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3篇
中国医学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1.
目的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6(HDAC6)在小鼠脑出血后神经元凋亡中的作用及潜在机制。方法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出血组和HDAC6抑制剂Tubastatin A(Tub A)治疗组(Tub A 10 mg·kg-1治疗组和Tub A30mg·kg-1治疗组)。采用自体血注射法构建小鼠脑出血模型。采用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 NSS)量表进行神经功能损伤评分,干湿比重法测量脑水肿含量,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神经元凋亡情况,应用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HDAC6、激活型半胱氨酸蛋白酶-3、Bax和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脑出血后,HDAC6的表达明显升高,Tub A能显著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轻脑组织水肿程度,减少神经元凋亡数量,增加Bcl-2蛋白表达,抑制激活型半胱氨酸蛋白酶-3和Bax蛋白表达。结论小鼠脑出血后,Tub A特异性抑制HDAC6活性可上调Bcl-2,降低Bax和激活型半胱氨酸蛋白酶-3的表达,减少神经元凋亡,从而改善脑出血模型小鼠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古今相关文献进行综合分析,从功效、炮制、临床应用及毒性等方面,归纳了历代医家对牵牛子的论述,为现代临床的广泛应用与深入研究提供参考。参考文献10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肾炎四补丸联合替米沙坦片治疗早中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早中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肾炎四补丸联合替米沙坦片口服,对照组单用替米沙坦片,治疗8周后观察临床症状变化,并对治疗前后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尿素氮、肌酐和血液流变学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均可以改善病情,但是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4.
遗尿又称遗溺,俗称尿床,是指3周岁以上的儿童夜间或白天在睡眠中小便自遗,醒后方觉的一种病症[1].本病预后良好,但长期不愈,对患儿的生长发育和社会适应能力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笔者自拟温肾固摄汤治疗小儿下元虚寒型遗尿,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在肾内科的临床实践中,许多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出现轻中度蛋白尿,尿常规检查见尿蛋白(+~++),24h尿蛋白总量在1~2g,伴或不伴红细胞增多,长期不得消除,顽固难愈.陈福来教授是江苏省名中医,白求恩奖获得者,从医50余载,学验俱富.笔者曾跟师学习,受益良多,现将陈福来教授治疗顽固性蛋白尿的经验总结于下.  相似文献   
6.
对于透析失衡综合征(DDS)的防治措施,目前仍处于研究开拓阶段,许多治疗方法如短时低效透析、高钠透析、透析结束前补充高渗糖、透析过程中补充甘露醇、低透析液流量透析、血液透析滤过、可调钠透析等仍属经验层次.大部分临床研究为小样本、短期观察;中医药辨证论治,用五苓散等方加减对于DDS的症状改善及其预防有独特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3、4期伴骨质疏松患者中医证型与骨代谢指标的相关性,为慢性肾脏病3、4期伴骨质疏松患者中医证型诊断的客观化研究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收集慢性肾脏病3、4期伴骨质疏松患者90例,按照中医证型诊断标准分为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和气滞血瘀证,同时测定腰椎(L1-4)和股骨颈骨密度,以及测定ALP、TRACP-5b、PINP、β-CTX水平,并探究慢性肾脏病3、4期伴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及骨代谢指标在不同中医证型间的水平。结果:(1)气滞血瘀证患者甲状旁腺激素、PINP、β-CTX、TRACP-5b水平明显高于肾阳虚证组、肝肾阴虚证组及脾肾阳虚证组(P0.01),肾阳虚证组PINP水平高于肝肾阴虚证组(P0.05),肝肾阴虚证组β-CTX水平高于脾肾阳虚证组(P0.05);(2)气滞血瘀证组L1-4椎体骨密度值明显低于肾阳虚证组(P0.05)。结论:PINP、β-CTX、TRACP-5b水平可作为鉴别慢性肾脏病3、4期伴骨质疏松患者气滞血瘀证与其他证型的客观检测指标,推测中医证型存在客观的现代医学指标。  相似文献   
8.
黄葵胶囊(huangkui capsule,HKC)作为黄蜀葵花的提取物制剂,具有清热除湿、消肿解毒等功效,其主要活性成分包括黄酮类、多糖类、鞣酸类以及长链烃类等。在临床上,HKC可以降低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患者尿蛋白水平,保护肾功能,延缓肾脏进展至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的时间;其药理机制包括减轻炎症反应、下调致纤维化细胞因子的表达、抑制氧化应激、抑制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的形成、保护肾小管上皮细胞以及改善血液流变学障碍等。近年来,HKC已被广泛地应用于DN的防治,然而,囿于中药制剂传统工艺特殊性,一般都缺乏现代制药技术支撑,且临床适应症过于宽泛,多数研究主要观察的是HKC对DN的疗效,并未进行中医辨证论治,其也是制约HKC临床疗效判定的重要因素,故而对于HKC规范化的中药上市后临床再评价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