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38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35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观察强化免疫抑制治疗对不同中医病性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疗效。方法:回顾性统计分析我院治疗的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70例,按照中医病性分为虚证和虚实夹杂证2组,作强化免疫抑制治疗。通过比较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6个月的血常规、骨髓非造血细胞比例、细胞因子水平等,观察对不同病性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疗效。结果:虚证组38例总有效率76.3%,虚实夹杂组32例总有效率53.1%,虚证组疗效优于虚实夹杂组(P〈0.05)。结论:强化免疫抑制治疗对虚证再生障碍性贫血疗效较好;按照不同病性羚1分对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预后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具有广谱抗真菌作用的第二代三唑类药物泊沙康唑,指南推荐用于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IFIs)的预防。但我们在临床上发现泊沙康唑亦适用于IFI的治疗。在此报道一例泊沙康唑成功治疗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SAA)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病例。患者,女性,25岁,2013年8月确诊为急性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VSAA),2013年12月行HLA(人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应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和总结周郁鸿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组方规律及用药特色。本研究收集了2015年09月-2017年10月期间,周郁鸿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中药处方数据,采用频数分析、聚类分析及复杂网络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其处方用药规律,共纳入1667则处方,中药共229味,频率>15%的高频中药33味,演化得出6类新处方,3个核心配伍。本研究验证了周郁鸿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以填精益髓结合健脾调中为主,佐以固脱止血或凉血止血的组方思路;并且进一步提出了补骨脂与菟丝子配伍益髓补劳治本,茯苓与当归配伍防治痰瘀之变的新理论。  相似文献   
4.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种克隆性的,以无效造血,外周血细胞减少为特征的血液疾病,较易转化为白血病。疾病过程中部分患者会出现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表现,但伴发坏疽性脓皮病的少见。本院2006年2月收治1例MDS伴坏疽性脓皮病(PG)患者,现报告如下。患者,男,44岁。因“发现血三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尿多酸肽(CDA-2)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RPMI8226抑制增殖和凋亡作用。[方法]应用MTT法,检测CDA-2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RPMI8226增殖的影响。通过Hochest33258染色、流式细胞仪(AnnexinV和PI双染色)检测细胞凋亡。[结果]CDA-2明显抑制RPM18226细胞的增殖。CDA-2作用RPM18226细胞增殖24h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1.64mg/g。采用Hochest33258染色,荧光显微镜下观察CDA-2以2mg/g及4mg/g终浓度作用于RPM1822624h后细胞形态改变,可见明显的凋亡小体出现。AnnexinV-PI双标记法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显示,RPMI8226细胞2mg/gCDA-2作用6、12、24h后,早期凋亡细胞百分数分别为5.43%、12.02%、29.07%,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4.88%。[结论]CDA-2对MM细胞株RP-MI8226有生长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诱导其发生凋亡而起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带状疱疹发病情况、临床特点、治疗及转归.方法 回顾分析浙江省中医院血液科可评估的104例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预处理方案、移植物抗宿主病预防方案及病毒感染的防治方案等临床资料.结果 104例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中有24例(23.08% )并发带状疱疹,其中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带状疱疹发生率为47.6%,非亲缘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带状疱疹发生率为42.1%.应用抗病毒药物,适当减少免疫抑制剂用量及输注人免疫球蛋白,外用干扰素,同时中医中药辅助治疗,平均治疗(20.5±3.8)d后,患者疱疹全部消退,有4 例出现严重疱疹后神经痛,其中2例伴有局部肌肉萎缩.无泛发性疱疹及内脏受累病例,无疱疹相关死亡.结论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发生的带状疱疹起病不典型,综合治疗能够有效地控制,但神经痛持续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7.
冷凝集素综合征(cold agglutinin syndrome,CAS)是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AIHA)的一种类型,又称为冷凝集素病.其特征为由寒冷刺激所引起的手足发绀、周围血管收缩等征象,偶有血红蛋白尿,黄疽等.CAS主要发生在中年及老年人群,据挪威学者报道每年发病率仅为百万分之一[1].  相似文献   
8.
骨髓微血管在血液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其形成受多种调控因子的交互影响。目前在多种恶性血液病及非恶性血液病均发现存在血管生成的异常,骨髓微血管密度可作为判断疾病预后的重要指标,并在部分疾病中具有分层意义。通过给予相应的治疗,抑制或促进血管新生对提高疾病疗效具有重要意义,但部分疗效机制仍有待于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中医药分型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临床疗效。方法 6例均为2009年7月—2013年7月浙江省中医院血液科同胞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中医辨证分型治疗MDS患者。其中难治性贫血(RA)2例,难治性贫血伴环状铁粒幼红细胞(RARS)1例,难治性血细胞减少伴多系发育异常(RCMD)2例,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Ⅰ型(RAEB-Ⅰ)1例。预处理采用改良的Bu Cy方案。移植方式:骨髓移植2例,外周血干细胞移植1例,骨髓联合外周血干细胞移植3例。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预防采用环孢素、短程甲氨喋呤加霉酚酸酯。根据患者国际预后积分系统(IPSS)危险度分为中危5例,高危1例。在移植前后根据中医辨证分型给予不同中药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造血重建,中性粒细胞≥0.5×109/L和血小板≥20×109/L的中位时间分别为移植后13(9~15)天和11(9~22)天。4例患者发生急性GVHD,其中Ⅰ度3例,Ⅱ度1例;1例患者发生局限型慢性GVHD。中位随访18(11~58)个月,均无病存活。患者总体生存率及无病生存率均为100%。结论中医药参与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MDS,可改善症状,减轻移植相关并发症,是一种有效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体外纯化的自体外周血CD34+细胞移植于经非清髓预处理方案治疗的难治性重症肌无力(MG)患者的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2005年2月至2010年2月期间经纯化的自体外周血CD34+细胞移植治疗5例难治性MG患者资料。采用FAC预处理方案:磷酸氟达拉滨30mg·m-2·d-1,共4d;抗胸腺细胞球蛋白2.5mg·kg-1·d-1或抗淋巴细胞球蛋白30mg·kg-1·d-1,共4d;环磷酰胺50~60mg·kg-1·d-1,共2d。结果 5例患者均获造血、免疫重建,无移植相关死亡。全部患者均随访至2012年2月,中位随访时间44(24~84)个月,其中肌力正常,恢复正常生活、工作,脱离药物治疗4例,另1例移植后12个月因疾病复发而再次应用小剂量泼尼松、溴吡斯的明维持治疗患者目前肌无力症状控制良好,生活自理。结论 FAC预处理方案应用于纯化的自体外周血CD34+细胞移植治疗难治性MG远期疗效较好,患者的耐受性良好,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