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25G玻璃体切割手术系统应用于临床治疗黄斑裂孔,观察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特发性黄斑裂孔、黄斑前膜患者,排除黄斑裂孔伴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患者30例(30眼)分别用常规20G和TSV25G手术治疗,各15眼。患者术前检查项目相同。采用TSV25G系统组患者,无须行结膜切开,分别在鼻上、颞上、颞下位置距角巩缘3.5~4mm处用带有25G定位套管穿刺刀经结膜迷路刺穿巩膜,并将25G定位套管插入切口内,退出穿刺刀。颞下方套管直接灌注管连接。颞上、鼻上套管内插入导光及玻切头,以1500r/min速率行玻璃体切割,内界膜剥除,气液交换,并以16%C3F8气体填充。手术后直接拔出三个25G套管,并以棉签压迫穿刺口数秒,以防止漏气。穿刺口自然封闭无需缝合。采用20G玻切组患者,按常规在鼻上、颞上、颞下距离角巩缘3.5~4mm剪开球结膜,做巩膜切开。颞下方放置灌注头,缝线固定。颞上、鼻上做玻切头及导光手术切口,常规1500r/min速率切除玻璃体,剥膜,气液交换。术后分别缝线闭合三通道后经平坦部穿刺注入C3F8气体。两组对比观察术中情况、术后恢复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30只眼术中均顺利。结论TSV25G系统手术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时间短、恢复快、损伤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
仇晶晶  桂馥  付书华  张倩  刘菲  孙涛 《江西医药》2014,(11):1168-1171
目的:探讨短波长蓝光对兔视网膜造成损伤的可能机制及滤蓝光变色人工晶体对兔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保护功能。方法将健康新西兰兔26只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在行晶体摘除术后植入滤蓝光变色人工晶体和普通紫外线阻断型人工晶体,后用UVR光源(350-450nm)每天照射实验兔眼8h,3个月后取视网膜组织制成冰冻切片后行免疫组化法检测血管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TUNEL法检测黄斑区视网膜色素上皮层细胞(RPE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UVR照射后滤蓝光变色人工晶体较普通紫外线阻断型人工晶体黄斑区视网膜RPE细胞出现凋亡改变减少,免疫组化法检测植入普通紫外线阻断型人工晶体组VEGF的表达升高(P<0.05)。结论短波长蓝光能导致兔视网膜RPE细胞凋亡,功能障碍,同时刺激VEGF表达增多,导致眼底视网膜病变。滤蓝光变色人工晶体能有效阻断紫外蓝光,对视网膜细胞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考察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EC)[该制品名称是国家药典委员会确定的药品中文通用名称,“EC”为重组融合蛋白“结核分枝杆菌早期分泌性抗原靶6(ESAT-6)和培养滤液蛋白10(CFP-10)”](以下简称“EC”)原液的储存稳定性、成品储存及使用的稳定性与有效性。方法 (1)原液储存稳定性研究:将3批次EC原液储存于-70℃,观察0~36个月,保存0、3、6、9、12、18、24、36个月时取样进行致敏效应试验、鉴别试验、效价检测,以及等电点、分子量、蛋白质含量、纯度(电泳法)等检测,其中致敏效应试验用豚鼠分为试验组(注射EC原液)与对照组(注射稳定剂),观察注射后动物反应,两组动物反应应无差异;鉴别试验为卡介苗致敏后豚鼠分别皮内注射EC原液和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TB-PPD),观察测量豚鼠皮肤试验检测结果,EC原液皮肤试验应呈阴性反应(硬结或红晕平均直径<5mm),而TB-PPD皮肤试验应呈阳性反应(硬结平均直径≥5mm);效价检测为结核分枝杆菌活菌致敏后6只豚鼠分别皮内注射3个稀释度的EC原液及参考品,观察测量豚鼠皮肤试验检测结果,不同稀释度的EC原液与参考品皮肤试验局部反应的硬结或红晕平均直径总和的比值(以下简称“平均直径总和比值”)应为1.0±0.2;等电点应为3.5~5.3,分子量应为(23±2.0)kDa(1kD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00),蛋白质含量应不低于450.0μg/ml,纯度(电泳法)应不低于95.0%。