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内科学   3篇
药学   3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目的探讨不同短时收缩压(SBP)变异性(SBPV)指标与老年人群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的相关性。方法在参加开滦研究队列第三次健康体检的人群中,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年龄≥60岁的开滦集团离退休员工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等检查。在随机抽取的3 064例观察对象中,符合入选标准者2 464例,最终纳入统计分析者1 004例。SBPV采用标准差(SSD)、独立变异性(VIM)、极差(MMD)和平均真实变异性(ARV)为观察指标。采用逐步线性回归方法,分析不同短时SBPV指标与baPWV的相关性。结果 (1)除VIM外,随着平均SBP的增加,短时SBPV指标SSD、MMD、ARV均呈上升趋势(P0.05)。(2)在逐步线性回归分析中,校正其他混杂因素后,不同短时SBPV指标均与baPWV无线性相关(P0.05),短时平均SBP均与baPWV呈正相关(P0.05)。结论不同短时SBPV指标与baPWV均无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短时收缩压变异性 (SBPV) 指标与老年人群肾小球滤过率 (eGFR) 的关系。方法 在参加开滦研究队列第3次健康体检的人群中, 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年龄≥60岁的开滦集团离退休员工进行24 h 动态血压监测等检查。在抽取的 3 064 例观察对象中, 符合入选标准 2 464 例, 最终纳入统计分析 1 405 例。SBPV 采用标准差 (SD)、 独立变异性 (VIM)、 极差 (MMD) 和平均真实变异性 (ARV) 4 种指标。采用多因素逐步线性回归分析不同短时 SBPV 指标与 eGFR 的关联。结果 (1) 在 1 405 例观察对象中, 平均年龄 (67.16±5.82) 岁, 其中男 933 例 (66.4%), 女 472 例 (33.6%)。(2) 将 24 h、 日间、 夜间平均收缩压 (SBP) 进行四分类 (<120 mmHg 为第一分类组, 120 mmHg≤平均 SBP<140 mmHg 为第二分类组, 140 mmHg≤平均 SBP<160 mmHg 为第三分类组, 平均 SBP≥160 mmHg 为第四分类组), 结果显示, 除 VIM 外, 随着平均 SBP 的增加, 其他短时 SBPV 指标 (SD、 MMD、 ARV) 均呈上升趋势。(3) 取 24 h、 日间、 夜间 SBPV 中位数 (P50 ) 分组, 高分位组的 eGFR 水平均低于低分位组, 除夜间 VIM 组外, 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eGFR 随着 24 h SBPV 指标 (SD、 MMD、 ARV)、 日间 SBPV 指标 (MMD、 ARV)的增加而降低 (标准化β分别为 -0.07、 -0.11、 -0.07, -0.12、 -0.07), 夜间 SBPV 指标均对 eGFR 无影响。结论 不同短时 SBPV 指标与eGFR 存在一定程度的关联。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多项生物学标志物联合检测在老年重症病人合并急性肾损伤( AKI)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 2020年 5月至 2021年 6月开滦总医院收治的 150例老年重症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 AKI发生与否分为 AKI组( n=56)与非 AKI组(n=94)。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入住 ICU即刻、 4h、12 h、24 h尿[金属蛋白酶阻滞抑制剂 -2(TIMP-2)]×[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 -7(IGFBP7)]分析不同时间点[ TIMP-2]×[IGFBP-7]与重症病人 AKI及预后不良的关系,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 ROC曲线),评价不同时间,点[ TIMP-2]×[IGFBP-7]对重症病人 AKI的诊断价值。结果 AKI组年龄、高血压、 APACHEⅡ评分、血乳酸、肌酐、降钙素原、谷丙转氨酶、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与非 AKI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AKI组 ICU 4 h、12 h、24 h尿[ TIMP-2]×[IGFBP-7]分别为( 0.45±0.08)、(0.68±0.17)、(0.89±0.27)、(1.13±0.32)(μg/L)2 均高于非 AKI组2(0.43±0.07)、(0.50±0.14)、(0.54±0.18)、(0.75±0.21)(μg/L)(P<0.05); logistic回归方程调整年龄、高血压、 APACHEⅡ评分、血乳酸、肌酐、降钙素原、谷丙转氨酶、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等其他混杂因素后,结果显示, ICU4 h、12 h、24 h尿[TIMP-2]×[IGFBP-7]均为重症病人 AKI发生独立危险因素( P<0.05);绘制不同时间点[ TIMP-2]×[IGFBP-7]对重症病人 AKI诊断价值的 ROC曲线,结果显示 ICU 4 h、12 h、24 h尿[ TIMP-2]×[IGFBP-7]对重症病人 AKI诊断价值的曲线下面积( AUC)分别为 0.778、0.830、0.875;Cox单因素、多因素分析均显示 ICU 4 h、12 h、24 h尿[ TIMP-2]×[IGFBP-7]与重症病人预后不良有关(P<0.05)。结论老年重症病人入住 ICU后 4h、12 h、24 h尿[ TIMP-2]×[IGFBP-7]水平对 AKI具有早期评估价值,可作为 AKI早期预警、诊断指标,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4.
