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随着近年国内开展腹膜透析人数的逐渐增多和腹膜透析患者透龄的增高,目前临床上腹膜透析不充分的患者也越来越多,很多腹透患者在残余肾功能缺失时退出腹膜透析改血液透析,交通不便就成了那些行动不便患者不得不面对的社会难题。Smith等人之前就提出的足量腹膜透析概念~([1,2]),因其需要配合夜间自动交换系统(一种简单的腹膜透析机),所以一直未在临床广泛推广开来。目前我们在腹膜透析不充分的患者尝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确认1例低浓度HIV RNA窗口期献血者的感染状态。方法对血清学ELISA检测结果合格的献血者标本进行核酸检测,发现1例低浓度HIV窗口期标本,利用定性、定量核酸检测(NAT)方法,对该献血者不同时期的血液标本进行HIV病毒载量检测。结果献血者首次献血标本检测结果为血清学ELISA检测阴性,核酸定性试验为反应性,随后进行的核酸定量试验小于20拷贝/ml;对随访后采集的标本进行血清学和核酸检测,最终确认为血清学转阳。结论该献血者是1例病毒载量极低的HIV窗口期献血者,NAT与ELISA检测结合能进一步保障临床用血的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苏州地区ABO血型与HBV、HCV、HIV感染的关系,以便更好预防、控制病毒血液传播。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9年8月苏州市中心血站无偿献血329 653份血液标本,采用ELISA法进行HBsAg抗原、HCV抗体、HIV抗体的初复检测,ABO血型鉴定采用微板法或试管法。结果:329 653份血液样本中共检出790份(2.40‰)HBsAg抗原阳性,HBsAg携带率O型(2.58‰)>A型(2.51‰)>B型(2.35‰)>AB型(1.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献血者不同血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AB血型HBsAg阳性率1.41‰最低。不同血型间HCV抗体、HIV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女性献血者HCV抗体阳性率为1.56‰,高于男性的1.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血型女性阳性率1.71‰,高于男性献血者的1.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血型间HIV抗体阳性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苏州地区ABO血型与HBV、HCV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AB血型感染HBV的风险低于非AB血型,而A血型女性人群HCV病毒的易感性增加。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了解2001年-2013年苏州市无偿献血人群的HBV、HCV和TP的感染情况,为临床输血安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2013年苏州市无偿献血人群血清中HBV、HCV和TP的感染情况。结果 2001-2013年无偿献血者为797 764人次,HBV阳性率为0.309%-0.593%,总阳性率为0.453%;HCV阳性率为0.211%-0.537%,总阳性率为0.347%;TP阳性率为0.038%-0.296%,总阳性率为0.207%。各年间HBV、HCV和TP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BV:χ^2130.61,P〈0.01;HCV:χ^2168.80,P〈0.01;TP:χ^2105.93,P〈0.01)。不同性别之间,HBV、HCV和TP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HBV:χ^20.17,P=0.68;HCV:χ^20.33,P=0.56;TP:χ^21.57,P=0.21);不同年龄段之间,HBV和HCV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BV:χ^215.95,P〈0.01;HCV:χ^214.88,P=0.001),而TP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2,P=0.49)。混合感染中,以HBV+TP(47.5%)和TP+HCV(45.0%)的感染者居多,HBV+HCV混合感染最少(7.5%)。结论苏州市无偿献血人群中HBV、HCV和TP的感染处于一般水平,但采血机构仍要加强无偿献血者特别是青壮年人群献血前的HBV、HCV和TP筛查,为临床安全输血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5.
