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皮肤病学   7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患儿男,10岁,因右侧头面部皮肤带状硬化、萎缩5年,间歇性癫痫发作4年,于2016年1月就诊。5年前无明显诱因右侧颈部出现拇指大皮肤硬化斑,呈象牙白色,渐增至5 cm ×2 cm,无痛痒等自觉症状。随后前额中线右侧出现带状凹陷,且进行性延展至同侧头顶、鼻背、上唇及下颌部,同侧头顶部带状硬化处伴有明显脱发,于我科诊断为带状硬皮病。给予活血通脉片(每天6片)口服,0.03%他克莫司软膏及积雪苷霜乳膏外用,治疗4年颈部硬化斑基本消失,头顶及鼻背皮损部分改善。4年前首次出现癫痫发作,于当地确诊症状性癫痫并给予丙戊酸钠及左乙拉西坦治疗,疗效差,复诊时癫痫小发作仍时常反复。患儿及父母既往无结缔组织病及遗传病病史,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父母及姐姐均体健。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卡泊三醇倍他米松凝胶治疗头皮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6年7月-2017年10月于我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97例头皮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34例,每晨1次卡泊三醇倍他米松凝胶外搽头皮;对照1组,31例,每晨1次卡泊三醇搽剂外搽头皮;对照2组,32例,每晨1次倍他米松搽剂外搽头皮。疗程4周,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2周、4周时对头皮银屑病患者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和疗效评估。结果治疗第2周时,治疗组患者的PASI评分为(9.12±2.54)分,低于对照1组的(12.26±2.23)分及对照2组的(10.11±2.0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4周时,治疗组患者的PASI评分(4.02±2.78)分,明显低于对照1组的(8.26±2.23)分及对照2组的(6.11±2.0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2周、4周时,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38.24%、82.35%,均高于对照1组的25.81%、54.84%及对照2组的34.38%、65.63%,但仅治疗4周时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用卡泊三醇倍他米松凝胶治疗头皮银屑病疗效确切,使用方便,不良反应小,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银屑病合并大疱性类天疱疮(bullous pemphigoid,BP)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银屑病合并BP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方案。结果 4例患者BP皮损分布特点与银屑病大致相同,活检组织病理结果均显示表皮下水疱;直接免疫荧光显示基底膜带IgG及C3线状沉积者3例,仅C3线状沉积者1例;间接免疫荧光显示BP180(+)2例,BP180(+)、BP230(+)2例;4例采用甲泼尼龙单用或联合免疫抑制剂进行治疗,均明显改善,随访3~6个月,4例均无水疱复发,银屑病病情控制平稳。结论银屑病合并BP临床少见,且多为银屑病病程中出现水疱性皮损,诊断需严格遵循各自诊断标准,治疗应以其中相对较重者为主。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54岁,因双上肢、颈胸部多发红斑、丘疹伴瘙痒2个月,于2015年7月至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就诊。2015年5月,患者双上肢伸侧、颈胸部V形区曝光部位相继出现红斑及扁平丘疹,散在或小片融合,明显瘙痒,自述日晒后症状加重。皮疹初始稀疏,后渐增多,少量红斑、丘疹融合成片。当地医院按日光皮炎嘱戴遮阳帽避光,给予西替利嗪口服及皮炎平霜外用,皮疹时轻时重。近2年患者有类似病史,每年春季发病,秋冬季后逐渐消退,曝光部位基底部遗留淡褐色斑。病程中患者双上肢曝光区域有3处长方形植皮术供皮区未见明显发疹及色素沉着,与皮疹区和色沉区形成明显反差。既往无湿疹及药物过敏史,无红斑狼疮、皮肌炎病史,无传染性疾病病史。3年前,患者左下肢外伤曾行植皮术,供皮区为双上肢伸侧色素减退区域,术后创面愈合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达那唑片联合低分子肝素针/雷公藤多甙片治疗青斑性血管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常规治疗无效的12例青斑性血管病患者,予达那唑片联合低分子肝素针/雷公藤多甙片治疗。急性期予达那唑片100 mg口服,2次/d,低分子肝素针0.3 mL皮下注射,1次/d,雷公藤多甙片20 mg口服,3次/d。维持期予达那唑片100 mg口服,1次/d,低分子肝素针0.3 mL皮下注射,隔日1次,雷公藤多甙片20 mg口服,2次/d。随访0.5~3年。结果 2周后,10例溃疡开始结痂、变浅、面积缩小,疼痛减轻,无新发皮疹;治疗8~16周后,12例痊愈。疗程中不良反应少且轻微。结论达那唑片联合低分子肝素针/雷公藤多甙片对于常规治疗疗效差的青斑性血管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了解托法替布治疗斑秃的短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开封市人民医院经治的斑秃患者80例,采用抽签法均分为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醋酸泼尼松片[0.3 mg/(kg·d)]及外用米诺地尔酊(每天2次)治疗,观察组给予口服托法替布(5 mg/d)及外用米诺地尔酊(每天2次,外用)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8周。比较两组治疗4周、8周的临床疗效,并比较不同性别、病程、临床分型、脱发面积、拉发试验结果及有无家族史的斑秃患者的临床疗效。记录2组治疗期间各类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并行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8周后,观察组痊愈率高于对照组(60.00%比32.50%,P=0.014)。观察组中,病程≤7月组痊愈率高于>7月组(85.00%比35.00%,P=0.001);拉发试验阳性组痊愈率高于拉发试验阴性组(74.07%比30.77%,P=0.009),而不同性别、临床分型、脱发面积及有无家族史的斑秃患者痊愈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头皮接触性皮炎、轻度头痛、肝酶升高及口角单纯疱疹的发生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g...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火针联合沙利度胺治疗结节性痒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结节性痒疹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2例,治疗组采用火针联合沙利度胺治疗,同时外用卤米松乳膏;火针组采用火针和外用卤米松乳膏;沙利度胺组采用口服沙利度胺和外用卤米松乳膏,疗程4周。结果三组患者经过4周治疗,治疗组、火针组、沙利度胺组有效率分别为93.75%、75.00%、71.88%。治疗组有效率均明显高于火针组、沙利度胺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火针联合沙利度胺治疗结节性痒疹疗效确切,优于单纯火针或沙利度胺治疗,且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