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总结分析17例肾上腺淋巴管瘤的临床诊治经验,探讨该病的影像特点及病理类型。结果显示,肾上腺淋巴管瘤的影像学检查无特异性,表现与一般的囊肿相似,但囊腔密度略高于单纯性囊肿,部分病例囊壁可见钙化,少数可显示腺瘤样表现。本病确诊主要靠病理检查。对于肿瘤最大径≥4.0 cm、有内分泌功能、可疑恶性,或有明显临床症状者,推荐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细胞间隙连接蛋白connexin43基因(Cx43)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Bcl-2、bax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诊治的12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分别检测患者的Cx43、Bcl-2、bax水平,分析其表达在疾病中的价值。结果:Cx43 mRNA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表达率低于癌旁组织、正常膀胱组织(P0.05);Cx43表达与性别、年龄、临床分期无相关性(P0.05),但与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性(P0.05);Cx43与Bcl-2表达呈负相关性,与bax表达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Cx43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具有重要意义,与疾病进展、转移相关,同时与Bcl-2、bax表达也存在一定相关性,在疾病发生发展中较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4.
5.
目的 探讨经尿道钬激光整块切除术治疗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94例高危NMIBC病人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47例。对照组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电切术,观察组行经尿道钬激光整块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临床疗效、手术前后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TCs)计数、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膀胱肿瘤抗原(BTA)、糖链抗原19-9(CA19-9)]、并发症及预后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膀胱冲洗、尿管留置及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25.10±4.12)mL、(18.65±6.74)min、(19.57±3.48)h、(8.01±1.69)d,均优于对照组的(43.25±6.78)mL、(24.78±8.12)min、(35.24±5.12)h、(15.32±2.89)d(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87.23%高于对照组68.09%(P<0.05);术后72 h观察组外周血CTCs计数为5.47±2.00,低于对照组的8.96±3.12(P<0.05);术后3、6、12个月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 CT 血管成像 (MSCTA) 联合术中超声在小肾癌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 (LPN) 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影像学显示肿瘤直径≤ 4.0?cm 的小肾癌患者 55 例, 其均采用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根据术中是否行超声,将其分为超声组(28 例)和非超声组(27 例) 。左肾肿瘤 33 例,右肾肿瘤 22 例 ; 肿瘤直径为 1.5 ~ 5.0?cm, 平均 3.0?cm。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中热缺血时间、微小癌灶发现率、术后漏尿、切缘阳性率及肾小球滤过率(GFR)功能。结果??超声组手术时间少于非超声组( P ?<0.05) ,超声组术中出血量少于非超声组( P ?<0.05) ; 超声组术中热缺血时间少于非超声组( P ?<0.05) ; 中转开放手术例数超声组少于非超声组( P ?<0.05) 。微小病灶检出例数 : 超声组 1 例 ; 非超声组 0 例 ; 术后漏尿例数 : 超声组 0 例,非超声组 1例。切缘阳性率: 超声组为 0.0%, 非超声组为 3.7%。超声组术前、 术后患肾 GFR 分别为(55.1±7.2)和(53.1±7.7) ml/min ( P ?>0.05) ,非超声组术前、术后患肾 GFR 分别为(55.8±7.0)和(50.4±6.5)ml/min ( P ?>0.05) 。结论?术中超声可快速准确的定位肿瘤组织, 尽可能的保留肾单位、减少切缘阳性率, 有利于术后患肾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术前MSCTA联合术中超声辅助腹腔镜保肾手术治疗小肾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观察术前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联合术中超声用于辅助腹腔镜保肾手术治疗小肾癌(肿瘤直径≤4 cm)的效果。方法对85例小肾癌患者行后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对其中43例以术前MSCTA联合术中辅助超声(观察组),42例以术前常规肾脏超声及CT检查(对照组)辅助,比较2组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术前MSCTA所示肾肿瘤及肾血管情况与术中所见一致,手术时间、术中热缺血时间、术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术中超声发现微小癌灶1例,术后未见切缘阳性及漏尿。对照组术后2例出现漏尿,置入D-J管保守治疗后痊愈;2例切缘阳性,随访中肿瘤均复发,1例接受后腹腔镜肾肿瘤根治术,1例接受保留肾单位的开放手术。2组间术前、术后血肌酐、尿素氮及患肾肾小球滤过率(GF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照组术后GFR低于术前(P=0.040)。结论对小肾癌患者行后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时,术前MSCTA联合术中辅助超声能够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切缘阳性率,尽可能多地保留肾单位,促进患肾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8.
9.
目的:观察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双侧肾细胞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双侧肾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7例同时性肾癌中,1例行双侧Ⅰ期手术,6例行分期手术.其中3例行双肾肿瘤剜除术,1例行双肾部分切除及右肾上腺切除术,2例行一侧肾癌根治性切除术及对侧肾肿瘤剜除术,1例行一侧肾癌根治性切除术、下腔静脉切开取癌栓术及对侧肾肿瘤剜除术.3例异时性肾癌均分期手术,其中2例行双肾肿瘤剜除术,1例行一侧肾癌根治性切除术,对侧肾肿瘤剜除术.所有患者术后均行生物学治疗3个月.10例获随访3个月~8年,平均19个月.结果:7例未见肿瘤复发和转移.1例术后6个月出现肺转移,已带瘤生存3个月;1例术后1年出现残肾肿瘤复发,经生物学治疗,已带瘤生存3个月;1例术后3个月后死于肾衰竭.异时性肾癌者的先发一侧行肾癌根治术,对侧肾出现肿瘤的时间分别为9个月、2年和6年.结论:保留肾单位的肾切除术是目前双侧肾癌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它对肾功能的影响较少.双侧肾癌的预后和单侧肾癌一样,与肿瘤的分期和分级有关,而与肿瘤是否多发无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浅表性膀胱癌患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分别采用干扰素2α+吡柔比星和卡介苗进行膀胱灌注预防肿瘤复发的疗效.方法:将74例浅表性膀胱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Ⅰ组)39例和对照组(Ⅱ组)35例.观察组采用干扰素2α+吡柔比星治疗,对照组给予卡介苗作膀胱灌注,观察其不同疗效.结果:观察组随访35例患者,4例失访,随访时间6个月-3年,平均26个月.术后半年、1年、2年、3年时的肿瘤复发率分别为10.3%,17.9%,23.1%,35.9%;对照组35例,随访31例,术后半年、1年、2年、3年时的肿瘤复发率分别为37.1%,54.2%,65.7%,74.2%.观察组首次复发时间平均为20个月,对照组平均复发时间为8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扰素2α+吡柔比星疗效优于卡介苗,且不良反应小,耐受性好,可以作为临床一线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