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2篇
儿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为了解不同严重程度哮喘患儿过敏原状况以指导临床防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73例不同严重程度哮喘患儿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结果所研究患儿不同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的阳性率以屋尘和螨虫阳性率最高(屋尘74.0%,户尘螨63.0%);各组患儿总IgE抗体阳性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7869,P<0.0001);各组患儿检出过敏原种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8437,P=0.0001)。结论屋尘和户尘螨是3岁以上儿童哮喘发作的主要诱因;支气管哮喘患儿的哮喘严重程度与其血清总IgE水平的高低呈正相关;对多种抗原表现特异性IgE阳性者往往病情较重。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2011-2013年常州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ARI)住院患儿的病原检出情况。方法选取常州地区2011年1月-2013年12月因ARI在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患儿6366例。收集患儿临床资料,同时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检测血清中嗜肺军团菌、肺炎支原体、Q热立克次体、肺炎衣原体、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和副流感病毒1、2和3型的IgM抗体。分析病原检出情况、不同年龄患儿各病原检出率、各病原季节分布及其致病情况。结果患儿中有1850例至少有1种病原检测结果为阳性,总检出率为29.06%(1850/6366),其中肺炎支原体是最常见的病原,检出率为25.3%(1423/6366)。病毒病原中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阳性患儿年龄中位数小于患儿总体年龄中位数(P<0.01)。1~6月龄组呼吸道合胞病毒检出率最高,为3.58%(14/391);其余各年龄组均以肺炎支原体检出率最高。病原除Q热立克次体、肺炎衣原体外,其余各病原均有明显的季节性。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喉炎、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支气管哮喘伴感染均以肺炎支原体居多。结论呼吸道合胞病毒是常州地区ARI住院儿童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不同的病原,年龄分布不同,具有各自的季节性及疾病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期(AECOPD)患者行无创正压通气联合布地奈德、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治疗的临床疗效及患者血清中肺部活化调节趋化因子配体18(CCL-18)和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表达水平变化情况。 方法将在常州市中医医院门诊就诊的80例AECOPD患者采用随机信封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正压通气治疗,观察组采用无创正压通气联合布地奈德、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后72 h的呼吸困难评分、肺功能、动脉血气分析以及血清中的CCL18和GDF-15水平进行评估,记录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80.00%(32/40)vs. 67.50%(27/40),χ2= 4.036,P= 0.04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1.69 ± 0.23)L vs.(1.43 ± 0.19)L]、FEV1占用力肺活量(FVC)百分比[(71 ± 4)% vs.(65 ± 4)%]、最大呼气流速(PEF)[(3.98 ± 0.27)L/s vs.(3.15 ± 0.31)L/s]、呼吸困难评分[(1.02 ± 0.27)分vs.(1.65 ± 0.32)分]、肺泡氧分压(PaO2)[(87.4 ± 1.8)mmHg vs.(70.2 ± 2.0)mmHg]、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41 ± 5)mmHg vs.(59 ± 3)mmHg]、pH值[(7.43 ± 0.03)vs.(7.33 ± 0.0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95.7 ± 2.1)% vs.(91.2 ± 2.1)%]、CCL-18[(1.13 ± 0.12)μg/L vs.(1.68 ± 0.21)μg/L]及GDF-15[(0.61 ± 0.12)μg/L vs.(1.02 ± 0.22)μg/L]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3.968、8.011、9.387、6.870、47.220、19.562、13.519、12.385、10.386、10.347,P均<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FEV1、FEV1/FVC、PEF、呼吸困难评分、PaO2、PCO2、pH、SaO2、CCL-18及GDF-15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6.311、21.727、12.276、20.406、68.100、27.028、14.952、24.845、21.361、35.294,P均< 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50%(5/40)vs. 17.50%(7/40),χ2= 0.980,P= 0.322]。 结论采用无创正压通气联合布地奈德、异丙托溴铵雾化吸入治疗AECOPD患者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并改善血清中CCL-18及GDF-15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检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儿外周血T细胞亚群,探讨其免疫功能与疾病的关系.早期了解疾病的发生并加以干预以减少不良的预后.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对观察组18例IM患儿进行T细胞亚群测定,同时随机抽取2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另外对观察组18例患儿中的10例进行治疗2周后T细胞亚群的测定.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CD4,CD4/CD8均明显下降(P<0.001),CD8明显升高(P<0.001).观察组的10例治疗2周后T细胞亚群的测定值与入院时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1).结论:EB病毒感染引起机体免疫功能改变是IM发病的关键,早期诊断治疗、长期随访都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实现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降低细菌的耐药率。方法:调取胃肠外科2017-2018年8个季度的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的使用量、肠杆菌科细菌对三代头孢的耐药率以及平均住院日等数据。结果:胃肠外科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的使用量在前三季度与上年同期比下降;但在第四季度与上年同期比升高。肠杆菌科细菌对三代头孢的耐药率保持稳定。平均住院日同比有明显的减少。结论:完善多科协同管理(AMS)模式,制订感染性疾病路径,建立“抗菌药物监测”、“微生物监测”和“院内感染监测”的三方合作,同时加大公众宣传教育力度,减少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预防用药。  相似文献   
6.
