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61篇
  免费   272篇
  国内免费   138篇
耳鼻咽喉   19篇
儿科学   62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185篇
口腔科学   29篇
临床医学   362篇
内科学   239篇
皮肤病学   19篇
神经病学   101篇
特种医学   114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287篇
综合类   831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406篇
眼科学   27篇
药学   378篇
  4篇
中国医学   245篇
肿瘤学   153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95篇
  2021年   134篇
  2020年   136篇
  2019年   68篇
  2018年   72篇
  2017年   72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137篇
  2014年   166篇
  2013年   180篇
  2012年   281篇
  2011年   251篇
  2010年   276篇
  2009年   211篇
  2008年   241篇
  2007年   201篇
  2006年   170篇
  2005年   131篇
  2004年   134篇
  2003年   82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70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在比较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与同龄无高血压Wistar大鼠永久性大脑中动脉阻塞(pMCAO)后脑缺血损伤情况并初步分析其可能机制。方法雄性SHR和Wistar大鼠各30只分别随机分为:pMCAO模型6 h组、假手术6 h组、pMCAO模型24 h组、假手术24 h组和正常组(均n=6)。采用线栓法制作pMCAO模型,术后6、24 h对大鼠进行神经功能学评分后处死,制作脑冠状切片。术后6 h处死大鼠脑部切片行尼氏染色后在组织学层面上观察神经元损伤情况;术后24 h处死大鼠脑部切片行尼氏染色后计算脑梗死体积和水肿程度百分比。正常组脑部切片经苏木精-伊红染色后计算脑部小血管壁/腔比。结果术后6和24 h,不同品系大鼠神经功能学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 h尼氏染色示SHR神经元损伤重于Wistar大鼠。术后24 h SHR脑梗死体积百分比[(28.05±2.38)%]大于Wistar大鼠[(25.23±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品系大鼠之间脑水肿程度差异无显著性。脑部小血管壁/腔比SHR[(11.46±3.74)%]较Wistar大鼠[(8.73±1.73)%]增大(P0.05)。结论 pMCAO术后SHR的脑缺血损伤程度重于Wistar大鼠,可能与高血压引起的脑侧支循环血管壁增厚、僵硬,自我调节能力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研究利用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小鼠模型观察阿魏酸(FA)对TBI的神经保护作用,为防治TBI继发性损伤的药物开发提供新思路。方法利用C57/BL6小鼠采用小鼠重复轻度脑损伤模型进行造模。通过干湿重比值法检测脑组织水肿、水迷宫实验检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HE染色法观察小鼠脑组织形态学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小胶质细胞的激活情况。结果与TBI组小鼠比较,阿魏酸组小鼠:脑含水量明显降低(P<0.05),Morris水迷宫实验中逃避潜伏期较TBI模型组明显缩短,原象限停留时间明显延长,活化的小胶质细胞减少。结论阿魏酸可改善TBI小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降低TBI小鼠脑含水量,改善TBI小鼠的脑组织形态学变化,其机制与阿魏酸抑制小胶质细胞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定性了解矿山巷道内气溶胶的浓度和粒径分布特性。方法 在巷道内的不同区间,分别用凝结核颗粒计数器和个人气溶胶测量仪巡测气溶胶的粒子数和质量浓度,并通过质量浓度的分级测量定性评价微米级气溶胶的粒径分布;在调度室内外,用金属丝网筛扩散法测量亚微米级气溶胶的粒径分布。结果 巷道内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平均质量浓度为0.42 mg/m3,其量值大小因工作断面而异,且受人工活动影响变化较大;巷道内粒径大于1.0 μm的颗粒物广泛存在,而粒子直径小于5 nm的气溶胶基本上未被检出。结论 矿山巷道内气溶胶特性因工作断面、人工活动和通风条件的不同而变化明显,在开展内照射剂量评价时应考虑粒径大于1.0 μm放射性气溶胶粒子的剂量贡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腮腺深叶癌切除面神经后,即刻功能性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984年1月至2005年10月间收治的11例腮腺癌患者,术中采用将肿瘤连同腮腺及面神经切除,同时行颈丛神经移植重建面神经的治疗方法。结果:术后面神经功能均完全恢复,所有患者术后6个月复诊,见患者静态时面部对称,动态时口角轻度偏斜,术后一年两侧面部完全对称,睁、闭眼及提口角功能基本恢复正常。结论:腮腺癌根治术中采用颈丛神经移植能有效地恢复面神经的功能,既达到肿瘤切除的彻底性,又符合功能外科的发展要求,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5.
