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探讨隐形矫治治疗骨性Ⅱ类高角患者上气道前后径及颌骨的变化。方法:将2016年6月—2018年6月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收治的拟进行隐形矫治的37例错畸形患者纳入研究。矫治前和矫治后18个月评估矫治效果,采用锥形束CT(CBCT)检查、测定上气道容积和舌体位置,头颅侧位片检查、测定上气道前后径和舌骨位置。收集大陆明星和患者矫治前、后侧面像制作侧貌剪影图,采用10级评分法评估侧貌美学效果。采用SPSS 2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矫治后患者口咽容积、舌咽容积和上气道最小截面积较矫治前显著增加(P<0.05);矫治后患者下颌平面后部上气道前后径较矫治前显著增加(P<0.05);矫治后患者ANB角、GoGn-SN角、OPP-SN角、Y轴角、UI-SN角、UI-PP角、UI-AP角和UI-AP距离较矫治前显著减小,SNB角和UI-LI角较矫治前显著增加(P<0.05);矫治后患者侧貌美学评分显著大于矫治前(P<0.05);矫治后患者侧貌美学评分显著小于明星(P<0.05)。结论:隐形矫治有利于骨性Ⅱ类高角患者上气道开放和颌骨畸形的纠正,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并可获得满意的侧貌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李俊慧  孙婷 《宁夏医学杂志》2014,36(11):1015-1016
目的研究发育高峰前后期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矢状向颌骨发育与颈椎姿势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研究以发育高峰前期和发育高峰后期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各30例为研究对象,拍摄自然头位下的头颅定位侧位片,对其颅面部的发育指标与颈椎姿势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发育高峰前期与发育高峰后期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的头位变量SN-VEL、SN-CP、SN-OPT、SN-CVT,CVT-HOR与面部结构变量SNA、SNB、Yaxis等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结论颅面形态与头颈姿势在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发育的过程中是相互影响的。  相似文献   
3.
陆军  李俊慧 《宁夏医学杂志》2005,27(12):875-875
目的探讨方丝弓矫治器在前牙修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方丝弓矫治器在部分前牙修复前作一些间隙处理,排齐牙列.为修复治疗提供最佳的牙列条件。结果28例患者治疗后.前牙在排列的整齐程度和美观方面都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结论方丝弓矫治器在一些前牙修复治疗前的矫治应用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恐惧疾病进展(FOP)指患者对疾病进展或复发的恐惧心理状态.癌症诊断对于家庭单位是一种严重的心理应激源,易使夫妻双方产生包括恐惧疾病进展在内的多种心理负性问题,配偶的负性情绪与患者密切相关,对患者的认知及行为造成重要影响,进而影响整个康复过程.本文通过对既往文献的回顾,综述癌症患者配偶恐惧疾病进展心理的研究意义、测量工...  相似文献   
5.
对临床不同病因的牙列中线偏斜进行分析,探讨其诊治要点及方法。牙列中线偏斜根据其发生机理分为牙性、骨性、功能性,临床诊治中首先要根据病因及发病机理做出明确诊断,然后给予针对治疗。  相似文献   
6.
李俊慧 《中外医疗》2012,31(6):93-93
目的分析比较Ponseti、Carroll法治疗小儿马蹄内翻足(CCK)的疗效。方法选取在我科46例CCF患儿,其中Ponseti法治疗24例40足,Carroll法治疗22例35足,观察比较2种方法临床疗效。结果术后随访1年,2组中〈6个月及6~12个月患儿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onseti对于6个月以下患儿效果较佳,而Carroll法更适用于〉6个月,尤其6~12个月CCK患儿。  相似文献   
7.
目的 基于3shape扫描和锥形束CT影像,设计并3D打印解除磨牙锁牙合的腭侧种植钉导板,评价其稳定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正畸治疗磨牙锁牙合患者20例,随机分成2组,每组10例。实验组进行数字化设计3D打印金属种植钉腭侧导板植入种植钉固位,以预设在导板上的牵引钩给颊倾磨牙加力。对照组以传统方式腭侧植入微种植钉加力,评价安全稳定性和临床疗效。结果 3D打印金属导板可实现双侧磨牙锁牙合的治疗;锁牙合解除实验组平均时间为(3.2±0.67)个月,对照组为(4.1±0.32)个月,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垂直向移动无明显差异,垂直移动主要发生在治疗早期腭尖明显压低;2组水平向移动主要发生在第2和第3个月,腭尖显著舌向移动,实验组优于对照组,且在第2个月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20颗种植钉在治疗过程中无松动脱落,对照组脱落3颗在后期补种。结论 数字化腭侧种植钉导板在解除磨牙锁牙合中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稳定性和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高峰前后期Ⅲ类人群的颅面形态与颈椎姿势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以发育高峰前期和发育高峰后期Ⅲ类错牙合患者30例为研究跟踪对象,拍摄自然头位下的头颅定位侧位片,对其颅面部的发育指标与颈椎姿势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发育高峰前期与发育高峰后期Ⅲ类牙合患者的头位变量SN-VEL、SN-CP、SN-OPT、SN-CVT,CVT-HOR与面部结构变量SNA、SNB、Yaxis等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结论: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颈椎姿势在发育过程中影响颅颌面形态。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估单疗程产前皮质类固醇激素(antenatal cortiosteroids,ACS)给药至分娩的时间间隔对双胎早产儿呼吸系统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2019年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室胎龄28 0/7周至34 6/7周,产母接受单疗程ACS的114例双胎早产儿的临床资料,根据产前末次给予皮质类固醇激素至分娩的时间间隔,分为<7 d组(56例)和≥7 d组(58例)。对两组的产母特征和新生儿呼吸结局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早产儿出生体重、辅助生殖、性别、小于胎龄儿、Apgar评分、产房呼吸支持及产母一般情况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7 d组早产儿出生胎龄、胎盘绒毛膜羊毛膜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的发生率及机械通气使用率均低于≥7 d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胎龄和ACS给药至分娩的时间间隔是RD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单疗程ACS给药至分娩的时间间隔与双胎早产儿的呼吸系统结局有相关性,ACS给药至分娩的时间间隔<7 d时可以降低RDS的发病率。因此使用单疗程ACS时应更谨慎,以期在分娩前7天内完成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Ilizarov技术治疗马蹄足畸形的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骨科诊治的创伤性马蹄足患者60例,观察组患者应用Ilizarov伊氏架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截骨融合术.结果 (1)观察组中28例患者达到踝关节中立位,对照组中27例患者达到踝关节中立位.(2)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5组患者跖屈畸形、手术时间及AoFAs评分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Ilizarov技术治疗马蹄足畸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