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夹脊电针联合常规疗法治疗脊髓损伤后肌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脊髓损伤后肌肉痉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予常规疗法,包括常规药物、常规针刺、防治并发症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夹脊电针治疗.2组均以治疗2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运用临床痉挛指数(CSI)、改良的人体主要运动肌群肌张力评定量表(MAS)、改良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指数)评估2组患者治疗前与疗程结束后痉挛情况、肌张力情况、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情况并做组内组间比较,疗程结束后评估临床疗效.结果:疗程结束后2组患者CSI、MAS、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01),且治疗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P<0.01).结论:常规疗法能明显减轻脊髓损伤后肌痉挛患者肌张力,缓解痉挛,改善生活活动能力,加用夹脊电针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通过齐刺电针程氏运感穴区,观察中风后遗症期患者血清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表达变化及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改善情况。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二院诊治的中风病后遗症患者60例,并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两个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针刺患侧肢体结合康复训练,治疗组采用齐刺电针程氏运感穴区及患侧肢体结合康复训练,治疗时间为4周。对两组患者进行PDGF、BDNF水平检测,并观察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评分量表(FMA)、Barthel(ADL)指数评分以及总有效率变化。结果 经过4周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6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明显降低,且治疗组患者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FMA、Barthel评分明显升高,且治疗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BDNF、PDGF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治疗组BDNF、PDGF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齐刺电针程氏运感穴区改善了中风后遗症期患者神经功能及肢体运动功能且临床效果显著,对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显著提升,并可促进BDNF、PDGF的分泌,具有临床实践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针刺百会、曲鬓穴对急性期脑出血(ICH)大鼠白细胞分化抗原36(CD36)、Toll样受体4(TLR4)表达的影响,探讨针刺治疗脑出血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择144只Wistar雄性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针刺组、抑制剂组4组,每组36只,每组按1、3、7 d时间点再分为3个亚组,每组12只。采用立体定位自体血注入法建立ICH大鼠模型。模型组仅接受ICH模型制备,不进行任何治疗;假手术组接受类似模型组各项手术操作,但不进行注血制作;抑制剂组造模后6 h,腹腔注射TLR4抑制剂TAK242,3 mg/kg,1次/d,连续5 d;造模12 h后,针刺组各亚组开始接受针刺治疗,穴位选择百会穴(顶骨正中)、右侧曲鬓穴,采用透刺方法,进针深度20 mm,以100 r/min小幅度捻转,持续捻转2 min,每间隔5 min捻针1次,共留针30 min,期间捻转3次,1次/d,针刺组各亚组分别治疗1、3、7 d。分别于治疗后第1、3、7天,采用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NSS)评估大鼠神经功能;检测脑组织血肿体积;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脑组织CD36、TLR4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