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眼科学   6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 观察耳穴压豆配合治疗对于眼患者临床客观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轻、中度干眼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对照组予0.1%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王不留行籽耳穴压豆.观察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 of tears,BUT)、角膜荧光染色(fluoresce st...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腹腔注射葡萄糖的方法建立血糖波动动物模型,以模拟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波动情形,为在体研究血糖波动的损伤机制提供实验基础。

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正常对照组(NC)、正常波动组(NF)、糖尿病模型组(DM)和糖尿病波动组(DF)。首先腹腔注射STZ诱导糖尿病模型,成模后NF和DF两组大鼠每天3次腹腔注射一定量的葡萄糖造成血糖波动,每2wk进行一次全天血糖检测,根据血糖值绘制“时间-血糖浓度”曲线,观察血糖波动的情况。并计算平均血糖水平(MBG)、平均血糖水平标准差(SDBG)、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和Sclichtkrull Mz值(M值),从四个不同方面来评价血糖的稳定性。

结果: NC组大鼠全天血糖在正常范围内,平稳无波动,NF组大鼠血糖在5~10mmol/L范围内波动,DM和DF组大鼠血糖维持在较高水平(>20mmol/L),DM组血糖波动不大,DF组血糖波动明显; NF和DF两组大鼠的血糖变化明显而且规律,波动曲线比较稳定。NF、DM与DF三组大鼠评价血糖稳定性的各项指标均较NC组有明显的增高,DF组升高更显著,多组及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通过人为腹腔注射葡萄糖的方法能形成明显的血糖波动,可用来模拟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波动情形,此方法操作简单、损伤小、可重复性好,为在体研究血糖波动的损伤机制以及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病机制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4.
青光眼是以不可逆性、进行性视功能损害为特征的视神经退行性病变。研究认为,保护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使视神经免于继续受损已成为青光眼研究的重点。热休克蛋白72(HSP72)是热休克蛋白家族重要成员之一,是凋亡的抑制者,与神经保护有密切关系。研究HSP72在青光眼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中的抗凋亡和细胞保护特性,对青光眼发病机制的理论研究和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就HSP72在青光眼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中的保护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赵静如  盖春柳  陈晓隆 《眼科新进展》2011,31(12):1123-1125,1129
目的 观察硫氧还蛋白( thioredoxin,Trx)在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大鼠视网膜中的表达部位及动态变化规律.方法 成年Sprague 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2组,糖尿病组(DM组)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制作大鼠DM模型;对照组(NC组)注射同等剂量的柠檬酸缓冲液.在注射后4周、8周、12周,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Trx在各组大鼠视网膜中的定位表达,采用Real-time PCR测定视网膜Trx mRNA表达.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NC组与DM组大鼠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神经节细胞层、内核层有Trx阳性表达,表达位于细胞浆.Real-time PCR结果显示正常大鼠视网膜有Trx mRNA的表达;与NC组相比,DM组各时间点TrxmRNA表达下降,4周时DM组Trx mRNA相对表达量为0.42±0.03,约为NC组(1.00±0.03)的0.42倍;8周时DM组Trx mRNA相对表达量为0.57±0.04,约为NC组(1.00±0.03)的0.57倍;12周时DM组Trx mRNA相对表达量为0.82±0.08,约为NC组(1.00±0.07)的0.82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DM组视网膜组织Trx mRNA在4~12周表达逐渐升高,至第12周时仍未达到正常水平,第4周与第12周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结论 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时,Trx mRNA表达下降,说明氧化应激反应产生过多的活性氧使得Trx mRNA表达量下降.随着DM病程的延长,视网膜Trx mRNA表达量逐渐升高,这可能是Trx系统功能下降、自由基增多引起的一种代偿性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组织DNA损伤的程度,探讨血糖波动对其的影响,为研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发病机制提供新的思路。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正常波动组(NF)、糖尿病模型组(DM)和糖尿病波动组(DF)。腹腔注射STZ诱导糖尿病,NF和DF两组大鼠每天三次腹腔注射葡萄糖造成血糖波动,第8wk取视网膜,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技术检测DNA损伤程度。结果:NF和DF两组大鼠血糖变化明显而且规律,波动曲线稳定,评价血糖稳定性的各项指标较NC组均有明显的增高,DF组升高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CGE显示NF,DM和DF三组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DNA损伤,彗星尾长(TL)、尾部DNA含量(TDNA%)、尾矩(TM)和Olive尾矩(OTM)四指标均高于NC组,多组及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组织存在DNA损伤,血糖波动可加重损伤,表明高血糖和血糖波动可能参与了视网膜组织DNA损伤的机制,可能是DR发生的早期事件之一,在DR的发生发展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复杂眼外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复杂性眼外伤的疗效。方法:回顾总结21例21眼应用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复杂性眼外伤的情况。结果:术后视力提高13眼(62%),眼内异物摘出率100%,视网膜脱离复位率100%,效果满意。结论:玻璃体切割手术是目前最理想的治疗复杂眼外伤的有效方法,能挽救伤眼并恢复一定的有用视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眼局部联合全身综合治疗视频终端(VDT)综合征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7-08/2018-05在我院眼科就诊的VDT综合征患者62例124眼,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1例62眼。对照组患者给予人工泪液点眼,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耳穴压豆及眼周穴位联合全身中医推拿治疗,治疗期间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健康宣教。两组患者均以治疗2wk为一疗程。所有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wk行症状评分及屈光矫正基础下的调节幅度、调节灵敏度、调节反应、集合近点和调节性集合与调节的比值(AC/A)检查,比较治疗前后各参数变化并评价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症状评分、调节灵敏度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调节幅度、集合近点也较治疗前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眼局部联合全身综合治疗能有效改善VDT综合征患者的调节和集合功能,缓解VDT综合征患者的眼部及全身疲劳症状。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通络明目方调控热休克蛋白72(HSP72)对青光眼模型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和视神经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Shareef-Sharma法将40只大鼠建立青光眼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MG)和通络明目方组(TM),各20只,另将进行假手术的24只大鼠设为对照组(CG)。TM组大鼠每日通络明目方8.61 g/kg灌胃,CG、MG组大鼠每日等体积0.9%氯化钠注射液灌胃,连续给药21 d。造模后第1、7、14、21天时,使用眼压计测量大鼠眼压,采集大鼠造模对侧眼眼眶血0.5 mL,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大鼠血清HSP72水平。给药完成后,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视网膜形态结构,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TUNEL)检测大鼠RGC细胞数量及凋亡率,测定视网膜厚度;免疫荧光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RGC细胞HSP72表达。结果 (1)眼压:MG组大鼠造模后1、7、14、21 d眼压均高于CG组(t1 d=7.758、t7 d=10.913、t14 d=17.353、t21 d=7....  相似文献   
10.
外伤性眼内炎11例临床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并分析外伤性眼内炎的治疗及临床疗效。方法:对9例外伤性眼内炎患者行玻璃体切除术,1例行眼球摘除术,1例儿童患者进行非手术治疗,并对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除眼球摘除患者外,治疗后10例患者视力均有所提高。结论:玻璃体切除术是治疗外伤性眼内炎的有效方法,对于症状较轻的儿童外伤性眼内炎可在严密观察下进行非手术治疗,但在经药物积极治疗24h后,视力不提高并且病情发展者,还应尽早行玻璃体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