肾结核4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分析6年来肾结核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近6年收治的40例肾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表现为膀胱刺激征的典型肾结核占65%,不典型肾结核占35%,其临床症状以腰痛、血尿为主。所有患者尿常规均异常。B超、静脉尿路造影(IVU)、逆行肾盂造影(RP)、磁共振尿路水成像(MRU)确诊率分别为20%、55%、66.7%和77.8%。结论膀胱刺激征仍是肾结核的主要临床表现,不典型肾结核有所增加。IVU是首选诊断方法,MRU对晚期肾结核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狗脊髓截除自体隐神经大网膜移植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验用6只狗于T13处切除脊髓8mm,局部用隐神经、大网膜移植。对照组6只狗单纯切除脊髓8mm。术后3个月、6个月实验组动物全部恢复到C/Ⅲ级功能,组织学切片见移植神经有不同程度存活,可记录到股四头肌、胫前肌电位。对照组动物仅达到0/0~A/I织功能,组织学切片见脊髓缺损处为结缔组织,诱电位波形消失。分析了影响脊髓神经功能恢复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2000年广西麻疹疑似病例血清学监测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麻疹的血清流行病学特征 ,探讨麻疹与风疹之间的血清学鉴别诊断。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714例RFIs的血清标本进行麻疹IgM和风疹IgM抗体检测 ,对204例麻疹IgM抗体阳性的血清标本进行麻疹IgG抗体检测。结果麻疹IgM阳性率为45.7 % ,风疹IgM抗体阳性率为27.5%。在出疹后4~14天采集的血清标本其麻疹IgM和风疹IgM抗体阳性检出率最高。麻疹IgM阳性数以1~14岁为主 ,1~6岁最高 (44.5% ) ,风疹IgM阳性数是7~14岁为最高 (73.5% ) ;麻疹IgG检出<1:200为76例 (27.7 % ) ,1:200为59例 (21.5% ) ,1:800为17例(6.2 %) ,1:3200为25例(9.1 %) ,≥1:12800为27例(9.8 %)。结论采血时间与检出率密切相关 ;采集血清标本要注意质量和采集时间 ;麻疹患者与风疹患者有一定的年龄差距 ,风疹是最主要的需要与麻疹相鉴别的RFIs,未经实验室诊断极易发生误诊 ;应提高麻疹实验室诊断的及时性、准确性和敏感性 ,建议有条件的地区开展麻疹抗体血清学检测  相似文献   
8.
中医院校的教材采用统编方式已不适合现代科技信息发展的需要,相反,取消中医统编教材,给院校和教师更多的主动权,有利于中医学新知识、新信息的传播,有利于教师参与教学研究,发挥独创精神,有利于学问的兼收并容和中医学术的发展,也有利于学生增强对专业的认识和信心,并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开展。  相似文献   
9.
神经导航内窥镜辅助下单鼻孔入路垂体腺瘤切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神经导航、内窥镜辅助下垂体腺瘤的经单鼻孔经蝶手术治疗。方法对6例经磁共振成像诊断垂体腺瘤的病人术前进行磁共振成像定位,将影像资料输入导航工作站,作术前手术计划。采用零度及45度镜经单鼻腔,在导航的动态指引下确认鞍底,于内窥镜下实施瘤实质切除。结果本组5例完全切除,1例因为瘤实质较韧而作大部分切除,术后病人的视力均得到了改善。导航预期误差1.48mm,实际误差1.8mm。结论神经导航引导下的经鼻蝶垂体腺瘤手术定位准确,内窥镜下操作对鼻腔的解剖结构影响小、组织损伤轻,病人恢复快。  相似文献   
10.
狂犬疫苗免疫后早期血清学抗体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接种狂犬病疫苗人群不同时期抗体产生情况,探讨最佳检测时间。方法用ELISA法检测人用狂犬病纯化疫苗接种者血清狂犬病毒抗体。结果对完成全程免疫后第7d、第14d和第30d的血清进行检测,第7d和第14d检出的抗体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现行国产狂犬疫苗的保护性不断提高,早期检测抗体对及时发现免疫失败者、降低发病率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