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眼科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5 毫秒
1
1.
目的:比较CASIA2与IOL Master 700测量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角膜屈光力和散光的差异性和一致性。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2021-11/12在我院就诊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153例232眼。分别采用CASIA2和IOL Master 700测量白内障患者角膜前、后表面及全角膜的平坦轴角膜曲率(Kf)、陡峭轴角膜曲率(Ks)、平均角膜曲率(Km)、散光度数及轴向(矢量表示法J0和J45)。分析两种仪器测量参数的差异性、相关性及一致性。结果:CASIA2与IOL Master 700测量角膜后表面J45值无差异(-0.006±0.038D vs-0.005±0.044D,P>0.05),其余参数均有差异(均P<0.05);两种仪器测量角膜前后表面及全角膜屈光力和散光均呈显著正相关(均r/rs>0.7,P<0.001);Bland-Altman分析法显示角膜前表面屈光力及散光一致性较好,后表面及全角膜屈光力一致性较差。结论:CASIA2与IOL Master 700测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非甾体与甾体类抗炎药物在薄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使用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为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在角膜屈光手术后的使用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收集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眼科行薄瓣LASIK手术患者314例(628眼),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氯替泼诺组和溴芬酸钠组各157例(314眼)。分别于术前,术后3 d、15 d、1个月、3个月行视力、电脑验光、眼压(IOP)和裂隙灯显微镜检查。采用重复测量两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观察时间点2组间裸眼视力(UCVA)、球镜度、柱镜度和IOP的差异;混合线性模型分析不同观察时间点UCVA达术前最佳矫正视力(BCVA)的比例;χ2检验比较2组术后弥漫性板层角膜炎(DLK)发生率。结果氯替泼诺组与溴芬酸钠组在观察时间点达到术前BCVA的UCVA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717,P>0.05)。术后15 d氯替泼诺组与溴芬酸钠组球镜度分别为(0.04±0.68)D和(0.16±0.5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184,P<0.05);IOP分别为(14.67±4.00)mmHg(1 mmHg=0.133 kPa)和(10.91±2.40)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04.232,P<0.01)。术后15 d氯替泼诺组高眼压累计发生35眼(11.2%),溴芬酸钠组无一例发生高眼压。2组间Ⅲ级以下DLK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3,P>0.05)。结论溴芬酸钠滴眼液替代氯替泼诺滴眼液用于薄瓣LASIK术后有良好的抗炎效果,并且减少了术后激素性高眼压的发生率,更有利于术后获得较稳定的屈光状态。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后眼压升高对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观察研究.收集准分子角膜屈光术后高眼压患者41例(68眼)纳入观察组,术后无高眼压患者41例(68眼)为对照组.分别于术后1周与术后2周,测量裸眼视力、矫正球镜度、矫正柱镜度、像差(C7、C8、C12)、角膜厚度、角膜前表面曲率以及角膜后表面高度、对比敏感度,并记录患者主观感受.组间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采用配对t检验,主观感受采用卡方检验进行比较,不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采用Wilcoxon检验.结果 在术后l周观察组视力(t=-2.43,P<0.05),矫正球镜度(t=-2.96,P<0.05),对比敏感度(12 c/d)(t=-0.33,P<0.05)均低于对照组,而C7(t=-0.19,P<0.05)、C12(t=5.08,P<0.05)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观察组中,术后1周视力(t=-3.66,P<0.05)、矫正球镜度(t=-4.38,P<0.05)、对比敏感度(12 c/d)(t=-0.32,P<0.05)低于术后2周,C7(t=-0.17,P<0.05)、C12(t=5.33,P<0.05)高于术后2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术后高眼压可以导致对角膜前表面曲率、像差以及屈光状态的改变,并导致视觉质量的下降.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IOL Master 700与Lenstar LS900对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术前眼生物测量的差异性、相关性、一致性及人工晶状体(IOL)度数计算的准确性。

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21-03/2023-03于陆军特色医学中心眼科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IOL植入手术的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136例136眼,平均年龄57.38±8.08岁。根据眼轴长度(AL)将患者分为3组:A组(26 mm≤AL≤28 mm)41眼,B组(28 mm30 mm)52眼。术前分别使用两种仪器测量AL、平均角膜曲率(Km)、前房深度(ACD)、晶状体厚度(LT)和白到白距离(WTW)。所有患者均采用Barrett Universal Ⅱ公式计算IOL度数,个性化选择适宜的预留屈光度,比较两种仪器的预测屈光误差(PE)和绝对屈光误差(AE)。

结果:三组患者中Lenstar LS900测量的AL和ACD均大于IOL Master 700测量值(均P<0.05),且两种仪器测量AL的平均差值C组>B组>A组。两种仪器测量LT、Km与WTW值均无差异(均P>0.05)。两种仪器所得各组生物参数均具有正相关性(均r>0.9,P<0.05)且一致性较好(95%LoA范围较窄)。两种仪器计算的AE无差异(P>0.05),但IOL Master 700计算的PE小于Lenstar LS900(P<0.05),且前者远视偏移百分比更低。

结论:在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中,Lenstar LS900测量AL值大于IOL Master 700,且该差异随着AL的增加而增大,两种仪器对IOL的计算均具有良好的预测性,但IOL Master 700术后屈光误差更小,远视偏移百分比更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