(2)EC成品储存稳定性研究:成品分别储存于37℃和2~8℃,分别观察0~28d和0~36个月,37℃保存0、7、14、21、28d时、2~8℃保存0、3、6、9、12、18、24、36个月时取样进行鉴别试验、效价检测,以及pH值、苯酚含量等检测,其中鉴别试验方法及检测结果判定如“EC原液”。效价检测为结核分枝杆菌活菌致敏后4只豚鼠分别皮内注射EC成品及参考品,观察测量方法及平均直径总和比值判定如“EC原液”,pH值应为6.8~7.4,苯酚含量应不高于3.0g/L。(3)EC成品使用稳定性研究:成品开启后分别放置于温度(25±2)℃、湿度(60±5)%和温度(40±2)℃、湿度(75±5)%两种条件考察使用过程的稳定性,观察时间为0~50min,分别于0、10、20、30、40、50min取样进行鉴别试验、效价检测,以及pH值、渗透压摩尔浓度等检测,试验方法和检测结果判定如“EC成品”,其中渗透压摩尔浓度应为(280.0±68.0)mOsmol/kg。依据定期取样检测结果是否符合EC质量标准来判断产品稳定性,并为制定EC原液、成品有效期和成品使用时的有效时间提供依据。结果 (1)EC原液-70℃观察0~36个月,在各研究时间点,致敏效应试验均表现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动物反应无差异;鉴别试验结果为EC原液皮肤试验呈阴性,而TB-PPD皮肤试验呈阳性;效价检测结果为不同稀释度的EC原液与参考品皮肤试验的平均直径总和比值为0.9~1.1;等电点为3.7~5.2;分子量为(23.2~24.2)kDa;蛋白质含量为(501.6~616.7)μg/ml,纯度(电泳法)均为100.0%。(2)EC成品稳定性研究:在各研究时间点,鉴别试验结果为EC成品皮肤试验呈阴性,而TB-PPD皮肤试验呈阳性;效价检测结果显示EC成品与参考品皮肤试验的平均直径总和比值为0.9~1.0; pH值为7.1~7.4、苯酚含量为(2.6~2.9)g/L。(3)EC成品使用稳定性研究结果:在各研究时间点,鉴别试验结果均为EC成品皮肤试验呈阴性,而TB-PPD皮肤试验呈阳性;效价检测结果显示EC成品与参考品皮肤试验的平均直径总和比值均为1.0;pH值为7.1~7.2;渗透压摩尔浓度为(302.4~307.4)mOsmol/kg。结论 EC原液-70℃储存36个月质量稳定;成品37℃储存28d、2~8℃储存36个月质量稳定;成品在开启后50min内使用,质量稳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EC)[该制品名称是国家药典委员会确定的药品中文通用名称,“EC”为重组融合蛋白“结核分枝杆菌早期分泌性抗原靶6(ESAT-6)和培养滤液蛋白10(CFP-10)”;简称“EC”]原液及成品的质量标准。方法 选取6批次EC原液及11批次EC成品、体质量300~400g无特定病原体(SPF)级白色豚鼠21只、卡介苗(BCG)活菌菌液(1mg/ml)、结核分枝杆菌减毒株H37Ra活菌菌液(2mg/ml)作为实验材料,建立EC原液质量标准,包括残余抗生素活性检测、致敏效应实验、效价测定及动物法鉴别实验;建立EC成品质量标准,包括鉴别实验及效价测定;应用建立的质量检测标准对连续6批次EC原液和11批次EC成品进行检测,验证其适用性和可行性。结果 (1)EC原液残余抗生素活性检测。①专属性实验:磷酸盐缓冲液的吸光度值(A值)为1.736,卡那霉素标准品(0.0ng/ml)的A值为2.178;②线性与范围实验:卡那霉素标准品在0.5~40.5ng/ml范围内,连续3次实验回归方程拟合优度的判定系数R2均大于0.99;③准确性实验:连续3批次EC原液的卡那霉素残留量回收率分别为112.163%、117.285%、103.527%;④重复性实验:连续3批EC原液重复性实验A值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5.59%、9.18%、8.07%;⑤中间精密度实验:同一实验员不同时间及不同实验员检测连续3批次EC原液卡那霉素残留量检测均小于定量限0.5ng/ml,为限量测定;⑥耐用性实验:改变读板时间(0、5、10min)对EC原液卡那霉素残留量检测无影响,卡那霉素残留量均小于定量限0.5ng/ml。