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方面,评价葛根素注射液与发热反应的相关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EMbase、Pubmed、CBM、WanFang Data和CNKI(至2013年8月)中有关葛根素注射液与发热相关性的临床试验,并手工检索相关研究及其参考文献。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选择纳入文献、提取资料和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在此基础上,以不良反应发生率为指标,利用系统评价的方法考察葛根素注射液与发热的相关性。结果依据纳入排除标准共纳入8项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结果显示,葛根素注射液组整体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0%,提示发热为葛根素注射液的常见不良反应。进一步的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天保康葛根素注射液未见发热反应;普润葛根素注射液的发热反应发生率为0.90%,为偶见不良反应;其他产家的葛根素注射液的发热反应发生率为5.13%,为常见不良反应。葛根素注射液的发热反应发生率从2005年之前的4.04%降至2005年之后的0.32%。结论发热为葛根素注射液不良反应,除药物本身因素外,该不良反应与葛根素注射液的制备工艺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卡托普利联合川芎嗪治疗急性肾小球肾炎(AGN)的疗效。方法AGN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卡托普利0.3~0.5 mg/(kg.d)口服及川芎嗪氯化钠注射液100~200mL静滴,每天1次。结果治疗组水肿减退时间、肉眼血尿消失时间及血压恢复正常时间较对照组均明显缩短。镜下血尿4周后阴转率明显升高。结论卡托普利联合川芎嗪治疗AGN,能迅速减轻血尿症状,控制血压升高,缩短病程,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3.
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细菌内毒素检查假阳性原因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细菌内毒素检查假阳性的原因及消除方法。方法:应用凝胶法及动脉浊度法,通过加入β-葡聚糖阻断剂(BL)等手段,对怀疑BET假阳性的检品进行复训。结果:β-葡萄糖阻断剂对鲎试剂与内毒素的反应无影响,并且能消除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细菌内毒素检查的假阳性。结论:β-葡萄糖是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细菌内毒素检查假阳性的主要原因,防止药品受β-葡聚糖的污染以及提高 鲎试剂对内毒素反应的特异性是消除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细菌内毒素检查假阳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9年9月-2011年10月所收集的390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390例ADR报告中,女性(236例)多于男性(154例),以≥50岁的中老年人与≤18岁的未成年人发生率居高。在给药方式中,静脉滴注引发的ADR最多(占86.67%)。在ADR涉及的药品种类及例/次中,抗菌药物居首位(占70.00%),其次是中药及中药制剂(占11.03%)。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占41.79%)。结论:我院ADR的发生与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等相关;临床应加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中药注射剂,以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利巴韦林与氧氟沙星葡萄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劲松  张彦东 《中国药事》1999,13(6):426-426
  相似文献   
6.
目的 在药物统计中,应用电子表格软件Microsoft Excl 2000 for Windows。方法 利用Excel的数据处理功能,进行药物统计中的描述统计、统计图表制作、显著性检验、回归分析等。结果和结论 应用Excel 2000进行药物统计,操作简单,功能强大,统计分析工作直观。  相似文献   
7.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抗菌药物合理使用MTP干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监测-培训-计划(MTP)合理用药干预模式对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干预效果.方法 按照WHO/合理用药国际网络(INRUD)选择性用药指标调研方法(SDUIS)设定调研指标,选取2006年6-8月儿科门诊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处方作为调研基线,采用MTP模式进行干预,1个月后统计分析干预后的调研指标,然后再干预再调研,如此不断循环.结果 经过4轮MTP循环后,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使用抗菌药物百分率、使用注射剂百分率、使用抗菌药物注射剂百分率,每次就诊平均药费由干预前的75.00%、61.67%、40.33%、54.29元分别下降到干预后的7.00%、5.00%、3.00%、39.16元(均P<0.05).结论 MTP合理用药干预模式有效提高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我院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2008年10月住院患者送检标本分离的208株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及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我院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为3.08%,最常出现在痰标本中,占88.9%;鲍曼不动杆菌感染主要以呼吸内科最多,其次为儿科及ICU。该菌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仍保持很高的敏感性,敏感率均达98.6%,对多粘菌素E、氨苄西林/舒巴坦及头孢吡肟也比较敏感,敏感率分别为86.5%、70.2%、62.0%;耐药率超过50%的抗菌药物有头孢噻吩(100%)、头孢西丁(94.7%)头孢呋辛(88.9%)、阿莫西林(59.1%)、阿莫西林/克拉维酸(54.3%)、替卡西林(53.4%)、庆大霉素(50.5%),对其它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在32.2%~49.5%。结论:鲍曼不动杆菌是医院感染重要的条件致病菌,其对抗生素耐药率高,且多重耐药,碳青酶烯类是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最敏感的抗菌药物,氨苄西林/舒巴坦是经验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优选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9.
利巴韦林与氧氟沙星葡萄糖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巴韦林(三氮唑核苷Ribavirin,RIB)是目前临床常用的抗病毒药;氧氟沙星(Ofloxacin,OFL)是抗菌谱广,细菌耐药发生率低的第三代氟喹诺酮类药物。在治疗病毒与细菌混合性感染疾病时,临床常用三氮唑核苷与氧氟沙星葡萄糖注射液配伍使用,为配合临床治疗,笔者模拟临床常用浓度对其配伍稳定性进行了考察,现报道如下。1 仪器与药品1-1 仪器 756—MC紫外分光光度计(上海第三分析仪器厂);PHS—3C酸度计(上海伟业仪器厂);1-2 药品 三氮唑核苷注射液(1ml∶100mg,广东石歧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静脉营养联合早期微量喂养及非营养性吸吮在低出生体重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95例低出生体重儿中45例给予静脉营养联合早期微量喂养和非营养性吸吮(实验组),另50例给予单纯性静脉营养(对照组)。观察体重变化、住院时间及出现的并发症等。结果实验组恢复出生体重时间、达足量喂养时间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均明显缩短(P〈0.05);每日平均增长体重及出院体重显著增加(P〈0.05);出现硬肿、高胆红素血症、血糖紊乱、肾功能受损等明显降低(P〈0.05);而两组出现呕吐、腹胀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静脉营养联合早期微量喂养及非营养性吸吮是低出生体重儿理想的营养供给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