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8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9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肩关节周围炎的循证针灸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竟  刘屹  吴滨 《中国针灸》2005,25(2):103-106
目的:从循证医学的角度,向临床医生介绍肩关节周围炎的循证针灸治疗方案的确立方法.方法:以一位具体的肩关节周围炎患者为例,介绍如何提出临床问题,怎样检索相关文献,如何对所检索的文献进行评价,如何结合本病例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个人经验,运用所检索的证据拟定治疗方案.结果:采用按照循证医学方法确立的肩关节周围炎的针灸治疗方案治疗15次后,患者生活质量明显好转.结论:通过临床提出问题、寻找证据、分析证据、循证决策、循证实践过程,不但患者可达到满意疗效,主管医生也提高了理论水平和临床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应用Bolus tracking自动触发技术在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时,选用不同阈值对血管质量的影响,评价其价值.方法:64例患者采用Bolus tracking技术,分别用100、130、160和190 HU的阈值,比较四组触发时间、实际触发值、升主动脉强化值和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结果:64例均完成Bolus tracking自动触发扫描,100 HU组130 HU组在触发时间和冠状动脉血管评价上无明显差异,但160 HU和190 HU组有明显差异,四组的实际触发值均有明显差异,而升主动脉强化值均无明显差异.结论:Bolus tracking技术可以为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提供理想的扫描延迟时间,自动触发阈值选择在100~130 HU为佳.  相似文献   
3.
电针治疗抑郁症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目的 观察电针治疗抑郁症的疗效。方法 对 2 1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与药物组进行对照研究。结果与结论 两组有效率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两组病人都采用国际通用的 Hamiton抑郁量表予于评定 ,在治疗 1个疗程后 ,两组平均总分显著下降 ,经过 t检验 ,每组治疗前后 1疗程后的疗效差异显著 ,P<0 .0 0 1,而两组间疗效比较 P>0 .0 5 ,无显著性差异。电针组与抗抑郁药阿米替林可相媲美 ,但口服阿米替林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 ,对于各种原因不能服用药物的患者尤为适用  相似文献   
4.
针灸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综述针灸治疗小儿脑瘫的现状。方法:从临床治疗,机理探讨两方面分析目前针灸治疗小儿脑瘫的现状。结果和结论:针灸在治疗小儿脑瘫方面具有优势,但目前的研究特别是临床研究在方法学上还存在问题,应当开展高质量的临床研究,以致于更好地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系统评价与针灸文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针灸文献综述与系统评价的联系与区别,开展针灸文献系统评价的重要意义。开展针灸文献系统评价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开展针灸文献系统评价的可行性四个方面为针灸工作者简介了系统评价的概念,大根方法以及对临床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46岁。因无痛性肉眼血尿两周于1988年2月27日入院。近三个月感食欲差,乏力、大便不规则,但无脓血便。1984年2月15日曾因左输尿管移行上皮癌接受左肾、左输尿管上中段切除术,术后接受化疗两个疗程。患者系近亲结婚,大女患子宫颈息肉.二女因多发直肠息肉恶变死亡。堂兄患直肠癌,健在。检查:消瘦、贫血貌,左下腹可及3×4厘米大小之包块,质硬可移动,有轻压痛,肛诊  相似文献   
7.
李磊  李锡泽  何竟 《中国康复》2020,35(6):329-332
脑卒中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为全球第二大致死性疾病,占全球死亡人数的11.8%,仅次于心脏病[1-2]。其并发症对患者后期功能恢复有显著影响,其中脑卒中后疲劳是最普遍、最直接的因素之一。疲劳是一种缺乏躯体和精神能量的主观感受和多维结构,常表现为精疲力竭,失去原本能完成活动或工作的能力,与个体的身体、情感和心理体验有关[3]。它是健康个体和患者都会存在的一种普通体验,但较之正常疲劳在休息后能够快速缓解不同,不正常的疲劳即使经过休息也不能得到缓解,通常被认为是病理性的[4]。而脑卒中后疲劳(Post-stroke fatigue,PSF)正是这种病理性、慢性、持续性的躯体乏力和精神乏力的综合征,是卒中后的幸存者中的一种常见且痛苦的经历,其发病率高居不下,持续时间可达2年以上,严重影响卒中患者的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并增加了卒中相关死亡率[5-6]。本文就卒中后疲劳评估方法、发病率、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针刺治疗腰背痛的临床研究现状和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竟 《华西医学》2003,18(3):301-302
目的:综述针刺治疗腰背疼痛的临床研究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方法和思路。方法:机检和手检针刺治疗腰背疼痛的临床研究文献,并按照循证医学的原则评价针刺治疗腰背疼痛的临床研究文献质量。结果:瑞典卫生技术评估研究所认为,有限的证据提示针刺治疗慢性低位背痛有效(C级证据)。尚没有证据证明针刺对急性低位背痛有效(D级证据),针刺治疗腰背疼痛的疗效还需要进一步的证实。而笔者检索出的关于针刺治疗腰背疼痛的文献显示:针刺对急、慢性腰背疼痛均有很好的疗效(有效率≥90%)。根据循证医学关于文献质量评价的原则分析,目前我国针刺治疗腰背疼痛的临床研究文献确实大多属于C级证据甚至D级证据。结论:目前的针刺治疗腰背痛的临床研究在方法学上还存在问题。但如何开展高质量的临床研究,这是针灸科研工作者急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采用鸡胚股骨无血清培养方法,用TUNEL法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tansforminggrowthfactor-β)对肥大区和成骨区细胞凋亡的作用。结果显示,在无血清培养下,肥大区和成骨区细胞可以发生细胞凋亡,而TGF-β可以阻止其凋亡的发生。提示TGF-β在软骨内成骨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针药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0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采用自身前后对照法 ,观察降血糖药物配合针刺治疗前后 3 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的临床症状、神经系统体征、血糖、血液流变学和神经肌电图的变化。结果表明 ,降血糖药物配合针刺治疗 3个疗程后 ,患者的临床症状、神经系统体征明显好转 ,同时 ,血糖降低 ,血液流变学改善 ,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增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