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
患者,男,33岁,因"淋巴结肿大1个月"于2019年10月就诊于我院。血常规示:WBC 1.25×109/L,HGB 76 g/L,PLT 44×109/L;骨髓涂片:原始幼稚淋巴细胞93.5%;骨髓免疫分型:异常细胞占非红细胞的94.1%,主要表达cCD3、CD5、CD7、CD34、CD38,部分表达CD13、CD33,不表达CD2、mCD3、CD4、CD8、CD79a、cMPO,免疫表型符合异常早期前体T淋巴母细胞白血病(ETP-ALL);染色体核型:46,XY,-7,+der(1;19)(q10;q10)[2]/45,X,-7,+der(1;19)(q10;q10),-Y[2]/46,XY[10];骨髓RNA测序:未见融合基因,FLT3-ITD突变阳性(等位基因比1.5);腰椎穿刺结果正常。综合上述结果,确诊为ETP-ALL。先后接受1个疗程VDCD(长春地辛+柔红霉素+环磷酰胺+地塞米松)方案和1个疗程CAG(阿柔比星+阿糖胞苷+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方案诱导化疗,均未达到完全缓解。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寻影响恶性血液病伴碳青霉烯类耐药菌感染病人死亡风险因素、建立死亡风险预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评估和验证。方法 收集2018年11月至2021年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58例碳青霉烯类耐药菌感染的恶性血液病病人资料(建模组121例,验证组37例),建模组,根据其离院时存活与否,分为58例的存活亚组、63例的死亡亚组。纳入病人基本资料、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细菌感染前各种抗生素应用情况、血液病种、血常规及生化、侵入性操作或者手术、造血干细胞移植术(HSCT)、入住重症监护室(ICU)以及基础疾病或合并症等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方程中纳入那些P<0.20的指标,以其作为自变量,应用方程所输出的风险因子以及因子的相关系数,建立死亡风险回归方程。进而纳入验证组37例病人资料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 建模组存活亚组和死亡亚组在耐药菌感染前住院时间[(13.40±10.02)d比(23.35±15.52)d]、抗生素使用时间[(11.03±9.33)d比(19.56±15.43)d]、抗生素使用种类[(2.81±1.87)种比(4.00±1.86)种]、最多几种抗生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延续性护理和随访管理(4CR)模式护理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化疗患者遵医行为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0例DLBCL化疗患者,用随机数表法纳为研究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接受4CR模式护理。比较两组遵医行为、焦虑量表(SDS)、抑郁量表(SAS)、生活质量测定量表(QLQ-C30)评分,并统计干预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后两组遵医行为、QLQ-C30评分较干预前高,研究组高于对照组;两组SAS、SDS评分较干预前低,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2.00%,低于对照组的28.00%(P<0.05)。结论 4CR模式护理能显著提高DLBCL化疗患者的遵医行为,同时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与生活质量,降低化疗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正Daratumumab(DARA)是首个全人源化IgG1κ型的抗CD38单克隆抗体,现已经在欧美国家上市,用于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relapsed or refractory multiple myeloma,RRMM)。下面,我们将结合1例复发性MM患者的治疗选择对DARA在浆细胞病治疗中的应用及相关的临床问题进行全面阐述,以提高大家对此类新药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张聪丽 《护理研究》2005,19(10):916-916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需要 ,供应室已从以往的辅助科室逐步转变为把好无菌物品质量关的重要科室。它不仅要保证各类无菌物品的供应 ,更重要的是要做好清洁、消毒、灭菌及无菌物品的监测 ,以保证质量和临床安全使用 ,从而达到预防院内感染的目的。在创“三级甲等”医院过程中 ,我科的基础设施进行了完善 ,在健全制度 ,明确职责 ,强化管理工作中做了新的改进。现介绍如下。1 避免交叉感染 ,把好污染和清洁关  合理的布局 ,符合要求的房室设置是避免交叉感染的重要环节。根据医院的总体规划 ,我科的位置布局基本形成…  相似文献   
6.
张聪丽  王琛  李剑 《中国肿瘤临床》2016,43(15):646-649
单克隆免疫球蛋白(M 蛋白)是单克隆浆细胞增殖性疾病诊断、预后分析及疗效评价的核心指标。目前,临床上主要应用血清蛋白电泳及免疫固定电泳对其进行测定。然而血清蛋白电泳对于含量较低或移动异常的M 蛋白难以定量,而免疫固定电泳只能对M 蛋白进行定性分型。血清重轻链(heavyandlightchain,HLC )检测,作为一种新兴的M 蛋白定量技术,可以特异性测定重链及轻链相关的免疫球蛋白水平。进一步计算HLC 的比值,则可以反映疾病的单克隆浆细胞增殖程度。近年来,HLC 检测已被应用于多种单克隆浆细胞增殖性疾病的研究,给此类疾病的诊疗带来新的检测手段。本文就HLC 检测在该类疾病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