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9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117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151篇
口腔科学   32篇
临床医学   128篇
内科学   89篇
皮肤病学   24篇
神经病学   22篇
特种医学   57篇
外科学   129篇
综合类   314篇
预防医学   80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114篇
中国医学   169篇
肿瘤学   66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87篇
  2006年   77篇
  2005年   109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目的:探究改良第二掌骨背筋膜皮瓣修复食中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5月在笔者医院收治的54例食中指受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采用改良的第二掌骨背筋膜皮瓣修复法,对照组采取常规修复,每组2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康复效果以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实验组康复优良率为100.0%,高于对照组的88.9%,且实验组患者及其家属满意度为100.0%高于对照组的88.9%,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良第二掌骨背筋膜皮瓣修复食中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好,优良率高,患者皮肤功能恢复良好,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红细胞调控白细胞免疫功能新的自然实验研究体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用血液免疫反应路线图实验体系评估红细胞在白细胞免疫活性中的作用。方法将0·3ml血浆加入0·2ml全血细胞悬液(全血细胞组)或0·2ml白细胞悬液(白细胞组)中,37℃温育1h,用免疫酶联法测定IL-8和IL-12水平,流式细胞仪测定白细胞膜CD4、CD8、CD35和CXCR4表达量。结果全血细胞组IL-8和IL-12水平(分别为5·96±4·26、9·84±2·23ρB·pg-1·ml-1)明显低于白细胞组(分别为15·09±9·86、13·59±3·69ρB·pg-1·ml-1,P<0·05),淋巴细胞CD4、CD35、CXCR4表达量(分别为37·79±12·00、154·66±70·00、34·40±20·45)明显高于白细胞组(分别为18·54±11·32、83·26±35·99、16·69±11·09,P<0.01),粒细胞CD35表达量(603·63±257·64)明显高于白细胞组(384·86±174·16,P<0.01)。成人全血细胞组淋巴细胞和粒细胞CD35和CXCR4表达量明显高于脐血全血细胞组(P<0·05或P<0·01)。结论红细胞是白细胞(包括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NK细胞、树突状细胞、粒细胞等)免疫功能的调控者和指导者,脐血红细胞免疫调节功能明显下降;本研究为红细胞免疫调控活性测定提供了新的近似自然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射频肝肿瘤灭活术对肾脏的影响。方法:22只植有VX2肝肿瘤的新西兰白种兔随机分为2组:A组(治疗组n=15),开腹后对肝肿瘤进行射频治疗,功率为30w,持续3~4 min。B组(对照组n=7),开腹后关腹,不作任何治疗。分别于术前、术后3、7、14天观察血中尿素氮(BUN)、肌酐(Cr)、尿中红细胞和病理变化。结果:A组术后3天尿素氮升高,肌酐升高,尿中红细胞增多,肾小管上皮发生颗粒样变性。术后7天肌酐恢复正常水平,14天后各项指标均恢复正常。B组无明显变化。结论:射频肝肿瘤灭活术对肾脏有影响作用,但是为可逆性暂时性的损害。  相似文献   
4.
胸腺癌是临床上少见的纵隔侵袭性上皮细胞肿瘤。我科1961年至2004年共手术治疗经病理证实的胸腺癌43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郭峰  王臻  李继庆  郭征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3):4788-4790,i005
目的: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及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Extracellular Matrix MetatloProteinase Inducer,EMMPRIN)在骨肉瘤组织中的表达,并判断其与骨肉瘤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的部位、病理分型和复发、转移的关系,寻找有利于保肢治疗的良好时机。方法:收集1996-05/2003-05临床病理资料完整、获得随访的骨肉瘤患者60例,对其手术标本中具有诊断意义的部位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观察MMP-2,9及EMMPRIN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并对其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的部位、病理分型和复发、转移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60例骨肉瘤标本中,MMP-2阳性率77%(46/60),MMP-9阳性率78%(47/60),EMMPRIN阳性率72%(43/60),三者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的部位、病理分型均无显著性相关关系(P&;gt;0.05)。MMP-2,9的表达与肿瘤的复发有显著性相关关系(P&;lt;0.05),但和肿瘤的转移无显著性相关关系(P&;gt;0.05)。