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1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穴位冷冻疗法与常规天灸疗法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采取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标准,将40例确诊为支气管哮喘的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成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采用在肺俞、膻中、风门穴位上用液氮穴位冷冻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在相同穴位上以白芥子、甘遂、元胡、细辛各适量制作成天灸膏治疗,穴位轮用,每周或隔10日治疗1次。于每年夏至后一个多月内即"三伏"天进行治疗,每年冻灸2次,为1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进行评估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中医症状ACT总计分:与治疗前的自身前后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新疆地区,使用液氮穴位冷冻天灸法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疗效显著,优于常规天灸疗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平针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法,治疗组给予平针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疼痛分级指数(PRI)及现有疼痛强度(PPI)积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有效率为90.0%,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PRI、PPI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针法治疗神经型根颈病椎临床疗效确切,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头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5年5月在本院儿科以及针灸科就诊的脑性瘫痪患儿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治疗组给予头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给予康复治疗。结果:治疗组患儿治疗后自理能力、认知力、运动能力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效率为70%,对照组有效率为4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采用针刺结合运动康复疗法对缺血性脑卒中(cerebral ischemic stroke,CIS)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恢复的影响,为提高治疗该病的临床疗效提供新的思路。 方法 研究对象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并确诊为缺血性脑卒中且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80例,按照就诊的时间先后顺序随机分为针刺结合康复治疗组(40例)和非针刺康复治疗对照组(40例)。所有患者在试验前均经过基础治疗后,治疗组采用以针刺结合运动康复疗法为主治疗,对照组只采用康复治疗,上述治疗方案均在经过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所有纳入患者于治疗前后均采用FMA量表以及Berg平衡量表测评其评分情况,并检测患者Hcy血清水平的改变。本试验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以SPSS 17.0统计分析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FMA、Berg量表评分以及Hcy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2组FMA评价量表评分、Berg平衡量表评定较治疗前改善(均P<0.05),且治疗组以上评分表的改善更大,治疗组Hcy水平低于对照组,为8.61±1.37;2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5%和75.0%。 结论 在临床上采用以针刺结合运动康复疗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安全可靠,经济有效,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是指颈椎间盘及其相邻关节组织增生及退行性改变所引起的相应神经根刺激受压或者水肿导致神经分布区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总称[1,2].本病在新疆尤为突出,是由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风沙大,一年之中,寒多于热,而且气候变化显著,遂形成此病.笔者在临床中得出新疆的CSR患者多以肾虚督寒为主,故而采用针刺结合火龙灸法治疗CSR40例,并与常规针刺对比,兹将其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景福权  周钰  牛相来  王增亮 《新中医》2017,49(10):136-139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康复运动疗法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CIS)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80例CIS患者按就诊先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所有患者均根据病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采用针刺结合康复运动疗法,对照组单纯采用康复运动疗法。观察2组治疗前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评分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MESSS)评分的变化,评估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2组FMA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治疗组的FMA评分比对照组升高更明显(P0.01)。治疗组FMA评分治疗前后的差值大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组MES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治疗组的MESSS评分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1)。治疗组MESSS评分治疗前后的差值大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92.5%,对照组总有效率7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康复运动疗法可有效改善CIS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及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效果优于单纯使用康复运动疗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银质针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KO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给予银质针导热疗法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及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的变化,检测治疗前后患...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腹针、腕踝针配合康复疗法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功能以及神经康复的作用,并与单纯康复治疗方案相比较,以优化临床治疗方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将100例确诊为缺血性脑卒中且肢体偏瘫的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所有患者在试验前均结合患者具体病情给予控制血压、改善脑循环、稳定生命体征以及预防并发症等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常规针刺的基础上再结合腹针、腕踝针,并结合康复运动疗法;对照组采用单纯康复治疗。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于治疗前后采用国际通用运动功能Fugl-Meyer(FMA)、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CSS)以及Berg平衡量表评定其功能情况,并检测其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前后FMA、CSS以及Berg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FMA、CSS以及Berg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FMA、CSS以及Berg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均可以降低Hcy水平,治疗组Hcy水平为(11.68±4.53)μmol/L,对照组为(13.53±4.01)μmol/L,两组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针、腕踝针配合康复疗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的疗效较单纯康复治疗更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子午流注择时皮肤针疗法与子午流注针刺组在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 将60例特应性皮炎患者随机分成子午流注择时皮肤针组(皮肤针组)和子午流注择时针刺组(针刺组),各30例.2组选穴均按照子午流注纳甲法选择申时相应穴位进行开穴,皮肤针组进行皮肤针叩刺疗法,针刺组则进行常规针刺疗法.2组均每日治疗1次,1...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分离转换性障碍的穴位运用规律。方法选取针刺治疗分离转换性障碍文献所载典型医案之临证针刺处方,运用计量学方法,对用穴频数、穴位归经分析、用穴比率、运用强度、穴均强度等计量学指标进行分析。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相关文献37篇、病例1100例,涉及临证针刺处方120首、穴位74个、穴次327次。(2)膀胱经穴位数最多,被用穴数最高(9穴),其次为督脉(8穴)和任脉(8穴)。督脉、任脉运用强度均较高,分别为1.0和0.74。总频次方面,督脉穴次最高(53穴次),其次为任脉(39穴次)、大肠经(34穴次),而肺经(6穴次)和小肠经(3穴次)最低。用穴比率方面,肺经最高(0.45),其次为心经和任脉(均为0.33),再次为督脉(0.29)。穴均强度方面,心包经最高(0.25),其次为肝经(0.22)、大肠经(0.16),而小肠经最低(0.03)。(3)就各经单穴而言,以内关穴运用频次最高(24次),次之为水沟(22次)、合谷(20次)、太冲(20次)、涌泉(18次)。结论运用方剂计量学方法来分析分离转换性障碍相关文献中的针刺处方,能客观的总结医家的临床经验,可为经络腧穴理论的学习、针灸的临床运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