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7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3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通过调查黄埔区0~6岁儿童体格发育情况,了解和掌握该地区儿童的营养、体格发育状况.方法 采用整群分层抽样的方法,按男、女22个年龄组抽取0~6岁健康儿童2 200人,共发放体格发育调查卡2 200张,收回有效卡2 130张.结果 黄埔区7岁以下儿童生长发育遵循自然规律,并且有性别差异,男童身高、体重大于女童;与2005年9市城区正常儿童体格发育衡量均值相比,有明显的增长.结论 黄埔区7岁以下儿童的生长发育水平和营养状况比2005年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1997年以来社区卫生服务有关政策进行回顾性研究,以广州市黄埔区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为例,总结分析广州市在落实有关社区卫生服务政策的情况,进一步探讨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的管理模式、经费投入方式、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对社区卫生服务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抗乙肝免疫核糖核酸联合针刺法对22例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治疗观察陈家福,陈永红,田利辉,冯素娥,伍建勋,苏建良,易海燕目前我国存在1亿多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其中有许多呈乙肝病毒(HBV)持续复制状态并伴有机体的免疫功能紊乱,部分甚至出现临床症状成为急、慢...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2起学生集体食物中毒的病原。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2起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及临床资料。结果第1起食物中毒是肠炎沙门菌所致;第2起食物中毒为伤寒沙门菌所致。结论2次集体食物中毒是通过污染的食物和水源导致的沙门菌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5.
回顾 19982 0 0 2年我院收治的 14 3例儿童伤寒 ,其中 4 8例曾误诊 ,误诊率 33 5 7% ,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治疗效果和及时隔离。现总结分析误诊原因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2 7例 ,女 2 1例 ;年龄 36岁 10例 ;9岁 13例 ,14岁 2 5例。1 2 临床表现 本组均有发热 ,热程 2 18天 ,其中稽留热 11例 (2 2 92 % ) ,弛张热 2 3例 (47 92 % ) ,不规则热14例 (2 9 1% )。伴咽痛、头痛、无力 2 1例 (43 75 % ) ,咳嗽、咳痰、呼吸音增粗 8例 (16 6 7% ) ,食欲缺乏、腹胀、腹泻、恶心 2 3例 (47 92 % ) ,表情淡漠 33例(6 8 75 % ) ,相对…  相似文献   
6.
冯素娥 《中国医药导刊》2011,13(8):1467-1468
妇女发展作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我们的广泛关注,其健康状况也是衡量一个地区卫生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我区共有已婚育龄妇女人数约5万,现结合我院开展的工作,根据我们掌握的资料对我区妇女健康状况主要是生殖健康状况作简要分析:1女工健康状况女工是我区妇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年龄大多在(22~55)岁之间,包括城镇和农村妇女,也包括各种职业的在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2002—2011年黄埔区0~6岁儿童健康服务情况、儿童的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今后儿童保健工作重点制定相应的措施。方法纵向分析黄埔区2002—2011年全区0~6岁儿童保健工作年报表资料。结果 2002—2011年本区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呈上升平稳趋势;0~6岁儿童眼保健覆盖率与眼异常率呈负相关关系,P<0.05,即随着眼保健覆盖率的增加,眼异常率呈下降趋势。近十年本区新生儿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及5岁以下儿童总死亡率总体呈下降趋势;0~1岁儿童中,重度营养不良患病率近十年来总体呈上升趋势,而1~4岁组儿童及5岁以下儿童患病率呈现下降趋势。结论十年来本区儿童健康状况良好,儿童保健管理成效显著,0~1岁儿童营养问题是今后儿童保健管理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刘艳琳  冯素娥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4):2204-2205
目的:通过对孕母血清标记物指标检测,检出唐氏综合征(DS)患儿及其他异常胎儿,减少先天性缺陷儿的出生。方法:应用时间分辨法荧光免疫检测技术对1315例孕9~20周孕妇外周血AFP、f-β-HCG、uE3、PAPP-A进行二联或三联检测,检测结果应用软件计算出21-三体综合征、神经管缺陷、18-三体综合征等三种先天性缺陷的风险率,高风险孕妇建议行B超、羊水或脐带血培养进行产前诊断,产后随访。结果:产前筛查1315例孕妇,筛查出高危孕妇58人,阳性率4.4%,其中21-三体唐氏高风险48例,18-三体高风险1例,神经管畸形高风险9例。高危孕妇行羊水培养23人,发现异常核型3例。结论:孕早期生化二联、孕中期生化三联指标的联合筛查是产前筛查异常胎儿的有效指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黄埔区出生缺陷儿发生状况,为制定本区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1999~2003年在本区监测医院分娩的孕28周至产后7天的活产儿、死胎和死产,按照《主要先天畸形诊断手册》出生缺陷的诊断方法进行筛查、诊断,所得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监测了4284例围产儿,筛查、诊断了出生缺陷儿36例,本区出生缺陷儿发生率为84.03/万,低于全国水平;出生缺陷儿的发生男婴高于女婴,与产妇的年龄、城乡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普及优生优育知识,提高产前诊断水平是目前减少出生缺陷儿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育龄妇女梅毒感染因素及综合干预效果进行分析,为梅毒综合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抽取在广州市某区3间医院门诊就诊的常住育龄妇女进行基本情况,梅毒知识、行为,感染状况及危险因素调查;对实验组实施梅毒综合干预措施,随访并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干预前后梅毒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变化及梅毒感染、先天性梅毒发病情况。结果共调查3 550人,梅毒知识知晓率59.83%,不同户籍类型、职业、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经济状况及研究对象类型的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0、0.000、0.001、0.000、0.039);健康性行为率在55.82%~99.74%之间;无吸毒行为;梅毒感染率2.90%;经病例对照和逐步回归分析,文化程度低、经济状况差、与多人发生性行为、有商业性行为、不害怕安全套在使用过程中破裂或滑脱为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梅毒知识知晓为保护因素。对各实验组实施综合干预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及实验组干预前后的梅毒知识知晓率、健康性行为率均有所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梅毒感染率均为0.00%;孕产妇组先天性梅毒发病率为0.00%。结论不健康性行为、文化程度低、经济状况差是育龄妇女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对育龄妇女实施梅毒综合干预措施可提高梅毒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对梅毒防控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