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0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益胃汤加味对改善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rgren's syndrome,pSS)气阴两虚、瘀血阻络证患者疲劳症状及免疫学指标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16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按照随机、对照、单盲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58例。治疗组给予益胃汤加味方,每日1剂,2次/d;对照组给予硫酸羟氯喹200 mg/次,2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24周。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中医疲劳症状积分、疲劳症状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以及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与血清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Z=3. 712,P0. 05);治疗组中医疲劳积分与疲劳症状视觉模拟评分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 05)。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IgG水平较本组治疗前明显下降(P0. 05),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类风湿因子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无明显下降。治疗组不良反应率1. 75%(1/57),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 49%(13/51)。结论:与硫酸羟氯喹相比,益胃汤加味方治疗pSS,可明显改善患者疲劳及总体症状,两者均可降低血清IgG,益胃汤加味方组疗效较硫酸羟氯喹更明显。两组药物对pSS患者RF水平均无明显影响。长期用药,益胃汤加味方治疗pSS较硫酸羟氯喹更为安全。  相似文献   
2.
张富渊  姜泉  李达  宋梦歌  彭秋伟  姚传辉  夏聪敏 《中医杂志》2023,(10):999-1003+1007
破骨细胞在类风湿关节炎骨破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骨免疫微环境中免疫细胞可以通过复杂的通信网络分泌细胞因子、趋化因子、生长因子和细胞外基质的蛋白质等调控破骨细胞,同时破骨细胞还可以反作用于免疫细胞,达到双向调节,实现空间相互作用。认为“湿、热、瘀”是类风湿关节炎的核心病机,湿热瘀阻是骨破坏的主要证候,据此提出清热活血方药可以多通道、多靶点调控类风湿关节炎炎症反应,重塑骨免疫微环境,延缓骨破坏。  相似文献   
3.
目的 针对基于AI技术的类风湿关节炎(RA)中医证候多标签分类中存在标签关联性差、泛化性能低等问题,提出构建一种集成神经网络模型来实现RA中医证候分类,并探究其中的特征重要性和风险因素,为RA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本文提出一种集成神经网络模型实现RA中医证候分类。该模型采用一种基于多层神经网络的基分类器提取临床RA多标签样本的深层特征,增强RA特征区分度,根据协方差理论衡量标签相关性,调节分类器链的输入空间,减少RA错误信息传播和冗余度,采用集成学习方法减小分类器链中不合理标签序列对RA特征分类的影响。结果 该模型在10折交叉验证性能参数中表现出优秀的性能,其中汉明损失、1-错误率、准确率和F1值分别为0.0036、0.0248、97.52%、99.18%。与其他常用多标签分类器相比,该模型的性能更为优秀具有更好的分类性能。此外,本文分析了RA中医证候特征重要性,并挖掘了潜在的风险因素。结论 基于集成神经网络模型的RA中医证候分类器具有较高的分类精度和效率,对于RA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药补肾固精方结合激素对BXSB狼疮小鼠肾脏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的影响与治疗狼疮性肾炎的作用机制.方法:BXSB小鼠随机分为4组.检测尿蛋白定量及MMP-2、TIMP-2、Col-Ⅳ的阳性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补肾固精方组尿蛋白定量显著减少,Col-Ⅳ表达显著降低;结合组MMP-2,TIMP-2,Col-Ⅳ均有显著差异.与其他两治疗组相比,结合组显著降低TIMP-2、Col-Ⅳ的阳性表达,促进MMP-2的表达.结论:补肾固精方可以降低尿蛋白定量和Col-Ⅳ在肾组织中的沉积.其与激素协同作用,可以通过调节肾组织中MMP-2/TIMP-2的表达,抑制Col-Ⅳ的聚集,延缓肾脏病变,从而达到治疗狼疮性肾炎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介绍路志正教授调理脾胃治疗慢性痛风的临床经验。认为脾胃失调是慢性痛风发病和反复不愈的关键因素,强调调理脾胃是其治本之道,提出调理脾胃、综合治疗为治疗慢性痛风之大法;同时不忘补肾,重视活血祛瘀、化痰散结,使邪去正安。并佐以中药外治。  相似文献   
6.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以关节滑膜慢性炎症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易造成骨质破坏、关节畸形,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能力,是临床上常见的致残性疾病,骨破坏是其致残的主要原因。通过对类风湿性关节炎骨破坏中医病因病机、治疗原则、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以便能有效阻止RA骨破坏的进展。  相似文献   
7.
类风湿关节炎未能及时治疗常导致关节破坏和关节功能丧失,并可遣多系统、多脏器损害,危害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类风湿临床临证所见多表现复杂,遵守一定的治则治法,对治疗改善类风湿关节炎的效果明显且迅速。结合临床实践所见针对类风湿不同时期证候、症状表现应该活动期重视清热祛湿;久病新疾均不可忘活血化瘀;久病者重视补益肝肾;诸症均重调脾胃,养护后天;外治佐内治。  相似文献   
8.
冯兴华主任医师长期从事中医风湿病临床、教学和科研近40年,自20世纪80年代初即开展痹证的辨证分型研究,对痹证尤其是类风湿关节炎(RA)的辨治有其独到的见解。笔者现将冯师有关临证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路志正教授从气阴两虚论干燥综合征发病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著名中医家路志正教授首创"燥痹"病名,干燥综合征归属其内,已由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在全国广泛推广.指导临床实践.本文探讨干燥综合征中医发病机制中,认为燥痹病因当分内外,外燥应该区分凉燥与温燥,引起燥痹的病因关系非常复杂,既有外部原因,又有内部因素,但总体上可以分为内燥与外燥两大部分,并总结路志正教授从气阴两虚论燥痹的发病机制的中医理论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10.
白塞病中医辨证思路之吾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白塞病中医辨证的最佳途径和方法就是辨病、辨症(症状)、辨证(证型)相结合;辨症而辨证是白塞病辨证论治的关键核心;四诊合参可以准确把握病情,正确辨证施治,辨大便是分清虚实和把握里热与表热的治疗关键;急性期以清热为主,缓解期重在全身调理,急性期中医治疗当以疮疡病辨证治疗思路为主,佐以调理,除用清热解毒凉血药外,尚须配以活血药。用药原则急则药急,缓则药缓;急则重外,清热为主,缓则重内,调理为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