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2篇
儿科学   14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儿童糖尿病胰岛素治疗后的胰岛素性水肿:附1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星  顾威  王崇伟 《临床儿科杂志》2002,20(10):610-610,624
儿童时期的糖尿病以Ⅰ型糖尿病为多见 ,治疗的关键在于胰岛素的应用。Ⅰ型糖尿病用胰岛素治疗发生胰岛素性水肿是一个少见的并发症 ,它会给病人和家长带来一定的焦虑和不安 ,影响病情的稳定。这些年来引起了我们的注意 ,现将我院近10年对Ⅰ型糖尿病治疗中11例次胰岛素性水肿病例分析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男性4例 ,女性7例 ;年龄 :<6岁1例 ,~10岁4例 ,~14岁5例 ,>14岁1例。全部病例均有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的征象 ,空腹血糖均≥7 .0mmol/L ,餐后2小时≥11 .1mmol/L或任意时间血糖≥11 .1m…  相似文献   
2.
我院是一所综合性教学医院,护理工作不仅限于临床治疗、护理、科研,同时还担负着护生、医学生以及进修人员的临床实习教学任务。因此,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问题就提到护理部议事日程上来了。  相似文献   
3.
学术背景:机体产热部位主要在线粒体,产热量主要取决于线粒体上解偶联蛋白,即位于线粒体内膜介导H+内流的跨膜蛋白质形成的“质子漏”的程度。大概有25%ATP中的代谢能是由于质子遗漏现象而被转化成热量的形式散失的。通常测定机体产热量可知晓机体能量代谢的概况,进而可研究对肥胖产生的影响。 目的:总结解偶联蛋白的作用机制、解偶联蛋白多态性与肥胖的关系及其表达的调节因素等,为肥胖发生机制及其防治工作的研究开辟新途径。 检索策略: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 1997-01/2007-07与解偶联蛋白相关的文章,检索词“Uncoupling proteins”,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1997-01/2007-07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与解偶联蛋白相关的文章,检索词“解偶联蛋白”,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另外手工检索到相关文献20篇。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①解偶联蛋白家族中各成员相关研究。②解偶联蛋白与肥胖方面的研究。③解偶联蛋白研究的临床、实验研究报道。排除标准:研究目的与本综述目的无关、重复研究的文献。阅读标题和摘要进行初筛,排除因研究目的与本研究无关者98篇,内容重复性的研究112篇,保留220篇中英文文献进一步分析。 文献评价:220篇文献中动物实验和在体、离体、细胞学实验98篇,综述、述评、讲座类文献32篇,系统评价/Meta分析15篇,临床研究75篇。共34个研究满足全部纳入标准,予以纳入。 资料综合:至今为止,在哺乳动物体内已识别出5种解偶联蛋白质。解偶联蛋白1在人体能量平衡中的作用不大。解偶联蛋白2和解偶联蛋白3与肥胖和2型糖尿病的发生可能有一定的相关性。解偶联蛋白4基因表达于大鼠脂肪组织中,并可能参与肥胖的发生发展。解偶联蛋白5则在脑与睾丸中含量高,可能与神经退行性病变有关,而与肥胖关系不大。摄食状况是影响解偶联蛋白基因表达的重要因素。 结论:解偶联蛋白与肥胖有一定的关系,可能是防治肥胖的一个有效的靶位点。  相似文献   
4.
对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内分泌科2018年10月接诊的1例Weaver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儿,女,9岁2月龄,因"发现生长较快9年"就诊。患儿出生后发现生长较快,智力反应欠佳,言语不清,视物不清,脸型长,前额突,眼距宽,内眦赘皮,鼻梁塌陷,双手足有指垫,走路步态不协调,双足呈内"八"字。基因检测:EZH2基因15号外显子c.1720A>G(p.K574E)杂合变异,国内外尚未见报道,经Sanger测序验证,未检测到患儿父母携带该变异,由于该病系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且患儿父母及胞哥均无相应症状,因此推断该突变为自发突变。结合患儿的特殊面容、临床表现及分子遗传学结果,诊断为Weaver综合征。  相似文献   
5.