目的 建立梅毒抗体免疫印迹法(TP-WB)检测梅毒(TP),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对第1组(13份)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试验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和第2组(28份)对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筛检的可疑样本进行明胶颗粒凝集试验与TP-WB方法确证检测并比较.结果 两组用明胶颗粒凝集试验确证分别为6例阳性、2例可疑、5例阴性和12例阳性、2例可疑、14例阴性,阳性率为46.2%、42.9%;而用TP-WB法检测分别为11例阳性、2例可凝和18例阳性、2例可凝、8例阴性阳性率为84.6%、64.3%.结论 TP-WB法操作简便,结果易观察,无需特殊设备,灵敏度特异性好,更适宜各级实验室梅毒确证检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叙事护理在老年慢性病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2018年12月—2020年12月在绍兴第二医院医共体总院住院治疗的老年慢性病患者21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患者108例,对照组102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模式,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叙事护理。对比2组患者抑郁、焦虑症状(SDS、SAS评分),生活质量(健康调查简表SF-36),治疗依从性以及主观幸福度(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  结果  干预前,2组患者抑郁、焦虑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主观幸福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抑郁(SDS)、焦虑症状(SAS)评分分别为(46.25±2.03)分、(45.33±1.89)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9.27±2.42)分和(48.01±2.0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且干预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同时,干预组主观幸福度评分为(79.25±6.1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37±6.75)分(P < 0.05)。干预后,干预组的治疗依从性为90.7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53%(P < 0.05)。  结论  叙事化护理可以有效缓解老年慢性病患者抑郁、焦虑症状,同时可以提升其生活质量、治疗依从性及主观幸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食管癌组织泛素特异性蛋白酶2(USP2)、微RNA-432-5p(miR-432-5p)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在辽宁省肿瘤医院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93例食管癌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取手术切除的食管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USP2的表达情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组织中USP2 mRNA、miR-432-5p表达水平,以食管癌组织中miR-432-5p表达水平平均数分为miR-432-5p低表达组和miR-432-5p高表达组,分析食管癌组织USP2、miR-432-5p表达与食管癌病人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使用生物信息学Targetscan网站搜索USP2、miR-432-5p是否存在结合位点,进一步分析食管癌组织USP2、miR-432-5p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USP2、miR-432-5p表达与食管癌病人预后的关系。结果 食管癌组织中USP2 mRNA表达水平(2.53±0.71比1.05±0.36)、USP2阳性率(55.91%比6.45%)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苏州地区无偿献血员庚型肝炎病毒(HGV)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学现状及其输血安全。方法随机收集2013年4月至2014年11月该站经过血液筛查后的标本3 520份,对其分别进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抗丙型肝炎病毒(HCV)、抗HGV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再将3种ELISA检测的阳性标本进行HGV RNA检测确认。结果 3 520份标本经HBsAg、抗HCV、抗HGV检测阳性数分别为10、9、3份,经HGV RNA检测确认阳性数为1份。结论苏州地区无偿献血员HGV感染率极低,无血清流行病学意义,但仍应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临床用血安全。  相似文献   
10.
星状病毒(human astrovirus,HAstV)是导致婴幼儿腹泻的重要病原体,发病率高,易造成群体感染,威胁公共卫生安全。目前HAstV导致腹泻的致病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前期工作基础表明HAstV非结构蛋白nsP1a能够诱导细胞凋亡,是病毒诱发腹泻的主要原因。基于前期研究结果,本研究以nsP1a蛋白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nsP1a诱导细胞凋亡的能力及信号通路,并筛选鉴定nsP1a蛋白诱导细胞凋亡的关键结构域。【立论依据】 文献表明,病毒诱导的腹泻大多与小肠上皮细胞凋亡密切相关。前期研究表明HAstV野毒株能诱导Caco-2细胞凋亡,非结构蛋白nsP1a起到主要作用。基于前期实验结果,本研究深入开展nsP1a诱导Caco-2凋亡的分子机制研究。 【设计思路】 以nsP1a蛋白为研究对象,探讨nsP1a蛋白诱导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明确nsP1a蛋白诱导的凋亡是通过何种途径发挥作用;筛选鉴定nsP1a蛋白促凋亡作用的关键结构域。 【实验内容】 构建nsP1a蛋白真核表达载体转染宿主细胞,建立稳定表达细胞株。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蛋白诱导细胞凋亡的能力。实时定量及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caspase3、caspase8、caspase9、FADD蛋白、Bcl-2、Bax的表达变化。综合分析受体途径和线粒体途径参与诱导细胞凋亡的机制。构建nsP1a蛋白不同位点的删除突变体,流式细胞仪分析筛选nsP1a蛋白中诱导细胞凋亡的主要结构域。 【材料】 载体pEGFP-N3,Caco-2细胞, Lipofectamine 2000, caspase3、6、8、9,细胞色素C、FADD、PARP、LaminA/C,EGFP抗体等。 【可行性】 本研究由国家自然基金青年基金项目(81201285)及辽宁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210160005)支持。 【创新性】 本研究内容国内外未见报道。本研究为探明nsP1a蛋白参与的星状病毒致腹泻机制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为星状病毒抗腹泻药物的筛选提供有效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