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4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中IL-10水平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清中IL-10的水平在肿瘤发生、发展、转移和预后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 TNM 分期为Ⅲ~Ⅳ期的NSCLC患者44例,其中30例接受以铂类药为主的化疗;另选30例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应用ELISA测定血清IL-10水平. 结果所有患者血清中的IL-10水平(ng/L)均高于健康对照组(192.37±13.46 vs 84.20±2.17, P<0.01);Ⅳ期的NSCLC患者血清IL-10水平(ng/L)高于Ⅲ期NSCLC患者(268.27±25.03 vs 151.16±10.20, P<0.01).1个疗程后1个月有18例病情稳定或肿瘤部分缩小,12例治疗无效.治疗有效者的血清IL-10水平(ng/L)降低(208.18±20.05 vs 129.96±14.22, P<0.05);治疗无效者的血清IL-10水平(ng/L)略低于治疗前(175.54±13.60 vs 162.13±11.69, P>0.05). 结论血清IL-10水平与NSCLC的发生及其转移相关,提示IL-10在NSCLC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某种重要的作用,测定血清IL-10水平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胞必佳+顺铂联合胸腔注射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胞必佳-顺铂及顺铂、胞必佳单用治疗肺癌引起的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选取同期住院的经病理和(或)细胞学证实为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给予胞必佳+顺铂及单用顺铂、胞必佳三种不同的方法治疗,观察三组疗效及毒副反应。统计学处理方法:Ridit分析。结果 胞必佳+顺铂组有效率为86.9%,单用顺铂组为64.2%,单用胞必佳组为70.8%,P〈0.05。三组毒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6.9%,3  相似文献   
3.
肺结核患者纤支镜灌洗液IL-6及IL-8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肺结核患者纤支镜灌洗液中IL-6、IL-8水平的变化及其与结核病活动的关系.方法分别对31例健康志愿者和31例肺结核患者的病变肺局部进行纤支镜灌洗,用ELISA法分别测定其灌洗液中IL-6、IL-8的水平.结果实验组纤支镜灌洗液中IL-6、IL-8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且其水平与结核活动度呈正相关.结论肺结核患者病变肺局部存在细胞免疫反应,其产生的IL-6及IL-8水平明显增高,且影响肺结核的临床表现,与结核病活动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白细胞介素-6(IL-6)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诊断及分期、分型等方面的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61例NSCLC患者血清IL6水平,并与非肿瘤组及正常组相比.结果肺癌组血清IL6水平(11.803±8.357)μg/L明显高于正常组(7.263±4.365)μg/L(P<0.01),而低于非肿瘤组(17.414±17.128)μg/L;随着肺癌分期的增高,IL-6的水平有逐渐增高的趋势,Ⅳ期又有所降低;肺癌组内各型间IL-6水平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血清IL-6水平与NSCLC的分期有关;结合临床资料,可作为NSCLC的辅助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5.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对确诊胸水的诊断价值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30022)庞玉瑛在胸水病因的鉴别诊断中,通过常规的检查(包括胸膜活检).仍有部分患者不能明确诊断。1989年元月~1994年底我们对24例难于确诊的胸腔积液患者进行了纤维支气管镜(以下简称...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性,51岁,住院号0002293。患者自1983年8月起,胸闷,心悸,咳嗽,咳白粘痰,当地医院静滴红霉素等抗炎治疗无效。同年12月份感乏力,全身肌肉酸痛,皮肤颜色加深渐变为暗褐色,两下肢浮肿。无发热、盗汗,咯血。胸片左肺门块影,为进一步检查于1984年2月25日住院。吸烟史30年,每日30支。体检:面部、齿龈、乳晕、束腰带及下肢疤痕处均有暗竭色色素沉着,左锁骨上窝触及数个绿豆至黄豆大小淋巴结,质中,颈及胸壁浅静脉不怒张,桶状胸,肋间隙增宽。语颤减弱,两肺叩诊过清音,呼吸音减弱,呼气延长。心率86次,律齐。腹软,肝肋下2.5cm,双下肢凹陷性浮肿。实验室检查:血红细胞457万,白细胞11200万,中  相似文献   
7.
<正> 一、化疗的理论基础化疗的目的是要立即终止结核菌的繁殖,产生明显的杀菌效果,使病人体内结核菌大大减少,并且尽可能使病变组织修复,以及保持长久的临床治愈。 (一)细菌方面 1.结核菌在氧分压100~140mmHg,PH 7.40的中性环境中生长旺盛,而机体内各种病灶的氧分压、酸碱度不同,对结核菌的繁殖力均有影响。Mithison及Dickinson把机体内的结核菌分为A、B、C三群。A群是正在快速分裂、繁殖、代谢旺盛的细胞外的结核菌,较易被抗结核药物杀灭,见于活动性空洞壁,为氧分压高的中性环境。B群有时代谢停止,有时又呈短期繁殖的间歇生长的菌群,如包裹性干酪病灶内,利福平能有效地杀死它们。C群酸性条件缓慢生长的菌群,存在于巨噬细胞内,吡嗪酰胺对此群结核菌最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清中IL-8的水平在肿瘤发生、发展、转移和预后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TNM分期为Ⅲ~Ⅳ期的NSCLC病人共44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0例病人接受以铂类药为主的化疗,另取30例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应用酶联免疫测定法(ELISA)测定研究对象的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结果所有病人血清中的IL-8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Ⅳ期的NSCLC病人血清IL-8水平显著高于Ⅲ期NSCLC病人(P<0.01).一个疗程的化疗结束后1个月有18例患者病情稳定或肿瘤部分缩小,12例治疗无效.对治疗有效者的血清IL-8水平降低(P<0.01);对治疗无效者的血清IL-8水平略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两组仍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结论血清IL-8水平与NSCLC的发生及其转移相关,提示IL-8在NSCLC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某种重要的作用,测定血清IL-8水平具有一定的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癌细胞经过血循环转移至皮下,在该处形成结节,通过该结节的病理或细胞学检查,对原因不明的肺部块影、肺不张等有着重要的诊断价值,在治疗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0.
肝性胸水     
胸水的产生原因很多,其中以结核性的最为常见。近年来由肝硬变引起胸水的也屡见不解,我同曾有人报导在118例肝硬变中产生胸水者为8例(占6.7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