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5篇
  2015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小板膜糖蛋白微粒CD62p、GPⅡb/Ⅲa与高血压的关系,以及抗血小板药物对其影响.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FCM)和单克隆抗体标记法,检测60例高血压患者、20名健康对照者的血液标本,以20 μmol/L ADP为激活剂激活血小板,30例服用阿司匹林,30例服用氯吡格雷,检测高血压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微粒CD62p、GPⅡb/Ⅲa水平,观察药物对其的作用.结果 高血压组CD62p、GPⅡb/Ⅲa的百分率(85.3%±11.2%、91.6±12.4%)比正常对照组高(69.8%±8.9%、72.5%±10.2%),P<0.01,服用阿司匹林组CD62p、GPⅡb/Ⅲa的百分率降至(64.2%±9.6%、69.2%±9.8%),P<0.05与服药前有显著性差异,服用波立维组CD62p、GPⅡb/Ⅲa的百分率降至(39.8%±10.2%、32.8%±11.6%),P<0.01与服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高血压与血小板膜糖蛋白微粒CD62p、GPⅡb/Ⅲa 的表达存在一定的联系,阿司匹林、氯比格雷可降低血小板微粒CD62p、GPⅡb/Ⅲa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入院时和1周时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CD62p、尿11-脱氢-TXB2与炎性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方法 选取年龄43~90岁、符合ACS诊断标准如不稳定心绞痛或急性心肌梗死(心梗)的患者95例,人院前每日口服阿司匹林0.1 g,至少服用1周以上.测定患者入院时和1周时的血小板聚集率、CD62p、Hs-CRP、尿11-脱氢-TXB2的水平,同时随访6个月时临床终点事件的发生.结果 AMI组和UAP组患者ADP、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CD62p、Hs-CRP和尿11-脱氢-血栓素TXB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除了1周时AMI组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与对照组从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1周时UAP组、AMI组和UAP组各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无差异.结论 炎性因子和血小板的活化可能都是影响ACS患者病情发展以及预后的重要因素.尿11-DH-TXB2、Hs-CtiP为影响临床终点事件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中西医结合治疗面部扁平疣64例江苏省扬州市中医院(江苏225002)孙小勤扁平疣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好发于青年人面部的丘疹性皮肤病。笔者自1992年9月~1994年6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64例,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小结如下。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为门诊病...  相似文献   
4.
观察中医辨证分型治疗颜面激素依赖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02例颜面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4例,对照组48例。治疗组采用中医辨证分型施治,对照组口服依巴斯汀。2组患者在水肿或渗出较甚的情况下,均使用地榆煎水做冷湿敷。共治疗4周。分别于就诊当日及治疗第7、14、28天计算症状积分,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第14、28天治疗组症状积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也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同时期(P<0.05)。在治愈率、愈显率和总有效率方面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疗程结束2个月后对治愈患者进行随访,治疗组复发率6.4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9.41%(P<0.05)。结论:中医辨证分型治疗颜面激素依赖性皮炎疗效明显优于西药对照组,且安全性好,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5.
赵燕  杨明  崔建英  孙小勤  孙一光  马杰 《临床荟萃》2008,23(21):1577-1578
2型糖尿病患者常并发各种血管性疾病,已成为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糖尿病并发血管损伤的机制很复杂,其中血管内皮损伤及血小板活化起着重要作用。糖尿病患者常并发冠心病、脑梗死导致临床事件的发生,本研究拟通过检测并发血管病变糖尿病患者的炎性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小板活化标志物P选择素(CD62p)水平及阿托伐他汀治疗3个月后的水平,探讨糖尿病并发血管损伤及阿托伐他汀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协助临床判断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皮肤瘙痒症是皮肤科临床常见的一种疾病.患者自觉全身或局部皮肤瘙痒,而不见原发性皮肤损害,因搔抓、摩擦,或见条条抓痕,或见累累血痂,病延日久则见色斑沉着,甚则皮肤浸润粗厚.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糖尿病患者外周血CD62p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探讨这些指标的临床意义。方法流式细胞技术测定65例糖尿病患者(DM组)外周血CD62p,乳胶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hs-CRP,Clauss法测定Fib,并与30例正常对照(NC组)比较。结果DM组血CD62p、hs-CRP及Fib水平均高于NC组(P〈0.01);有血管病变组血CD62p、hs-CRP及Fib水平均高于无血管病变组(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血小板活化程度高,特别是有血管病变组血CD62p、hs-CRP及Fib水平明显高于无血管病变组,提示血小板过度活化与血管病变、炎症反应相关,共同参与血栓形成;炎症反应加重血管病变。  相似文献   
8.
9.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分型治疗颜面激素依赖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02例颜面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4例,对照组48例。治疗组采用中医辨证分型施治,对照组口服依巴斯汀。2组患者在水肿或渗出较甚的情况下,均使用地榆煎水做冷湿敷。共治疗4周。分别于就诊当日及治疗第7、14、28天计算症状积分,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第14、28天治疗组症状积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也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同时期(P0.05)。在治愈率、愈显率和总有效率方面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疗程结束2个月后对治愈患者进行随访,治疗组复发率6.4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9.41%(P0.05)。结论:中医辨证分型治疗颜面激素依赖性皮炎疗效明显优于西药对照组,且安全性好,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0.
养血润肤合剂治疗皮肤瘙痒症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养血润肤合剂治疗皮肤瘙痒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4例,对照组58例。治疗组服用中药养血润肤合剂治疗,对照组服用西药咪唑斯汀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积分变化情况:两组患者入组当天积分差异无显著性(t=0.124,P>0.05)。治疗4周后治疗组积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t=7.934,P<0.00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痊愈率治疗组是70.27%,对照组是32.76%;总有效率治疗组是93.24%,对照组是74.14%。两组无论是痊愈率(χ2=27.138,P<0.01)还是总有效率(χ2=25.072,P<0.01)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养血润肤合剂治疗皮肤瘙痒症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