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陈奕杰  余茜  崔微  徐丽 《四川医学》2019,40(7):657-661
目的探讨不同强度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患侧运动功能及认知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在四川省人民医院康复科住院治疗的180例缺血性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高强度组(n=90)和低强度组(n=90)。两组均给予基本药物和作业治疗,高强度组每天行2次低频r TMS,低强度组每天行1次低频r TMS,共治疗2周。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者上下肢的SEP中枢传导时间(CCT)、MEP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及静息态阈值(RMT);并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功能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患侧上下肢的CCT、CMCT以及静息态阈值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FMA、MBI、MMSE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并且高强度组的治疗效果均明显优于低强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高强度低频率r TMS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和认知功能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低强度低频率r TMS。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神经促通技术配合针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方法:将96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针刺+神经促通组)32例,B组(单纯针刺组)32例, C组(单纯神经促通组)32例,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0d、60d进行评分。结果:治疗30d后,各组指标均有所提高,治疗后60d后,各组得分继续增高,A组得分增加最多,且A组明显优于B组和C组(P<0.01),B、C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神经促通技术配合针刺能提高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其疗效优于单纯神经促通技术或单纯针刺。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胃异位胰腺与胃间质瘤的临床和CT特征,以探讨可以鉴别二者的CT参数。方法 回顾性2013年1月至2021年12月所有组织学证实的胃异位胰腺患者和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的胃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胃异位胰腺与胃间质瘤的临床和CT资料差异。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病变CT特征与胃间质瘤的关系。使用ROC曲线构建鉴别二者的诊断曲线。结果 与胃异位胰腺相比,胃间质瘤患者平均年龄更大、存在相关症状比例更高、更高比例血清肿瘤标志物异常(P<0.05)。胃间质瘤病变位置多位于胃体(46.85%)和胃底(34.26%),胃异位胰腺多位于胃体内(65.00%),胃间质瘤患者的CT成像显示更高比例的坏死、钙化和更低比例的瘤周渗出(P<0.05)。ROC曲线显示病灶静脉期的CT值对鉴别间质瘤和异位胰腺具有最大曲线下面积,为0.921。结论 胃间质瘤与胃异位胰腺具有不同的CT特征,病灶静脉期的CT值对胃异位胰腺与间质瘤具有较高的鉴别效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