案有优势,B超定位损伤部位针刺方案在改善疼痛及日常生活动作等功能方面优势更为明显,而阿是穴在改善关节活动度方面要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补肾健脑法联合现代康复运动训练治疗小儿脑瘫疗效。[方法]将40例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法和康复训练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补肾健脑针法治疗及现代康复运动训练,两组每周均治疗5d,休息2d,3个月为1疗程。在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后分别进行记录综合功能评定积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积分,安全性观察。[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均有显著差异,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无差异,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后相比较有显著差异,治疗组治疗手段优于对照组。根据安全性评价标准发现1、2级达100%,无3、4级出现。[结论]补肾健脑法联合现代康复运动训练治疗小儿脑瘫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调肠治神”法针刺对孤独症谱系(ASD)儿童行为及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招募60例ASD儿童随机分为针刺康复组(30例)与康复组(30例)。康复组实施教育康复训练,针刺康复组在教育康复训练基础上加用“调肠治神”法针刺治疗,取穴选用头针(四神针、智三针和言语三区)与体针(天枢、足三里与上巨虚)相结合,并于针刺前行开穴法,隔日1次,每周3次,两组均治疗3个月。以行为量表评分(CARS评分、ABC评分)及胃肠功能评分(GSI评分)作为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各评分及各评分变化率的差异,并分析治疗前ASD患儿行为量表评分与胃肠功能评分的相关性,以及治疗后ASD患儿行为量表评分变化率与胃肠功能评分变化率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前两组ASD患儿的CARS评分、ABC评分和GS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ASD患儿胃肠功能GSI评分与行为量表评分(CARS量表及ABC量表)均具有显著相关性(P <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儿行为量表评分与GSI评分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康复组比较,针刺康复组患儿各量表评分前后变化率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针刺康复组GSI总分变化率与CARS总分、ABC总分变化率均具有显著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康复组GSI总分变化率与CARS总分、ABC总分变化率无显著相关性(P> 0.05),但具有相关趋势。结论:“调肠治神”法针刺可改善ASD患儿的行为症状及胃肠功能,且ASD患儿行为症状与胃肠症状的针刺疗效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自1997年起国内中医领域关于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的现状,并以此预判其未来发展趋势。方法 从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这四个数据库中检索,时间为1997年1月至2021年11月,范围为中医领域内的ASD相关文献,并用NoteExpress进行查重、筛选及合并同类关键词,将最终数据导入CiteSpace与VOSviewer,将作者、年份、关键词等信息做可视化分析。结果 共纳入中文文献351篇,共包含801个作者。关键词共形成8个聚类标签,涉及治疗方式、治疗评价、并发症状及理论依据。根据现有的关键词及近年来关键词的变化方向分析现状及趋势。结论 通过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分析可以直观了解1997年之后我国中医领域内治疗ASD的状况,而未来将更侧重于疾病的机制与靶点的探讨,为各研究者明确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也为ASD的中医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介绍名老中医吴旭教授针刺治疗儿童交替性偏瘫的临证经验。吴老以经络辨证为主导,结合脏腑理论,提出"三阴为本,虚风为标"的病因病机,治以补虚培元、疏肝息风。选穴以足三阴经腧穴为主,注重补肾;采用以合谷、太冲穴对和风门、风市穴对为主的祛风对穴及维筋选穴;结合背俞穴及督脉穴从阳引阴,强调"和于阴阳""治神养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