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6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正> 踝关节骨折临床多见,约见全身骨折的3.9%,但其生理功能要求较高,骨折早期复位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关节功能的恢复。AO-C型骨折处理要求更高。我院骨科自1996年以来手术治疗C型踝关节骨折37例,获得随访33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秦入结  宋波  李垠  盛路新  刘建  孙晓 《山东医药》2012,52(30):22-24
目的观察伤椎置钉并椎体内植骨内固定术在胸腰椎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至少一侧椎弓根完整的胸腰椎骨折26例,予伤椎撬拨复位置钉、椎体内植骨、椎弓根内固定,据胸腰段正侧位片比较术前、术后即刻、术后6个月的椎体高度及Cobb’s角,并评估脊髓神经功能和融合情况。结果术后随访7~28个月。患者术后即刻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占正常高度百分比及Cobb’s角优于术前(P均<0.05);伤椎外形恢复满意;按ASIA脊髓神经功能分级,伴神经损伤者15例中,A级1例无恢复,余均改善1~3级(P均<0.05),内固定无失效,植骨皆融合。结论伤椎置钉并椎体内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可重建椎体结构,增强脊柱稳定,近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3.
宋波  李垠  史东平  秦入结 《江西医药》2006,41(4):194-195
目的 探讨腰椎滑脱症的适宜手术入路及方式。方法 应用单侧椎间孔入路腰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21例。通过观察及分析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早期疗效及手术前后X线片资料。结果 21例病例早期临床优良率100%.术后随访6个月,植骨融合率100%。结论 经单侧椎间孔入路腰椎体间融合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疗效满意的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脊髓型颈椎病表现有颈脊髓受压损害引起的上、下肢神经功能障碍.早期解除压迫可阻抑病变发展,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 1992年11月至2002年8月,我院采用颈前路截骨减压植骨融合治疗脊髓型颈椎病62例,其中35例在前路截骨减压植骨融合同时切除退变增厚的后纵韧带,手术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手术入路的选择对胸腰椎爆裂骨折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比较经后路和侧前方入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对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方法42例胸腰椎爆裂骨折,后路减压植骨融合椎弓根内固定24例,其中19例同时经椎弓根植骨椎体成形;经侧前方减压植骨Z-plate钛板内固定18例。观察两组的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并发症,并评价复位及神经恢复情况。结果42例均获9~36个月随访。后路平均手术时间、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小于前路组(P〈0.05),椎体前高丢失及Cobb角丢失后路大于前路(P〈0.05),后、前路术后Frankel分级各改善1.2级与1.8级。结论前、后路手术都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有效方法,应依据椎管占位的程度和脊柱结构的综合稳定性选择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6.
<正> 交锁髓内针在治疗长管状骨骨折中以其诸多优越性,正日益为临床广泛应用。我院1999年8~2000年12月应用扩髓交锁髓内针治疗胫骨骨折,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7.
史东平  李垠  宋波  秦入结 《海南医学》2007,18(5):32-33,35
目的 探讨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FLLDH)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本院2003年7月至2006年11月间诊治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1例,11例患者CT可清楚地显示位于椎间孔或椎间孔外缘突出的椎间盘,其中椎间孔型4例,椎间孔外型3例,椎间孔内外混合型4例,L2、33例,L3、43例,L4、53例,L5S12例,其中采用椎板间入路扩大开窗手术4例,椎板侧方手术3例,二者结合手术4例,疗效按中华骨科学会脊柱组腰背痛手术评定标准评估.结果 11例患者平均随访9个月,优7例,良3例,可1例,无差,优良率达90.9%.结论 CT是诊断FLLDH的主要依据,椎间孔型可采用椎板间扩大开窗术治疗,椎间孔外型可采用椎板侧方手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动态检测颈椎不稳症患者椎动脉(VA)血流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颈椎不稳症患者100例,按年龄、性别分为5组,进行不同的保守治疗,于治疗前、治疗后即刻和治疗后2周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VA血流,观察在颈椎前屈、中立、后伸动态体位下的椎动脉形态、内径、走行、血流等变化。并选择同期30例颈椎病(无颈椎不稳症)患者做对照。结果治疗前治疗组88.0%的患者发现椎动脉形态或各检测指标异常,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左右两侧收缩期最高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流速(EDV)、阻力指数(R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组治疗前后PSV、EDV及R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即刻和治疗后2周,不稳组中E组(综合治疗组)PSV、EDV、RI检测结果与其他4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椎不稳症患者的VA血流可进一步了解病情,并为临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颈椎不稳症患者采用综合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选择治疗髋臼骨折方法的适应证、方法及注意事项 ,以提高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总结了 2 1例 2 2侧病人的创伤情况 ,骨折类型和治疗方法。结果 :全组 2 1例 2 2侧 ,16例 17侧获得随访 ,随访时间 3月~ 2 1月。根据美国矫形外科研究院髋关节功能评价标准 ,结果 :优 4侧 ,良 9侧 ,可 3侧 ,差 1侧。优良率达 76.5 %。结论 :治疗前应准确了解骨折全貌 ,根据骨折分类、合并症情况、医院条件等选择治疗方法。康复过程中应结合CPM予以治疗。手术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选择正确的手术入路 ,术中注意用器械复位 ,术后注意预防心、脑、肺梗塞和下肢深静脉栓塞及关节僵硬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跗骨窦入路、外侧L形切口入路治疗单侧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20年1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连云港医院骨科收治的86例跟骨骨折患者.男性56例,女性30例;年龄42~70岁,平均53.5岁;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48例,道路交通伤38例.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微创组(49例)和L形入路组(37例),微创组采用跗骨窦入路微创内固定术,L形入路组采用外侧L形切口入路内固定术.观察两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踝关节功能、疼痛程度,跟骨长度、高度、宽度、Bolher角、Gissane角及并发症.结果 微创组术中出血量[(34.15±6.98)mLvs.(52.35±8.01)mL、切口长度[(5.23±0.61)cm vs.(11.24±2.34)cm少于 L形入路组(P<0.05),手术时间[(60.24±5.35)min vs.(73.64±9.02)min、切 口愈合时间[(9.24±2.35)dvs.(13.24±4.63)d、术后住院时间[(7.45±2.83)dvs.(10.47±4.59)d短于L形入路组(P<0.05).微创组术后末次随访显示: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72.45±7.15)分vs.(67.24±6.49)分.Karls-son踝关节功能评分(KAFS)高于L形入路组[(73.56±7.04)分vs.(68.02±6.75)分,P<0.05;视觉模拟评分(VAS)低于L形入路组[(0.95±0.11)分vs.(2.01±0.35)分,P<0.05;跟骨长度、高度、宽度、Bolher角、Gissane角与L形入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L形入路组(4.08%vs.18.92%,P<0.05).结论 与传统入路比较,跗骨窦入路微创内固定术可减少手术创伤,促使踝关节功能恢复,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在单侧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治疗中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