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3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观察盲插支气管封堵器与双腔支气管导管用于胸科手术的安全性,寻找一种简单、实用、适合基层医院行单肺通气的方法。方法 40例行单肺通气的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双腔支气管组(DLT组)和支气管封堵组(BOD组),每组20例。DLT组常规插入双腔气管导管,用听诊器听诊确定导管位置并固定;BOD组先常规插入单腔气管导管,插管固定后从中置入支气管封堵器至目标肺侧支气管。同时记录两组患者插管、定位时间,单肺通气前后心率(HR)、平均动脉压(MBP)、气道压(PAW)、脉搏氧饱和度(SpO2),术后声音嘶哑、咽痛发生率等指标。结果盲插DLT组插管时间、定位时间及术后声音嘶哑、咽痛的发生率较BOD组显著升高(P<0.05);BOD组单肺通气(OLV)30 min、60 min患者气道压比DLT组明显降低(P<0.05)。两组术侧肺萎缩及手术视野暴露效果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盲插支气管封堵器行单肺通气与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相比更能满足临床实际需要,其操作简单,不需要特殊的设备,且可减少术后声音嘶哑及咽喉疼痛的发生率。盲插支气管封堵器是一种切实可行的单肺通气的方法,值得在基层医院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76岁,体重50kg,因"疝气术后2d,双下肢截瘫1d余"入院。2d前的上午10:00患者于外院在椎管内麻醉下行疝气修补术,术中顺利,术后生命体征平稳约中午12:00回病房。此时患者感双下肢麻木无力,腰背部穿刺点周围胀痛,头晕恶心并呕吐1次,未予处理,家属查看腰部穿刺点周围未见明显红肿。下午17:00左右,症状无明显缓解,患者下床活动站立时下肢无力跌倒后致头面部皮肤出现发绀,医师体检时发现双下肢无力,自脐下至足底痛温觉消失。第2天  相似文献   
3.
目前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reperfusion injury,MRI)的保护方法主要包括:缺血预处理,药物性处理和缺血后处理。缺血后处理(ischemic post-cond itioning,IPC)在心肌缺血发生后实施,临床可控性强,因而具有更直接、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DEX)联合纳布啡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全身麻醉苏醒期血流动力学和躁动的影响。方法 将2020年12月至2022年7月在六安市中医院行LC治疗的120例患者纳入本次前瞻性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60)和联合组(n=60)。于手术结束前10 min,对照组患者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剂量为0.4μg/kg,联合组患者静脉注射纳布啡,剂量为0.2 mg/kg同时泵注右美托咪定,剂量为0.4μg/kg。比较2组患者如下指标:(1)手术结束时(T0)、拔管前(T1)、拔管即刻(T2)、拔管后5 min(T3)和拔管后10 min(T4)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MAP);(2)手术时长、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3)苏醒期Ricker镇静-躁动评分(SAS)、躁动率和呛咳程度。结果 2组相同时间点(T0、T1、T2、T3和T4时)的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T0、T1和T4时的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联合组在T2、T3时的心率分别(70.89±8.98)、(65.32±8.04)次/min,均较对照组[(74.43±...  相似文献   
5.
吴艳  马启刚  高贵 《安徽医学》2023,44(8):956-959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QLB)、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及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在老年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22年5月六安市中医院麻醉科诊治的105例腹股沟疝修补术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超声引导下予以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阻滞)、B组(超声引导下予以TAPB)、C组(超声引导下予以QLB),各35例。对比手术前(T0)、手术切皮时(T1)、手术牵拉疝囊时(T2)、缝皮时(T3)、术毕(T4)时点3组患者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对比3组术后6 h、12 h、24 h、48 h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术中Ramsay评分量表及不良反应(头痛、恶心/呕吐、尿潴留、皮肤瘙痒)差异。结果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3组HR、MAP存在时间、组间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VAS评分存在时间、组间及时间与组间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显示,C组T  相似文献   
6.
马启刚  陈卓 《武警医学》2017,28(11):1104-1106
 目的 比较腹腔镜胆囊手术喉罩(laryngeal mask airway,LMA)全身麻醉3种不同方法置入效果。方法 将择期腹腔镜胆囊手术使用喉罩全身麻醉患者90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30 例,分别采用常规法(A组)、逆转法(B组)、双手托下颌法(C组)。记录3组一次性就位成功率、置入时间、置入难易程度、术毕拔出喉罩表面是否有血迹、术后24 h咽痛等,同时对3种喉罩置入方法进行比较。结果 3种方法置入喉罩,C组一次性就位成功率为93%,高于A组(60%)和B组(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喉罩置入时间(40±4.5)s,与A组(61±8.7)s和B组(60±9.3)s相比较,时间明显缩短(P<0.01);C组喉罩置入难易程度评分(1.2±0.37),明显低于A组(1.8±0.70)和B组(1.7±0.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术毕拔出喉罩表面血迹发生率(3%),低于A组(27%)和B组(20%)且术后咽喉痛发生率C组为6%,低于A组(23%)和B组(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双手托下颌法置喉罩更加简便、有效,避免反复置入过程中引起意外损伤,减少术后并发症,在临床麻醉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双侧竖脊肌平面阻滞在胸腰椎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20年6月接受胸腰椎手术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予以全身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双侧竖脊肌平面阻滞。记录2组患者手术时间、阻滞所需时间、术后气管拔管时间、睁眼时间、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及术后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2组患者麻醉恢复情况,术后镇痛情况,包括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首次静脉自控镇痛泵(PCIA)按压时间、PCIA按压次数、补救性镇痛给药次数,以及2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时(T1)、手术结束时(T2)、气管拔管时(T3)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结果 观察组睁眼时间多于对照组,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手术时间、术后气管拔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术后VAS评分、PCIA按压次数、补救性镇痛给药次数低于对照组,首次PCIA按压时间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T1、T2、T3时间点的SBP、DBP、HR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麻醉相关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双侧竖脊肌平面阻滞应用于胸腰椎手术有助于维持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发生,并提升术后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影响剖宫产麻醉中(CD)产妇发生低体温风险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进行验证。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2021年7月本院实施CD产妇196例临床资料,在麻醉中发生低体温98例产妇为低体温组,非低体温98例产妇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CD麻醉中产妇低体温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列线图并进行验证。结果:多因素分析表明,甲状腺功能减退,腰麻,麻醉后体温<36.75℃,术中产妇体液丢失量>980ml,没用采取主动保温,主动保温持续时间<30min,没有采取输液加温,进入手术室室温≤23℃,术中室温≤23℃是影响CD麻醉中产妇低体温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校准图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的C指数和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3和0.852,提示列线图模型结果与实际结果有良好一致性。结论:甲状腺功能减退,腰麻,麻醉后体温<36.75℃,术中产妇体液丢失量>980ml,没用采取主动保温,主动保温持续时间<30 min,没有采取输液加温,进入手术室室温≤23℃,术中室温≤23℃...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