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3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0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肠外瘘是指肠与腹腔、肠与皮肤之间存在的异常通道,多发生于腹部手术及创伤后,也可出现在炎性肠病、放射性肠炎、重症胰腺炎、肿瘤的并发症及一些先天性疾病中。腹部手术尤其是胃肠道手术后,患者出现腹膜炎体征,  相似文献   
3.
刘红权 《首都医药》2014,(14):42-43
目的:探讨应用锁定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在我院接受手术并获得随访的跟骨移位的关节内骨折61例(63足)。所有入选患者手术均采用跟骨外侧扩大“L”型切口,骨折复位后以锁定钛板固定,术后无需外固定,早期进行功能锻炼,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随访时间6~22个月,平均11个月。骨折愈合时间8~12周,无不愈合。无神经损伤及骨髓炎。结论手术时机选择及术中操作得当,跟骨外侧“L”型切口切开复位固定跟骨骨折仍是一种较为实用的手术方式,并且锁定板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确切,功能锻炼早,遗留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4.
鼻疗法喷剂对偏头痛大鼠模型5-HT、NO、多巴胺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鼻疗法喷剂对偏头痛大鼠模型5-HT、NO、多巴胺含量的影响,探讨其神经生物学作用机制。方法大鼠随机分成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药物组、鼻疗法喷剂大、中、小剂量组;除空白对照组以外的其他5组SD大鼠皮下注射硝酸甘油注射液10 mg/kg进行造模;造模后,阳性药物组每天灌胃天舒胶囊溶液1 ml/100 g;鼻疗法喷剂高、中、低剂量组分别每天滴0.1 ml/100 g、0.05ml/100 g、0.025 ml/100 g体质量;正常对照组每天灌胃生理盐水1 ml/100 g体质量,连续4 d。末次给药1 h后,采血测定血中的5-HT、多巴胺含量,取脑测定下丘脑、脑干含量。结果鼻疗法喷剂组特别是大剂量组血清中5-HT与多巴胺含量、下丘脑和脑干中NO含量皆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结论鼻疗法喷剂能有效降低血清中5-HT、多巴胺含量,降低下丘脑、脑干的NO含量,是鼻疗法喷剂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天麻钩藤饮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急性脑梗塞(中医辨证属肝阳上亢、风火上扰)患者60例随机分为联用组(天麻钩藤饮+依达拉奉)、单用组(依达拉奉)。结果:联用组总显效率为63.3%,单用组为30%,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本方法是治疗肝阳上亢型脑梗塞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2005-2007年,我们运用软脉胶囊治疗风痰瘀阻型脑梗死46例,并与天丹通络胶囊治疗16例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7.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临床一个常见的症状,但目前尚无统一的定义和评估标准而无法精确地评估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率。国际疼痛学会神经病理性疼痛特别兴趣小组(NeuPSIG)于2008年定义为“由躯体感觉系统的损害或疾病导致的疼痛”[1],认为神经病理性疼痛患病率为3.3%~8.2%[1]。我国尚无相关性的系统性研究数据。许多因素可以导致神经损伤,主要有血管病变、感染中毒、营养代谢障碍、肿瘤、自身免疫等。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阐述,中枢敏化、外周敏化和离子通道调节异常被认为是其主要作用机制[2]。  相似文献   
8.
目的:低场磁共振对垂体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8例经病理证实的垂体瘤患者,进行分析.结果:26例为垂体大腺瘤,2例为垂体微腺瘤;信号大多为长T1长T2,其中2例病灶内可见出血,呈短T1高信号;1例病灶有囊变.8例病灶浸入双侧海绵窦.结论:低场磁共振对垂体大腺瘤价值较大,而对于微腺瘤诊断有一定局限.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犀角地黄汤对内毒素诱导下持续性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pMCAO)大鼠脑组织的自噬相关Atg-5、Beclin-1蛋白的mRNA表达,以及透射电镜下观察染色的LC-3抗体表达。方法造模后进行分组,并采用不同剂量犀角地黄汤进行干预,分别提取RNA、PCR检测Rat-atg-5、Beclin-1基因表达,透射电镜下观察染色的LC-3抗体表达。结果 "瘀热"证pMCAO模型大鼠中Atg-5、Beclin-1mRNA、模型组Atg-5和Beclin-1mRNA明显上升,犀角地黄汤中剂量治疗组和阳性药组与模型组比较均显著降低其表达。LC-3抗体染色颗粒提示,空白组表达不明显,模型组造模成功,尤其在第6天,模型组明显增多;阳性药组明显抑制LC-3的表达,第3和第6天到达最佳;低剂量组抑制效果不明显;中剂量组抑制效果好于高剂量组,第6天抑制效果最佳。结论犀角地黄汤通过显著的降低Atg-5、Beclin-1mRNA的表达,以及明显抑制LC-3的表达,能够起到脑保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谢贵阳  刘红权 《临床荟萃》1996,11(13):616-617
我科于1986年~1994年间共收治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EFE)14例,现分析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本文病例选择符合下列标准:①2岁以内小儿出现心衰症状,X线示心脏扩大,以左室为主,心尖搏动减弱或消失;②心电图示左室肥厚伴V_5、V_6导联ST段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