(2)EC原液效价测定:稀释度为1μg/ml(5U/ml)、2.5μg/ml(12.5U/ml)、5μg/ml(25U/ml)及10μg/ml(50U/ml)时,每个稀释度对应的2批次EC原液动物皮肤试验的硬结或红晕平均直径及硬结或红晕平均直径总和比值分别为(15.17±0.88)mm、(13.67±1.25)mm、1.11(91.00/82.00);(17.00±1.76)mm、(16.08±1.32)mm、1.06(102.00/96.50);(19.58±1.69)mm、(17.67±1.37)mm、1.11(117.50/106.00);(20.75±1.57)mm、(20.25±1.17)mm、1.02(124.50/121.50)。(3)EC原液动物法鉴别实验:连续3批次EC原液动物皮肤试验的硬结或红晕平均直径均为0,TB-PPD动物皮肤试验的硬结平均直径为(15.13±5.06)mm。(4)EC成品鉴别试验:连续3个批次EC成品动物皮肤试验的硬结或红晕平均直径均为0,TB-PPD动物皮肤试验的硬结平均直径为(16.50±2.65)mm。(5)质量标准验证:①EC原液:残余抗生素活性检测结果均低于定量限0.5ng/ml;致敏效应实验结果均为皮肤试验后豚鼠注射部位局部反应无明显区别,也无全身反应;每个稀释度[2.5μg/ml(12.5U/ml)、5μg/ml(25U/ml)及10μg/ml (50U/ml)]在皮内注射后24h所产生的局部硬结或红晕反应平均直径均≥8mm,与相应稀释度参考品的局部硬结或红晕平均直径总和的比值为0.9±0.1;动物法鉴别实验结果为EC原液对BCG活菌致敏组豚鼠的皮肤试验结果均呈阴性反应(硬结或红晕平均直径<5mm),而TB-PPD呈阳性反应(硬结平均直径≥5mm)。②EC成品检测:各批次成品对BCG活菌致敏组豚鼠的皮肤试验均呈阴性反应(硬结或红晕平均直径<5mm),而TB-PPD呈阳性反应(硬结平均直径≥5mm)。结论 所建立的质量标准可用于EC原液及成品的检定。  相似文献   
5.
仇晶晶  袁进  周世有  刘菲  陈家祺 《眼科》2009,18(6):404-409
目的探讨兔皮下注射氢溴酸东莨菪碱建立于眼模型的有效性和眼表病理损害机制。设计实验研究研究对象健康新西兰大白兔9只。方法将9只白兔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只。实验组皮下注射氢溴酸东莨菪碱,其中低剂量组(L,1.0mg/次)、高剂量组(H,2.0mg/次),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注射时间点为每天8点、11点、14点和18点,连续30天。主要指标不同时间点用药前后泪液分泌量、泪膜破裂时间,角膜荧光素染色情况,结膜印迹联合PAS染色评价眼表上皮细胞表型。观察期末取角结膜、泪腺组织行HE染色光镜下观察。结果酚红棉线法测得高剂量(H)组注射前泪液分泌量为(16.25±2.299)mm,第21d时下降为(6.75±1.982)mm,对照组为(16.50±2.619)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1),同期低剂量组(L)为(15.00±2.390)mm,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H组第3d出现BUT缩短,L组则第7d发生BUT的变化,此后BUT值均低于5s,对照组BUT大于20s。实验组均出现角膜荧光素染色阳性,H组出现时间早(3d),持续时间长。L组和H组PAS染色与对照组相比,杯状细胞形态紊乱、核淡染,部分核固缩,L组和H组之间无明显差异。HE染色显示H组泪腺周围见散在淋巴细胞和腺腔凋亡性改变,角膜上皮呈重度瘤样增生基质层变性伴水肿,结膜杯状细胞反应性增多,固有层见淋巴细胞浸润数量增加。L组角膜浅层上皮轻度增生,细胞排列稍紊乱,结膜和泪腺组织病理改变轻微。结论兔皮下注射氢溴酸东莨菪碱,4次/d,2.0mg,次,可有效维持药物外周浓度,抑制泪腺分泌,引起角结膜上皮损伤,成功建立以泪液缺乏为主,炎症反应参与的干眼动物模型,为进行干眼发病机制研究和药物干预提供了理想的实验平台。  相似文献   
6.