EMMPRIN的表达不但与肿瘤的复发有显著性相关关系(P&;lt;0.05),而且和肿瘤的转移也有显著性相关关系(P&;lt;0.05)。EMMPRIN与MMP-2的相关系数为0.626(P&;lt;0.05),与MMP-9的相关系数为0.504(P&;lt;0.05)。结论:EMMPRIN的表达与MMP-2,9的表达呈正相关,与肿瘤的复发及转移呈显著性相关。MMP-2,9及EMMPRIN在骨肉瘤中的表达高于正常组织,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的部位和组织学类型无显著性相关,而与肿瘤的预后有明显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定量测定肝癌患者血清12种肿瘤标志物的临床意义。方法用蛋白芯片技术定量测定42例正常人、46例肝癌、41例肝炎和23例肝硬化患者血清12种肿瘤标志物的变化并对检测效果进行评价。结果42例正常人CA-199(KU/L)、NSE(g/L)、CEA(g/L)、CA-242(KU/L)、Ferritin(g/L)、β-HCG(g/L)、AFP(g/L)、f-PSA(g/L)、PSA(g/L)、CA-125(KU/L)、HGH(g/L)和CA-153(KU/L)的含量分别为12.42±10.62、2.22±1.43、1.28±1.20、5.72±5.73、91.17±79.43、0.64±0.34、2.96±3.93、0.13±0.11、0.61±1.40、5.46±9.65、1.61±2.40、9.83±9.51;46例肝癌患者血清12种肿瘤标志物含量依次为:35.09±39.50、2.83±4.13、2.98±8.72、8.47±23.42、157.50±129.77、0.72±0.72、87.58±63.27、0.15±0.19、0.58±1.88、56.34±102.02、3.63±4.57、15.65±51.09;41例肝炎患者其含量依次为:76.23±96.57、4.12±4.94、2.06±3.92、4.68±6.99、298.76±326.82、1.00±0.74、63.16±91.76、0.11±0.006、0.27±0.94、18.57±36.60、3.63±4.00、6.13±6.86;23例肝硬化患者其含量依次为:49.85±75.60、5.47±14.97、1.71±1.77、12.44±34.55、278.32±326.82、0.70±0.54、52.89±98.28、0.22±0.21、2.24±4.36、111.50±191.99、2.15±0.99、10.51±15.79。该蛋白芯片测定的敏感性为50.0%,特异性为64.2%,阳性预测值为37.7%,阴性预测值为74.7%。结论采用蛋白芯片技术同时测定患者血清多种肿瘤标志物,对普查肿瘤和临床疗效观察有较好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测定血清红细胞免疫粘附抑制活性的新方法。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组,血清红细胞C_(3b)受体花环形成抑制率(55.7±38.3%)高于正常人组(21.40±12.30%,P<0.01)。结果表明红细胞C_(3b)受体花环形  相似文献   
8.
胃癌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运用简单形态学方法测定了30例胃癌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结果表明:胃癌患者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及肿瘤红细胞花环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P<0.01)及慢性良性胃病患者(P<0.01),而免疫复合物花环率则高于正常人(P<0.01)及慢性良性胃病患者(P<0.01);Ⅲ、Ⅳ期胃癌患者肿瘤红细胞复合物花环率明于低于Ⅰ、Ⅱ期患者(P<0.01);贲门癌肿瘤红细胞花环率显著低于胃窦(体)癌患者(P<0.01)  相似文献   
9.
JC病毒样颗粒可直接转运进入细胞核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JC病毒(JCV)病毒样颗粒(VLP)是否可以直接转运进入细胞核。方法心用JCV主要外壳蛋白VP1体外表达、重组VIP,在其表面标记异硫氰基荧光素(FTTC),同时在其内部包裹荧光染料Cy3,感染培养的HeLa细胞和SVG细胞,荧光显微镜观察VLP入核转运。结果HeLa和SVG细胞感染包裹Cy3的FTTC-VLP时,FTTC与Cy3同时出现于细胞核内相同部位;而感染FTTC—VP1与Cy3混合物时,FTTC虽可在细胞核内检测到,但Cy3信号几乎消失。包裹Cy3的VIP用SDSPAGE展开,荧光显像后行考马斯亮蓝(CBB)染色,发现Cy3和VLP移行至不同部位,证明Cy3不能与VP1结合,提示VLP以完整的颗粒形式转运进入细胞核。应用包裹外源性DNA的VLP感染培养的HeLa和SVG细胞,发现包裹的DNA在细胞浆和细胞核内均可检测到,提示JCV入核过程与VIP相同。结论VLP可以不经裂解直接转运进入细胞核,JCV入核转运可能与VLP相同。  相似文献   
10.
胸腺类癌外科治疗的长期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胸腺类癌的临床表现,分类与预后的关系,以及手术方式及术后辅助治疗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1980年1月至2006年1月18例胸腺类癌的外科治疗和随诊结果。开胸探查活检2例,姑息性切除2例,完整切除14例,包括2例上腔静脉系统切除移植人工血管。采用寿命表法计算生存率,用Cox单因素回归模型分析胸腺类癌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2例行开胸探查患者分别于术后1年和2年死亡;2例姑息性切除术后患者症状暂时缓解;完整切除患者除1例合并柯兴综合征术后2周死于败血症,其余13例术后完全恢复,随诊5个月至15年良好。全组3年、5年、10年生存率分别为72.6%、60.5%和40.3%。经Cox单因素分析结果:纵隔淋巴结转移(P=0.047)、病理类型(P=0.000)、手术方式(P=0.000)和术后综合治疗(P=0.018)是影响预后的因素。结论胸腺类癌不同于胸腺瘤、胸腺癌,临床诊断困难;病理学分典型和不典型胸腺类癌,两者临床表现和预后明显不同。不典型类癌恶性程度高,切除后容易复发和转移,预后较差。彻底切除肿瘤以及受侵的组织和器官,可以明显提高长期生存率。术后放疗、化疗有一定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