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9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10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95篇
综合类   39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8篇
中国医学   101篇
肿瘤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2篇
  1965年   8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2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一氧化氮与免疫应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氧化氮与免疫应答丁洁吴咸中天津市急腹症研究所(天津300100)一氧化氮(nitricoxide,NO)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是近年来生命科学与医学界最引人注目的热点。它广泛涉及了生理学、生物化学、免疫学、药理学及病理学等基础科学,以及败血症、休克、高...  相似文献   
3.
活血化瘀法治疗实验性腹膜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实验在大白鼠腹膜炎的早期单独使用丹参为主的活血化瘀药进行治疗,以加速渗出的纤维蛋白(原)的吸收,促进腹腔内感染的清除与消散。实验结果表明给药组动物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病理改变也明显减轻,从而为在腹膜炎治疗的早期和中期应用活血化瘀药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
用宿主防御指数辅助诊断中医虚证和不同辩证虚证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中医学“虚证”及不同辩证虚证为研究对象,以宿主防御指数为研究总指标,开展了营养学和免疫学的多指标观察,并借助于医学统计学的理论和方法,尝试对中医学“虚证”的诊断。结果显示;虚证患者与正常人相比营养条件差,免疫功能氏下,主要表现为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和免疫调节紊乱,补体主要成分降低,将这些评价指标代入计算机进行逐步判断分析,得出可以判别正常人,气阳虚患者,血阴虚患者的方程式,方程式判别能力F=3(P〈  相似文献   
5.
关于综合能力培养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围绕学科建设和成才,指出成才、成功的几个宏观条件及其相互关系;要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与价值取向;要不断提高人们的素质与思想境界,这与学术水平的提高是相辅相成的;要按照学习—实践—思考—提高的过程提高学术水平;重点学科建设的新思路:学科研究方向是学科发展的根本,学科带头人是学科发展的关键,学科关键的实验设备是学科发展的保障。  相似文献   
6.
[目的]从调节白细胞内皮细胞过度黏附角度研究活血化瘀中药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肺微血管内皮细胞,RT-PCR方法观察活血化瘀注射液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发的体外培养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E-选择素、P-选择素、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肺微血管内皮细胞与含TNF-α培养基共同孵育后,可显著增加内皮细胞E-选择素、P-选择素、ICAM-1 mRNA表达,在培养基中加入活血化瘀注射液含药血清后,则内皮细胞E-选择素、P-选择素、ICAM-1 mRNA过度表达被明显抑制。[结论]抑制内皮细胞E-选择素、P-选择素、ICAM-1 mRNA过度表达是活血化瘀重要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理气开郁法中药板块方的镇痛作用特点。方法:将150只清洁级昆明种小鼠,按体重随机区组法分为15组,包括对照组,柴郁汤、芍甘汤、痛泻要方、金铃子散高中低剂量各组,吗啡和布洛芬组,采用45℃、50℃、55℃水浴引致小鼠疼痛模型,动态测定痛阈潜伏期,用药前测定基础痛阈。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柴郁汤、芍甘汤和痛泻要方的镇痛作用以高剂量更明显;柴郁汤对45℃、50℃、55℃水浴的痛阈潜伏期均有延长作用,柴郁汤高、中剂量在多个时间点上显示出较好的镇痛作用。结论:柴郁汤的镇痛作用较强,作用特点类似于中枢镇痛药或兼有中枢性镇痛作用;芍药甘草汤、痛泻药方、金铃子散属于作用于外周的镇痛药。  相似文献   
8.
丹参水溶性成分与脂溶性成分抑菌作用的考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考察丹参中水溶性成分与脂溶性成分的含量及其抑菌作用。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丹参素、原儿茶醛和丹参酮ⅡA含量;以平板二倍稀释法统计最小抑菌浓度(MIC),探讨其体外抑菌作用。结果丹参水溶性成分和脂溶性成分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株、临床株;大肠埃希菌标准株;铜绿杆菌标准株;大肠杆菌临床株1、临床株2有抑菌作用,两种抑菌药液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株、临床株作用最强,对大肠埃希菌标准株作用相对较弱;水溶性成分的抑菌作用强于脂溶性成分。结论丹参水溶性成分与脂溶性成分均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提示该作用可进一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考查牡丹皮中抑菌药效成分丹皮酚、总苷、多糖单用及合用后的协同抑菌作用.方法:分别提取牡丹皮中的丹皮酚、总苷、多糖,定量后再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白菌、铜绿假单胞菌、粪肠球菌为实验菌株,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C,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s),并分析比较抑菌活性.结果:牡丹皮总苷对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白菌、铜绿假单胞菌、粪肠球菌标准株和临床株均有抑菌作用,其中对铜绿假单胞菌作用最强,对肺炎克雷白菌作用相对较弱;丹皮酚与总苷相比也具有抑菌作用,MIC明显高于总苷;多糖仅对粪肠球菌及铜绿假单胞菌有抑菌效果;丹皮酚与总苷合用后有协同抑菌作用,对粪肠球菌尤为显著.结论:牡丹皮总苷及丹皮酚具有一定的抑菌活性,且二者合用效果更强,提示该作用可进一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0.
1999年夏,我曾以<21世纪的中西医结合>为题表达了我对21世纪中西医结合发展的一些看法[1].转眼之间两年已经过去,我们已经跨入新的世纪.不断传来的新信息使我们受到鼓舞,乐观情绪不断增强.但展望未来也深感任重道远,有待于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方向和任务,持之以恒,使中西医结合以更快的步伐不断前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