肺炎支原体脑炎2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脑炎的临床特点.方法 采用特异性免疫凝聚试验检测外周血清和/或脑脊液肺炎支原体IgM抗体阳性者24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肺炎支原体脑炎多发于学龄期儿童,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抽搐,性格改变,肌力下降,脑电图异常等.血清肺炎支原体-IgM抗体阳性23例,脑脊液阳性10例,两者均阳性9例;经治疗患儿痊愈出院,未发现后遗症.结论 儿童肺炎支原体脑炎可以神经系统症状首发.若怀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脑脊液改变类似病毒性脑炎改变时应考虑肺炎支原体脑炎可能,血清或脑脊液肺炎支原体.IgM抗体检测可明确.  相似文献   
7.
倪慧萍  季伟  陈正荣  吴军华 《江苏医药》2012,38(22):2705-2707
目的 探讨婴幼儿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临床症状与T细胞亚群改变之间的关系.方法 63例MPP患儿分为喘息性肺炎35例(A组)与非喘息性肺炎28例(B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儿急性期外周血T细胞亚群表达;其结果与41例健康儿童(C组)对照.结果 A组CD3+ CD4+表达明显低于B、C组(32.56±5.13 vs.39.84±5.61、36.01±6.06);A组CD4+/CD8+比率也明显低于B、C组(1.45±0.35 vs.2.08±0.42、1.63±0.56)(P<0.05),而CD3-CD19+表达明显升高(29.40±6.56 vs.22.24±5.74、20.30±5.29)(P<0.05).结论 婴幼儿MPP中喘息性肺炎存在淋巴细胞亚群免疫功能降低和B淋巴细胞功能亢进,与支气管哮喘之间可能存在共同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8.
危重急症患儿心肌肌钙蛋白Ⅰ监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87年Cummins首次测定血心肌肌钙蛋白诊断心肌梗死以来,该指标,尤其是抑制亚单位—cTnI引起了较多的关注。我们于1998年3月~1999年5月检测了不同病种29例危重急症患儿的cTnI,并与非危重患儿的cTnI值比较,分析危重急症小儿的cTnI动态变化。报道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 象均为临床研究期内的住院病例。危重急症组(A组)29例,男19例,女10例,1天~6岁龄,平均34岁。包括MOF3例、重症肺炎9例、意外事故致窒息3例(2例溺水、1例果冻窒息)、氟乙酰胺中毒4例、哮喘持续状态4例、癫痫持续状态2例、惊厥持续状态2例(…  相似文献   
9.
在传统的点评、反馈及事后干预模式下,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通过制度制订、规则制订、系统构造和目标制订4大模块的建立,构建了基于HIS系统的辅助用药全程化管控体系,实现了对辅助用药使用的实时统计、监督以及总量管控和动态监管。该体系上线运行后,辅助药物使用总金额由2016年5月的1 943.92万元降低至2019年3月的413.38万元,人均辅助用药费用由2 525.24元下降至313.48元,药占比从42%降低到30%左右,各科室辅助用药强度也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对数字化病案管理系统中各项功能的实施情况及其重要优势的了解,着重研究探讨应用质检系统对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病案质控工作所带来的益处,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数字化病案质检系统提高了医院病案质量和质控的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