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口腔科学   1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观察采用ASI/Anthogyr System种植义齿修复牙列缺损及缺失的临床效果。方法牙列缺损及缺失患者45例,采用ASI/Anthogyr System种植义齿修复牙列缺损及缺失。观察义齿稳定性、周围组织的情况。结果本组共植入义齿86颗。术后1例因心理自觉异物感主动要求去除义齿,余44例植入后无不良反应,完成种植修复。术后复查义齿均无松动,咬合关系良好。X线片示义齿周围骨轻度吸收,周围无透射影,与骨结合良好。术后4例(共6颗)有牙龈轻度萎缩、食物嵌塞,另有1例(1颗)义齿的烤瓷修复冠因咬硬物不慎崩瓷,重新修复冠后效果良好。结论采用ASI/Anthogyr System种植义齿修复牙列缺损及缺失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
P14ARF及其与口腔癌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口腔癌的发生和发展与不良嗜好、环境、口腔卫生习惯等多种因素有关,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开展和应用,人们发现口腔癌亦是一种基因病,往往是由于癌基因激活和抑癌基因失活造成。近年来研究表明p14ARF基因通过p14ARF—MDM2-p53等途径参与了口腔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比使用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RF)和浓缩生长因子(CGF)两种自体血小板浓缩制品,评价两者在上颌前牙颌骨囊肿术后修复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马鞍山市人民医院口腔科收住的上颌前牙颌骨囊肿术后组织缺损患者54例,根据住院号随机分为PRF组、CGF组和对照组三组,每组18例.PRF组...  相似文献   
4.
目的:用扫描电镜观察无机活性元素组织工程支架材料构建的组织工程骨及其修复羊大面积颌骨缺损的体内成骨状况.方法:实验组对15只山羊下颌角缺损(30 mm×25 mm×10 mm大小)以支架材料修复,左侧为实验组,右侧为空白对照组,术后分别于1、3、6个月处死5只动物行扫描电镜及生物化学检查,观察无机活性元素组织工程支架材料体内成骨情况.结果:实验组骨缺损新生骨在1、3、6个月显著优于对照组,空白对照组6个月骨缺损区均无明显骨修复现象.结论:应用扫描电镜观察到无机活性元素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具有优良的成骨效果.  相似文献   
5.
唐丽宇  龚飞飞  庄劭玉  任海琴  宁晔 《安徽医药》2017,38(10):1270-1272
目的 对比研究即刻修复与延期修复对美学区种植体周围软组织的影响。方法 选取马鞍山市人民医院口腔科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满足美学区单牙即刻种植修复适应证的患者共36例,按照就诊排序单双号分为即刻修复组和延期修复组,每组18例,平均5个月后完成最终修复。在最终修复完成当天,采用红色美学分值(PES)对种植体周围软组织进行美学评价,同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者进行美观满意度调查。结果 两组最终修复完成当天的PES分值分别为(11.17±1.04)、(8.67±1.2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最终修复完成当天即刻修复组患者的平均美观满意度(88.6%)明显高于延期修复组(82.3%)。结论 美学区即刻种植采用即刻修复能够早期诱导种植体周围牙龈软组织成形,提高最终的软组织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颌骨术后缺损骨创面周围骨松质分离培养鉴定成骨细胞,并将其与无机活性元素支架材料在体外复合生长,探讨无机活性元素支架材料对骨祖细胞来源的成骨细胞生物学特性的生物诱导作用。方法:应用组织块贴壁法分离培养出成骨细胞,并用碱性磷酸酶(Burstone偶氮偶联法)染色法、茜素红染色法、透射电镜、流式细胞仪等对其碱性磷酸酶活性、钙结节形成情况、细胞的超微结构、细胞生长周期进行鉴定,然后将体外培养的成骨细胞与无机活性元素支架材料体外复合生长,对复合体进行形态学、扫描电镜、细胞增殖能力、细胞周期变化的测定,评价细胞与材料的相容性。结果:颌骨术后缺损骨创面周围骨松质分离出的成骨细胞具有较强的碱性磷酸酶活性且有大量的钙结节形成,透射电镜观察其具有良好的分泌细胞特性,此成骨细胞与无机活性元素支架材料体外复合培养14 d,分布于支架材料的成骨细胞增殖良好,分泌细胞外基质并形成钙结节,细胞周期未见明显改变。结论:颌骨术后缺损骨创面周围骨松质中含有大量的骨祖细胞,具有较强的向成骨细胞分化和繁殖能力。无机活性元素支架材料均具有较好的细胞相容性,与成骨细胞共同培养有望获得具有三维立体结构的组织工程骨。  相似文献   
7.
