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2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牵正穴注射丹参注射液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可通过穴位给药,使丹参注射液发挥其特有的治疗作用;药物通过对牵正穴的局部刺激,产生类针感样作用,达到和加强针刺治疗作用;丹参注射液循经直达患处,最大限度地发挥药物效应,同时配合超短波穴位治疗本病50例,并与30例电针疗法病例对照,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异性皮炎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47例特异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和西药组。西药组单纯口服氯雷他定10 mg,每天1次。中西医结合组在西药组治疗基础上合并加味当归饮加减治疗,疗程4周。并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白细胞介素4、10、12(IL 4、IL 10、IL 12)水平。结果中西医结合组愈显率56%(14/25例),西药组为22.7%(5/2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8,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与健康对照组比较,IL- 4、10水平升高,IL-12水平降低(均P<0.01);治疗后中西医结合组3种细胞因子水平恢复正常,西药组无明显变化。两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应性皮炎疗效肯定,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相关细胞因子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确定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中骨桥蛋白(OPN)、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与寻常型银屑病病情活动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3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及20名健康对照组外周血中OPN、TNF-α的水平,并分析OPN和TNF-α与银屑病PAS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中OPN、TNF-α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且与PASI评分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血浆OPN和TNF-α水平可作为评价银屑病病情活动程度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临床工作中发现,以尖锐湿疣(CA)就诊者常合并有淋病或非淋菌性尿道或阴道炎,这使性病的治疗更加复杂.为了探讨尖锐湿疣与其它性病伴发情况,我们对临床上CA可疑者,均同时检测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淋球菌(NG)、沙眼衣原体(CT)和解脲支原体(UU),临床与病原体检测均符合尖锐湿疣诊断者共103例,现将其合并感染检测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6.
上皮样血管瘤1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告1例发生于头部的上皮样血管瘤。患者男,40岁。左侧头皮多发性丘疹、结节7年组织病理检查示:病变由许多增生的大小不等的血管组成,血管内皮细胞较肥大,呈立方形或上皮样突向腔内形成鞋钉状,血管间散在灶性炎性细胞浸润,以淋巴细胞为主,可见少量嗜酸粒细胞,病理诊断为上皮样血管瘤。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祛银汤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中骨桥蛋白(OPN)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 方法共选取60例银屑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2组均每天口服祛银汤中药制剂,治疗组同时辅以NB-UVB照射,每周治疗3次,共治疗8周;另同期选取20例健康志愿者纳入健康组。于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ELISA)检测各组对象血清中OPN及VEGF水平,选用银屑病皮损面积及严重性指数(PASI)对患者临床疗效进行评定。 结果2组患者分别经8周治疗后,发现治疗组PASI评分及临床疗效均显著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水平;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中OPN及VEGF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组,治疗8周后2组患者上述指标均明显降低(P<0.05),且以治疗组的降低幅度较显著,与对照组比较,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祛银汤联合NB-UVB治疗银屑病具有协同疗效,能进一步改善患者病情、减轻各种不良反应,同时还能下调血清中异常升高的OPN及VEGF水平,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40岁。因双上肢及躯干部出现多发黄色结节半年就诊。皮疹始发于双上肢并延及躯干部,由丘疹渐增大成结节及斑块。2年来,患者饮酒多,啤酒6-8瓶/d,白酒1斤/d,好食肥肉。无糖尿病及心血管病史。家族中无高脂血症及糖尿病史。体检:系统检查无异常。双肘关节伸侧及背部分布多数黄豆至蚕豆大小黄色结节及斑块,触之较硬,无压痛。实验室检查:尿糖(3+),酮体(2+),空腹血清外观呈均匀的白色牛奶状,空腹血糖 12.8mmol/L,总胆固醇 11.70mmol/L,甘油三脂5.97mmol/L,谷雨转氨酶…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308nm准分子激光治疗白癜风豚鼠模型的疗效及对Treg、Th17细胞的影响。 方法采用5%对苯二酚(氢醌)涂抹豚鼠局部皮肤制备实验性白癜风豚鼠模型,待制模成功后将其分为实验组及模型组,同时选取正常豚鼠纳入正常对照组。采用308nm准分子激光对实验组白癜风豚鼠皮损处进行照射,模型组及正常对照组豚鼠饲养期间均未给予其他特殊干预。于激光照射8周后观察各组豚鼠白斑恢复情况并进行疗效评定,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各组豚鼠Treg、Th17细胞特异性相关因子Foxp3、IL-17 mRNA表达;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豚鼠皮损组织中Foxp3、IL-17表达。 结果本研究中实验组白癜风豚鼠模型治疗有效率为100%。RT-PCR结果显示,实验组及模型组Foxp3 mRNA表达[分别为(0.33±0.03)和(0.02±0.07]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均P<0.05),并且实验组Foxp3 mRNA表达亦显著强于模型组(P<0.05);实验组及模型组IL-17 mRNA表达[分别为(0.21±0.05)和(0.94±0.06]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均P<0.05),并且模型组IL-17 mRNA表达亦显著强于实验组(P<0.05)。免疫组化检查结果显示,实验组皮损组织表皮可见散在分布IL-17和Foxp3蛋白表达,模型组皮损组织表皮则出现大量IL-17蛋白表达。 结论308nm准分子激光可通过调节Treg细胞和Th17细胞间免疫平衡,从而对白癜风豚鼠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我科于 2 0 0 0年 3~ 9月用孚琪 (北京四环制药厂生产 )治疗 15 0例手足癣、体股癣及皮肤念珠菌病的患者并随访观察 ,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道如下。病例选择 所有病例均为门诊患者 ,有典型的临床表现 ,且真菌镜检呈阳性。其中手足癣、体股癣患者镜检可查到真菌菌丝 ,皮肤念珠菌患者查到大量假菌丝和孢子。手足癣 5 0例 ,18%的患者合并有股癣。体股癣患者 80例 ,32 .5 %的患者曾经使用皮炎平或其它皮质类固醇制剂而导致皮损扩散。皮肤念珠菌感染的患者 2 0例均为 4个月~ 1岁的儿童 ,其中6 2 %是在感冒后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后发生的 ,并且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