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 毫秒
1.
射频汽化仪在关节镜下治疗膝盘状软骨损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射频汽化仪在关节镜下治疗膝关节盘状软骨损伤中的应用及与常规器械治疗比较。方法回顾分析1993年3月~2003年12月期间资料完整的248例膝关节盘状软骨损伤,比较射频汽化仪(R F)组和常规器械(C I)组的手术时间、术后关节积液和膝关节功能恢复程度。结果R F组比C I组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术后关节积液量和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程度,R F组均优于C I组(P<0.05)。结论使用射频汽化仪在关节镜下行膝盘状软骨切除成形术具有操作简便、成形满意度高、安全、创伤小和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关节软骨创伤后早期(立即)行关节腔内注射透明质酸对关节软骨创伤后软骨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用2nlm钻头钻孔造成兔双侧膝关节软骨急性创伤,术后立即随机选择一侧关节腔内注射1%透明质酸钠1mL(HA组),另一侧不注射任何药物(对照组)。利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原位切口末端标记法、流式细胞仪两种方法对受损软骨进行检测。结果治疗组软骨细胞凋亡率较对照组明显小。结论关节软骨创伤后早期(立即)进行关节腔内注射透明质酸,能有效的抑制软骨细胞的凋亡,对预防创伤后骨关节炎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肩胛颈骨折合并肩关节前下方不稳的发病机制和临床疗效。方法:随访7例肩胛颈骨折合并肩关节前下方不稳患者,均行肩胛颈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肩关节前下方不稳3例行Bankart手术、4例行外固定处理,对肩关节行UCLA肩关节功能评分,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7例患者肩关节外展和上举功能恢复、并且肩关节获得稳定,UCLA肩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100.0%。结论:肩胛颈骨折易引起肩关节前下方不稳,肩胛颈骨折切开复位、可靠内固定有助于创伤性肩关节前下方不稳的治疗,对肩关节功能恢复有明确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内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段椎体结核。方法2003年2月至2011年2月手术治疗胸腰段椎体结核23例,应用一期后路内固定联合经前路结核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体结核,根据术前、术后X线片分析植骨融合及术后畸形矫正效果。结果经14~54个月随访,脊髓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植骨融合满意,无内固定失败和脊柱结核病灶复发。结论一期后路内固定联合经前路结核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段椎体结核具有脊柱后凸侧弯畸形易于矫正、前路结核病灶减压彻底、内固定远离病灶等优点,是治疗脊柱胸腰段结核的一种有效手术方法。其缺点是手术创伤较大、时间较长、操作相对繁杂。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髋关节脱位伴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自2006年1月-2011年4月收治髋关节脱位伴髋臼骨折33例,其中资料齐全28例,手术治疗26例,男19例,女9例,年龄16-65岁,平均年龄35.5岁,右髋12例左髋16例。以改良的Merled’Aubigne-Poxtel评分系统评价。结果术后平均随访24月﹙11-33月﹚,安照改良的Merled’Aubigne-Poxtel评分系统评价26例手术患者中优6例,良10例,可4例,差6例,优良率61.5%。髋关节脱位在24小时内复位的共15例,优良率为79.7%﹙12/15﹚,超过24h复位的,优良率为38.4%﹙5/13﹚。结论髋关节脱位伴髋臼骨折治疗要求及时纠正脱位、尽早手术重建骨折的髋臼,恢复髋关节的稳定性,早期不负重功能锻炼,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医保“十四五”规划明确强调要完善生育保险政策措施,某市三甲妇幼保健院通过对2018年-2020年分娩医疗次均费用、临床路径入组完成率、生育保险基金支付等数据的研究,探索在兼顾基金安全和医院良性运营的前提下,提高生育保险支付标准,优化生育保障范围,完善按病种付费的支付方式改革,进一步促进女职工生育意愿。  相似文献   
7.
从梳理特殊病儿童康复的发展历程出发,通过文献研究和实地调查,分析了当前患儿的医疗保障水平。基于江苏省出台“将儿童孤独症纳入医保门诊保障范围”政策的效果评价,阐述应加强部门协同配合,整合相关资源发挥政策叠加效应,减轻康复治疗患儿家庭的经济负担和社会压力。通过医保议价机制实现“以价换量”形成合理的医疗价格水平,推动公立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比较Hahn-Steinthal骨折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随访27例Hahn-Steinthal骨折患者,其中非手术治疗组(A组)7例,肱骨小头切除治疗组(B组)8例,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组(C组)12例,对肘关节进行Broberg和Morrey功能评分,比较3组的疗效。结果3组在力量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B、C组在疼痛、运动等方面评分明显高于A组,C组稳定性评分明显高于A、B组(均P〈0.05);A组优良率57.1%,B组优良率87.5%,C组优良率100.0%。结论肱骨小头内固定手术或切除手术,对于Hahn-Steinthal骨折患者的肘关节功能恢复有明确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异形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的临床设计和疗效。方法:设计超长宽比例的异形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修复足踝部不规则创面15例,切取皮瓣范围(2.0~4.0)cm×(9.0~14.0)cm,皮瓣长宽最大比例9∶1。结果:15例皮瓣术后全部成活,创面与供皮瓣区均一期愈合;皮瓣外观、血运、质地、色泽、弹性均满意,皮瓣与深面的骨骼、肌腱、内固定钢板无粘连,足底、足跟部无磨损及溃疡,踝关节、足内关节功能恢复良好。15例患者都恢复正常的站立、行走功能。结论:异形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可完全依据创面的形状、大小设计,不受皮瓣长宽比例的限制,减少了患者的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了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指导临床控制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发生。方法选取2011-2013年行髋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共356例,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研究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行髋膝关节置换术的356例患者,术后发生感染46例,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发生率为12.9%;其中手术部位感染24例占52.2%;危险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患者年龄>55岁、术前住院时间>1d、术前备皮时间>8h、术后住院时间>3d、合并其他疾病、异体输血、留置导尿管、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等因素是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髋膝关节置换术后合并感染的发生率高,临床应根据髋膝关节置换术后合并感染的危险因素,采取措施控制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