顾威 《实用医技杂志》1998,5(5):336-336
<正> 小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为儿科内分泌常见病之一,是先天性甲状腺素分泌减少引起的,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容易误诊或漏诊,使患儿不能得到有效治疗,造成中枢神经系统不可逆性损害,小儿体格和智力发育障碍。我们分析了1989以来收治的本病患儿27例,提出各种误诊情况,以供临床医师借鉴。现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 本组男14例,女13例,就诊时年龄19天—4月5例,4月—1岁4例,1岁—3岁7例,3岁—6岁7例,6岁—13岁4例,患儿居住地均为非地方性甲状腺肿流行区,父母非近亲婚配,无甲状腺疾病史。本组诊断除依据临床症状和体征外,均经甲状腺功能测定,用放免法测定血清T_3、T_4均低于正常,最低T_4值为0,TSH均高于正常,最高达400MZU·L~(-1),摄骨龄片全部落后于正常同龄儿,甲状腺B超检查8例,3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研究雌性性早熟大鼠血浆褪黑素(melatonin,MT)水平,下丘脑?垂体MT受体MT1?MT2表达,探讨MT及MT受体在性发育启动和性早熟中的作用?方法:正常26日龄雌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性早熟组?性早熟干预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后者又分为青春前期组和青春期组?使用N-甲基-DL-天冬氨酸(NMA)建立雌性性早熟大鼠模型,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类似物(曲谱瑞林)干预性早熟,通过酶联免疫法检测各组大鼠夜间血浆MT促黄体生成素(LH)水平,实时定量PCR法检测下丘脑?垂体GnRH?MT1?MT2 mRNA表达?结果:各组大鼠夜间血浆MT水平无明显差异,性早熟组下丘脑及垂体MT1 mRNA表达水平均低于青春前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正常发育的青春期组比较无明显差异?与性早熟组相比,性早熟干预组下丘脑?垂体MT1 mRNA表达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下丘脑?垂体MT2表达各组间无差异?结论:雌性性早熟大鼠下丘脑?垂体MT1表达减少,GnRH类似物可上调MT1的表达?MT受体在青春期发育中可能起抑制性作用,通过下丘脑?垂体的MT受体表达的减少,减弱对中枢的抑制作用,参与正常青春发育或性早熟过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Turner综合征(TS)患儿身高标准差(SDS)落后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至2014年8月因身材矮小或生长缓慢至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34例TS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34例TS患儿,1例身高在1.1 SDS,余33例身高均在-2 SDS以下。回归分析显示,身高SDS与年龄负相关(r=-0.452,P<0.05),与体重SDS正相关(r=0.078,P<0.05),与骨龄、体质量指数、生长激素峰值、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染色体核型、雌激素、黄体生成素、促卵泡刺激素无相关性(P>0.05);按染色体核型将患儿分为45,X和嵌合体组,身高SDS均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身材矮小是TS最常见的临床表现,身高落后与年龄和体质量有关,与染色体核型无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乳腺超声检查在女性性早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乳房发育的女童200例,其中单纯性乳房早发育组54例,中枢性性早熟组112例,对照组为34例青春发育早期儿童,分别进行乳腺超声检查和雌激素(E2)?孕激素?催乳素?黄体生成素(LH)峰值?促卵泡激素(FSH)峰值?骨龄等指标的检测,分析乳房超声检查结果与激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中枢性性早熟组乳房体积较单纯性乳房早发育组及青春发育早期组明显增大(P < 0.001),卡方检验Tanner2~4期构成比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关性分析显示乳房体积与雌激素?LH峰值?LH峰值/FSH峰值?体重指数(BMI)?骨龄呈正相关,与孕酮?催乳素?年龄?FSH峰值之间没有相关性?以乳房体积为因变量,雌激素?LH峰值?LH峰值/FSH峰值?BMI为自变量,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乳房体积的影响因素,LH峰值/FSH峰值是影响乳房体积的相关因素(乳房体积=2.523 + 2.268×LH峰值/FSH峰值;P < 0.001)?结论:乳腺超声检查对乳房发育情况的评估优于Tanner分期,对单纯性乳房发育及中枢性性早熟的鉴别诊断有一定帮助,且在预测快速进展型中枢性性早熟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9.
<正>心脏就像人体的“发动机”,每时每刻都在不停地跳动,为血液的流动提供动力,并为身体运送氧气、营养物质以及激素,带走废物,保障机体基本的新陈代谢能力。冠心病是一种心脏病,是由冠状动脉病变引起的心脏疾病,全称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状动脉沿心脏表面分布,发出多个分支深入心肌进行供血,可以为心肌细胞供血以及供氧,在正常情况下有很强的代偿能力,并且可随心脏活动量变化调整心脏供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1型糖尿病(T1DM)患儿的疗效,并分析影响疗效和胰岛素用量的因素.方法 本院内分泌科2003-2008年收治的T1DM患儿68例.对其进行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将其分为初诊组和复诊组、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并酮症酸中毒(DKA)和非DKA组,观察影响使用胰岛素泵治疗效果的因素,在年龄、初诊、感染和并DKA等情况下胰岛素泵的使用情况.结果 68例患儿均予胰岛素泵强化治疗,血糖达标天数为(4.37±1.60) d,达标时胰岛素用量为(1.22±0.34) U/(kg·d);初诊组和复诊组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a>0.05);非感染组达标时间明显均较感染组、并DKA组短(Pa<0.05);与非感染组比较,感染组、并DKA组基础胰岛素用量大(Pa<0.01),小年龄组胰岛素输注管堵塞和发生低血糖例次明显多于大年龄组儿童.结论 胰岛素泵的使用在T1DM患儿存在着差别,小年龄组胰岛素泵使用要慎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