颌骨骨折功能恢复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比较钛板坚强内固定术和颌间牵引修复颌骨骨折的疗效,分析颌骨骨折术后影响功能恢复的相关因素。方法:124例颌骨骨折患者,采用口内或口外入路手术,以钛板坚强内固定或联合颌间牵引进行修复,术后随访6~12个月,X线检查骨折愈合情况。实验数据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Ridit分析。结果:钛板坚强内固定联合颌间牵引组治愈41例、显效8例、无效4例,钛板坚强内固定组治愈33例、显效6例、无效3例,颌间牵引组治愈7例、显效11例、无效11例。经Ridit分析,P<0.01,有统计学意义,三者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采用钛板对颌骨骨折进行坚强内固定,可使其达到早期功能复位与重建的良好效果。如联合颌间牵引,则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无机活性元素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对山羊的下颌骨角部大型箱状缺损施行骨重建,观察支架材料骨构建效能和生物相容性的情况。方法:实验于2004-02/12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实验中心及相关实验室完成。①实验材料:无机活性元素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由美国波士顿大学分子生物相容学研究室研制提供;21只雌性健康山羊由安徽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皖医实动准字01号)提供,实验过程中动物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②实验方法:取山羊15只,按4,8,12周3个时间点分为3组,位下颌角部手术制备30 mm×25 mm×10 mm的大型箱状缺损。采用自身配对设计,左侧置入支架材料为实验组,右侧空白对照为对照侧;剩余6只山羊为对照组,不手术。③观察指标:术后4,8,12周应用X射线片、组织学和放射性核素显像观察缺损区新骨形成情况;并测定骨密度;应用血液学检查及骨髓基质细胞体外复合细胞培养评价材料的生物相容性。结果:①一般观察:实验山羊无手术死亡,创口Ⅰ期愈合。②X射线片:实验侧有渐进性骨密度增高,阻射影逐级增强,对照侧呈透光阴影。③放射性核素显像:实验侧有较明显的核浓聚和再生血管化现象,对照侧无骨重建,故无骨代谢变化。④骨密度测量系数:实验侧呈递增式上升,对照侧维持较低水平,提示无自发性成骨。⑤组织学观察:实验侧呈时间递增性骨重建现象,在12周时新骨已完全形成并钙化基本完成,而对照侧直到12周仍无成骨现象。⑥生物相容性:各组的血常规、细胞形态、生化和相关酶学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结论:无机活性元素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有良好的成骨和再血管化功能,且生物相容性好,提示由该支架材料诱导的组织工程化骨构建有望成为临床骨组织大型缺损的替代材料。  相似文献   
9.
2008年2月~2010年1月,我们应用德莫林喷雾剂(皮肤创面无机诱导活性敷料)治疗难愈性皮肤创面11例,经精心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难愈性皮肤创面患者24例,男14例,女10例;年龄35~75岁,平均55岁.创面最大11.0 cm×6.0 cm,最小2.0 cm×3.0 cm.随机分为实验组11例和对照组13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0.
将50例心肌梗死(AMI)患者应用国产尿激酶进行静脉溶栓,并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结果本组患者静脉溶栓完全及部分再通者35例,占70%,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认为细致的观察和精心护理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