目的 开展预康复降低日间手术当日手术取消率的效果分析与探讨。方法 选取东部战区总医院2018年5月-2019年11月预约日间手术的患者2656例为研究对象,以2019年2月应用术前预康复为时间截点,将2018年5月-2019年1月的1266例设为对照组,2019年2月-2019年11月1390例设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围手术期管理模式,观察组采用术前预康复理念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日间手术取消原因,手术取消率,手术前等待的时间,医生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日间手术当日取消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前等待的时间(96.87±5.77)h、医生满意度(98.87±6.89)%及患者满意度(96.87±5.77)%均优于对照组[(112.8±20.45)h、(92.79±6.56)%(90.79±4.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日间手术取消原因多样,医院应用术前预康复理念能有效减少日间手术的当日手术取消率,手术前等待的时间,提高日间医生、患者满意度及工作效率,避免医疗资源浪费,确保患者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植入AcrySof ReSTOR及Tecnis ZMB00多焦点人工晶状体(muhifocal intraocular lens,MIOL)术后患者的视觉质量.方法 回顾性病例对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期间在我院眼科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MIOL植入术的患者32例(43眼),根据植入的MIOL不同分为两组,分别为植入AcrySof ReSTOR+4 D MIOL的A组,17例(22眼);植入TecnisZMB00 +4 D MIOL的T组,15例(21眼).术后随访3个月,使用标准对数视力表测量裸眼远视力(5 m)及Colenbrander Mixed Contrast视力测试卡测量中距离视力(66 cm)及近视力(40 cm).术后3个月时测量明视、暗视和眩光状态时不同空间频率下的对比敏感度,同时对患者视觉干扰、满意度及脱镜率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术后3个月,两组间裸眼远视力、中距离视力及近视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 >0.05).两组在明视及明视眩光状态时3c·d-1、6c·d-1、12 c·d-1、18 c·d-1空间频率下的对比敏感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暗视及暗视眩光状态下时,T组在6c·d-1、12 c·d-1、18c·d-1空间频率下对比敏感度要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 <0.05),在低空间频率(3 c·d-1)下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问卷调查示两组患者术后均极少出现影响正常生活的视觉干扰现象,术后满意度差异不明显.结论 AcrySofReSTOR +4 D阶梯渐进衍射型MIOL及Tecnis ZMB00+4 D全光学面衍射型MIOL均能为白内障患者提供满意的全程视力,尽管在暗视及暗视状态下眩光时的高空间频率下Tecnis ZMB00 MIOL对比敏感度要优于AcrySof ReSTOR MIOL,但对于绝大多数患者日常生活质量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术前预康复护理在日间膝关节镜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预约日间膝关节镜手术的1220例患者按时间段分为对照组620例,观察组6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前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术前预康复护理模式。结果观察组日间手术临时取消率、术前等待时间和患者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对膝关节镜日间手术患者设计并实施术前预康复护理方案可提高日间手术工作效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区域折射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MIOL)SBL-3植入术后视觉质量。

方法:回顾性对照研究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9-09/2020-07收治的57例68眼白内障患者。其中植入区域折射型MIOL SBL-3者33例36眼(SBL-3组),植入非球面单焦点人工晶状体(SIOL)ZCB00者24例32眼(ZCB00组),对比两组术后3mo裸眼和矫正远、中、近视力、离焦曲线、OPDIII客观视觉质量、QoV问卷调查、患者满意度及术后脱镜率。

结果:术后3mo SBL-3组和ZCB00组裸眼和矫正远视力LogMAR值(0.13±0.09 vs 0.10±0.08,0.06±0.06 vs 0.08±0.08,均P>0.05)无显著差异,裸眼远视力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P<0.05)。SBL-3组裸眼及最佳矫正远视力下的中、近视力明显优于ZCB00组(0.10±0.14 vs 0.27±0.10,0.05±0.16 vs 0.35±0.17,0.11±0.14 vs 0.26±0.11,0.03±0.17 vs 0.35±0.17,均P<0.05)。在所评估的各个空间频率上患者对比敏感度的比较中ZCB00组均优于SBL-3组(P<0.05)。SBL-3组总像差、总高阶像差、彗差、三叶草差均大于ZCB00组且有显著差异(P<0.05),SBL-3组平均SR值小于ZCB00组(P<0.05)。术后3mo SBL-3组出现眩光1例,光晕1例,视远模糊4例。SBL-3组和ZCB00组患者表示非常满意者分别占82%、88%。两组间满意度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脱镜率(94% vs 67%)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且SBL-3组脱镜率更高。

结论:新型区域折射型MIOL SBL-3提供了良好的全程视力,术后不良视觉症状少,满意度和脱镜率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具有减压功能的吸氧面罩在预防无创正压勇气患者面部压疮的效果。方法将我科2014年3月-2016年9月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的患者160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使用具有减压功能的吸氧面罩,应用无创呼吸辅助呼吸。观察两组患者面部压疮发生率及舒适情况。结果对照组压疮发生率0.43%,面部不舒适率2.01%;观察组压疮发生率0.08%,面部不舒适率0.6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减压功能的吸氧面罩应用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能有效预防面部压疮的发生,减轻患者面部不舒适感,提高患者对NIPPV治疗的耐受性及依从性,从而也减少行无创通气并发症的发生及其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