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7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25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9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手背侧热压伤是一种特殊复合性损伤,常伴有肌腱、骨关节及皮肤的毁损,有时还会出现继发或进行性深部组织坏死,修复难度较大.2003-2011年,笔者应用5种游离皮瓣修复27例患者手背侧热压伤创面,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究阿法骨化醇联合唑来膦酸对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和血清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骨质疏松症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阿法骨化醇进行治疗,联合组采用阿法骨化醇联合唑来膦酸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骨密度和骨代谢指标,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联合组总有效率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腰椎L2-L4和单侧髋部股骨颈骨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和治疗前(P<0.05)。两组治疗后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β-胶原片段(β-CTX)、尿脱氧吡啶啉/肌酐(DPD/Cr)、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5b)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降钙素(hCT)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且联合组BALP、β-CTX、DPD/Cr、TRACP-5b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hC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法骨化醇联合唑来膦酸治疗骨质疏松症疗效显著,可改善骨密度和骨代谢指标,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外伤性肝破裂的治疗方法,提高外伤性肝破裂的外科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57例外伤性肝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7例中非手术治疗4例,全部治愈.手术治疗53例,根据病情不同采用不同术式,治愈48例.出现手术并发症者占13%,死亡5例.结论 早期诊断、正确地选择治疗方法、及时手术以及正确合理选择术式是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T管拔出后胆漏、胆汁性腹膜炎是胆总管探查术后的一种少见而严重的并发症,据报道拔T管后胆漏的发病率近年有上升的趋势,原因不清楚[1].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研究骨水泥、髁式针、钢丝组成外固定支架治疗指、掌骨骨折的临床应用与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月—2009年11月我院收治的应用骨水泥、髁式针、钢丝组成外固定支架治疗指、掌骨骨折48例,并随机抽取髁式针内固定法治疗指骨、掌骨骨折病例48例作为对照组,进行临床疗效对照。结果所有病例平均18个月随访,治疗组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11.5W,对照组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13.5W。关节功能按照TAM系统评定优良率:治疗组为87.5%,对照组为66.7%。经χ^2检验,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差异明显。结论与传统髁式针内固定疗法相比,采用骨水泥、髁式针组合成外固定支架治疗指骨、掌骨骨折具有取材方便、操作简单、固定可靠、方便换药、避免二次手术等优点,可缩短平均骨折愈合时间,提高关节功能优良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淋巴结转移度(1ymphnoderatio,LNR)对进展期结直肠癌的预后作用。方法对2007年1月-2012年1月在本院普通外科行根治手术的181例结直肠癌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根据LNR中位数将结直肠癌患者分为低LNR组(LNR〈0.17,96例)和高LNR组(LNR≥0.17,85例),两组1年、3年、5年总生存率(overallsurvival,OS)分别为97.9%VS87.1%、88.8%vs61.0%、69.6%vs4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检出淋巴结数(examinedlymphnodes,ELN)和LNR均为影响结直肠癌预后的独立相关因素,且ELN分层分析结果显示,LNR对进展期结直肠癌预后作用独立于ELN。结论LNR具有独立预后作用,可作为进展期结直肠癌淋巴结分期和预后判断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应用改进的器械行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至6月间53例应用改进的器械行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3例手术均获成功,无增加穿刺孔转为传统LC或中转开腹,未放置腹腔引流管.手术时间20~50min,平均30min;出血0~100ml,平均20ml.无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2周~2个月,无继发出血、胆漏、切口感染、黄疸等并发症发生,腹壁瘢痕不明显.结论 应用改进的器械行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减少了器械之间的相互干扰,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出血的原因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中发生出血是导致即时中转开腹的重要原因之一,如处理不当,将造成严重后果,甚至危及患者生命。本文回顾我科2007年7月~2010年7月8631例LC术中出血的临床资料,对LC术中出血的原因、预防及处理方法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265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针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2010年2月~9月,应用针式腹腔镜和曲线形器械,采用"一孔一壶腹三管"显露和胆囊三角区"后侧入路"的方法施行265例经脐单孔针式LC.结果:17例因胆囊三角区粘连、炎症、解剖变异和创面大需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