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眼科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研究免疫抑制剂环孢素A联合使用抗真菌药物对镰刀菌体外抗真菌药物敏感性的影响。

方法: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M27-Ed4及M38-A3方法测定伏立康唑(voriconazole)、那他霉素(NAT)和两性霉素B(Amphotericin B)及氟康唑(FLU)对22株镰刀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棋盘法测定四种抗真菌药物单独及联合环孢素A使用抗真菌作用。

结果:那他霉素、伏立康唑、两性霉素B和氟康唑对镰刀菌(22株)MIC范围分别是2~8、1~8、1~8和8~512μg/mL。体外联合用药时,环孢素A与氟康唑对64%菌株(14/22)有协同效应,与两性霉素B对41%菌株(9/22)有协同效应,对所有菌株无拮抗效应。联合使用环孢素A后,镰刀菌对两性霉素B药物敏感性由4.5%提升至68.2%(P<0.001)。

结论:镰刀菌在体外对那他霉素敏感,对伏立康唑部分敏感。与环孢素A联合应用时,可与氟康唑及两性霉素B产生协同效应,并显著提高镰刀菌对两性霉素B药物敏感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丁香酚对镰刀菌(F.solani)诱导的小鼠真菌性角膜炎(FK)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可能的潜在机制。

方法:采用改良的表层镜法制备FK小鼠模型。二甲基亚砜(DMSO)组大鼠右眼结膜囊涂抹等量DMSO(0.05%)。丁香酚组将丁香酚(160 μg/mL)涂抹至小鼠右眼结膜囊。类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组除施用丁香酚外,还于右眼结膜囊涂抹PI3K/AKT通路激活剂IGF-1(10 nmol/mL)。分别在接种镰刀菌悬浮液的第1、3、5 d,于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角膜形态。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评估角膜组织病理损伤。测定角膜组织载菌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蛋白免疫印迹用于分析炎症介质白介素-6(IL-6)和白介素-1β(IL-1β)的水平和PI3K/AKT通路蛋白的表达。

结果:丁香酚治疗可改善FK小鼠的角膜炎形态症状和炎症反应,减轻角膜病理组织损伤和真菌负荷。在镰刀菌感染3 d,与DMSO组相比,丁香酚组角膜组织IL-6水平明显升高,而IL-1β水平明显降低(均P<0.05); 且丁香酚组角膜组织IL-6水平明显高于IGF-1组、IL-1β水平明显低于IGF-1组(均P<0.05)。在感染5 d,丁香酚组角膜组织中IL-6和IL-1β水平均明显低于DMSO组和IGF-1组(P<0.05)。与DMSO组相比,丁香酚组角膜组织中p-PI3K和p-Akt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 且丁香酚组角膜组织p-PI3K和p-Akt表达明显低于IGF-1组(均P<0.05)。

结论:丁香酚可能通过抑制PI3K/AKT通路来减轻镰刀菌引起的角膜炎症,对小鼠镰刀菌角膜炎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飞秒激光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FLEx)与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术后早期的干眼情况。方法: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14年2-10月在中山眼科中心海南省眼科医院屈光中心接受全飞秒激光手术的近视散光患者,按患者选择的手术方式不同分为FLEx组28例(56眼)和SMILE组33例(66眼),分别在术前,术后1 d、1周、1个月进行泪液收集,检测TNF-α和IL-1α表达,同时行眼表疾病指数(OSDI)评分、基础泪液分泌实验Ⅰ(SⅠT)、无创性泪膜破裂时间(NIBUT)、泪河高度(TMH)检测,并于术后1周、1个月进行角膜荧光素染色(FL)检查。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进行数据比较。结果:术后1周,SMILE组的NIBUT比FLEx组长(P=0.029),FL程度比FLEx组轻(P=0.037)。2组OSDI术后1 d、1周评分均较术前增高(均P<0.001),而2组间OSDI、SⅠT、TM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LEx组术后1 d泪液中的IL-1α表达较SMILE组高(P=0.019),2组术后各时间点泪液中TNF-α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FLEx术后患者相比,SMILE术后患者早期干眼程度较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脱氧胆酸基接枝的壳聚糖衍生物负载姜黄素纳米粒的合成方法及该药物纳米粒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hRPE)细胞的作用。方法:合成姜黄素/壳聚糖-脱氧胆酸纳米粒并分析其性能。将负载荧光染料异硫氰酸荧光素的壳聚糖-脱氧胆酸及姜黄素/壳聚糖-脱氧胆酸作用于hRPE细胞24h后,于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避光培养1、3、5d后二者与hRPE细胞的相互关系。结果:通过将姜黄素与壳聚糖-脱氧胆酸混合制成负载药的壳聚糖衍生物纳米粒为淡黄色;药物从纳米粒中的释放在96h后达到平衡,累积释放药物量为31.6%。异硫氰酸/壳聚糖-脱氧胆酸与hRPE细胞作用1d后,壳聚糖-脱氧胆酸纳米粒大部分仍位于近细胞膜的部位;作用3d后,纳米粒逐渐向细胞核会聚,且大部分位于细胞核周围;作用5d后,可看到壳聚糖-脱氧胆酸纳米粒已进入细胞核,且纳米粒可能在细胞内溶酶体的作用下有部分降解。姜黄素/壳聚糖-脱氧胆酸纳米粒和hRPE细胞作用的关系与壳聚糖-脱氧胆酸大致相同。结论:通过壳聚糖-脱氧胆酸包载的姜黄素纳米粒能持续释放出姜黄素,具有较持久的缓释功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