5.
摘要: 目的 探讨卧位高血压 (SP) 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IMT) 的关系。方法 开滦研究是以功能社区人群为基础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研究。自 2006 年 6 月开始, 每 2 年进行 1 次健康体检。体检过程中对观察对象进行人口统计学资料、 吸烟、 饮酒、 体育锻炼、 服用药物情况的记录, 血压、 IMT 的测量以及三酰甘油、 超敏 C 反应蛋白、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生化指标的检测。在参加第 3 次健康体检的人群中,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年龄≥60 岁的离退休员工进行相关检查。在随机抽取的 3 064 例观察对象中, 对符合入选标准的 2 464 例进行了第 3+次体检。体检内容包括: 不同体位的血压测量、 颈部血管彩超检查、 24 h 动态血压监测、 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及尿微量白蛋白检测。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卧位 SBP 与 IMT 的关联, 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 SP 对 IMT 的影响。结果 (1) 剔除血压、 IMT 资料缺失者, 2 220 例观察对象纳入统计分析。其中, 男 1 463 例 (65.9%)、 女 757 例 (34.1%), 平均年龄(67.29±6.09) 岁, IMT 平均厚度 (0.92±0.18) mm。(2) 卧位 SBP 与 IMT 呈正相关 (r=0.175, P<0.01)。(3) 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 校正其他混杂因素后, 卧位收缩压 (SBP) 每增加 1 个标准差 (+20.42 mmHg, 1 mmHg=0.133 kPa), IMT 增加 0.01 mm (P<0.05)。(4)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 校正了年龄、 性别、 坐位 SBP 等因素后, SP 仍是 IMT 增加的危险因素(OR=1.37, 95%CI: 1.03~1.80), 且独立于坐位 SBP。结论 SP 是 IMT 增加的危险因素, 且独立于坐位SBP。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24 h动态收缩压(SBP)与老年人群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 PWV)的关联性。方法 2006~2007年第1次对开滦集团公司在职及离退休职工进行健康体检,此后分别于2008~2009、2010~2011年进行第2、3次健康体检,并于第3次体检时整群随机抽取年龄≥60岁的开滦集团离退休员工2814例进行动态血压监测、ba PWV测定等检查。符合入选标准的为2464例,资料完整者1004例。采用多因素线性回归分别分析24h SBP、日间SBP、夜间SBP与ba PWV的关联性。结果 (1)按照24h SBP、日间SBP、夜间SBP三分位数分别将研究对象分为3组,随着24h SBP、日间SBP、夜间SBP升高,ba PWV均增加(均P0.001)。(2)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校正混杂因素后,24h SBP、日间SBP、夜间SBP每增加1个标准差,ba PWV分别增加81.15、73.18、81.30 cm/s;此外,诊室SBP也与ba PWV呈线性正相关,且回归系数大于动态SBP。结论 24h SBP、日间SBP、夜间SBP与ba PWV呈正相关,但关联性弱于诊室SBP。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