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目的 了解广东省东莞市镇区7岁以下小儿常见呼吸道病毒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07年2-10月东莞市石碣医院儿科门诊及病房7岁以下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的呼吸道分泌物标本340例,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A、B型(RSV-A、B型),流感病毒甲、乙型(FLU-A、B型),副流感病毒1、2、3型(PIV-1、2、3型)和人偏肺病毒(hMPV).结果 从340例呼吸道分泌物标本中检测出常见呼吸道病毒171例,阳性率为50.29%;其中RSV-A型69例(20.29%),FLU-A型39例(11.47%),hMPV 32例(9.41%),PIV3型22例(6.47%),RSV-B型9例(2.65%).在171例呼吸道病毒阳性病例中,有混合病毒感染16例,占所有病毒感染者9.36%;其中hMPV合并RSV-A感染者5例,RSV-A合并PIV-3者4例,hMPV合并FLU-A、PIV-3感染者各2例,FLU-A合并PIV-3者2例,RSV-A合并FLU-A者1例;但未见三重混合感染或多重感染.未榆测出FLU-B型及PIV-1,2型.结论 呼吸道病毒是东莞镇区7岁以下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RSV为最主要病原,其次为FLU-A和hMPV.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早产儿先天性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状况,分析其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住院的早产儿,分别采用荧光定量PCR(FQ-PCR)法和ELISA法检测脐血血清CMV IgM与DNA。同时记录新生儿和母亲的人口学信息,采用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早产儿先天性CMV感染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1315例早产儿,血清CMV IgM和(或)CMV DNA阳性者占1.98%(26/1315),CMV IgM阳性者占1.44%(19/1315),血清CMV DNA阳性者占1.14%(15/1315),CMV IgM与CMV DNA均为阳性者占0.61%(8/1315)。早产儿先天性CMV感染症状较为轻微。母亲年龄< 25岁、初次妊娠、孕期胎膜早破是早产儿先天性CMV感染的危险因素(P均< 0.05)。结论 早产儿先天性CMV感染发生率较高,以无症状感染为主。提高年轻育龄妇女对CMV的知晓率、加强早产儿先天性CMV感染的管理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喹诺酮类药物对新生大鼠关节软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喹诺酮类药物(QNS)对新生大鼠关节软骨的影响,以期为临床合理应用喹诺酮类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将100只2日龄新生大鼠随机分为5组:Ⅰ组为正常对照组,大鼠不作任何处理;Ⅱ组为正常大鼠予小剂量QNS腹腔注射;Ⅲ组为正常大鼠予大剂量QNS腹腔注射;Ⅳ组为败血症大鼠予小剂量QNS腹腔注射;Ⅴ组为败血症大鼠予大剂量QNS腹腔注射.每组20只,每组又根据处死动物的时间随机分为第7、14天2个亚组,每个亚组10只.Ⅱ组、Ⅲ组自实验开始第1天腹腔分别注射左氧氟沙星10 mg/(kg·d)、20 mg/(kg·d),1次/d,连用7 d;Ⅳ组、Ⅴ组自实验开始第1天腹腔注射金黄色葡萄球菌,在注射3 h后,腹腔分别注射左氧氟沙星10 mg/(kg·d)、20 mg/(kg·d),1次/d,连用7 d;Ⅰ组不注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任何药物.各组动物分别在实验第7、14天采取其关节软骨组织标本及血清.采用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其关节软骨组织形态学变化.采用ELISA法测定其血清Ⅱ型胶原(COLⅡ)、Ⅰ型前胶原羧基端前肽(PICP)及金属蛋白酶-3(MMP-3)水平.结果 1.光镜观察可见Ⅰ组、Ⅱ组和Ⅳ组在第7、14天软骨组织结构完整,无细胞损伤;Ⅲ组和Ⅴ组软骨表面稍粗糙,软骨细胞可见裂隙、变性,基质黏液肿胀.电镜观察可见Ⅰ组、Ⅱ组和Ⅳ组在第7、14天软骨无细胞变性、坏死,基质正常;Ⅲ组和Ⅴ组可见软骨细胞核固缩,线粒体肿胀,细胞外基质疏松,混乱.2.第7、14天Ⅲ组和Ⅴ组血清COLⅡ较Ⅰ组、Ⅱ组和Ⅳ组明显降低(Pa<0.05);Ⅰ组、Ⅱ组和Ⅳ组间血清COLⅡ无显著差异(Pa>0.05).同一组别在第7、14天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a>0.05).各组血清PICP、MMP-3在第7、14天差异均无显著性(Pa>0.05).结论 小剂量QNS对新生大鼠关节软骨无明显损伤.大剂量QNS可使新生大鼠软骨细胞形态与功能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致新生大鼠关节软骨基质中的COLⅡ水平减少,从而产生胶原刚络结构的破坏.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广东省东莞市镇区7岁以下小儿常见呼吸道病毒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07年2—10月东莞市石碣医院儿科门诊及病房7岁以下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的呼吸道分泌物标本340例,采用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A、B型(RSV—A、B型),流感病毒甲、乙型(FLU—A、B型),副流感病毒1、2、3型(PIV一1、2、3型)和人偏肺病毒(hMPV)。结果从340例呼吸道分泌物标本中检测出常见呼吸道病毒171例,阳性率为50.29%;其中RSV—A型69例(20.29%),FLU—A型39例(11.47%),hMPV32例(9.41%),PIV一3型22例(6.47%),RSV—B型9例(2.65%)。在171例呼吸道病毒阳性病例中,有混合病毒感染16例,占所有病毒感染者9.36%;其中hMPV合并RSV—A感染者5例,RSV—A合并PIV一3者4例,hMPV合并FLU—A、PIV一3感染者各2例,FLU—A合并PIV一3者2例,RSV—A合并FLU—A者1例;但未见三重混合感染或多重感染。未检测出FLU—B型及PIV一1,2型。结论呼吸道病毒是东莞镇区7岁以下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RSV为最主要病原,其次为FLU—A和hMPV。  相似文献   
5.
肖菲  江丽丹  郝金斗 《安徽医学》2015,36(9):1092-1094
目的:分析降钙素原( PCT)在儿童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诊疗中的临床价值,探讨PCT在儿童全身炎症反应治疗中的指导作用。方法177例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儿随机分为常规组(89例)和 PCT组(88例)。常规组参照国家治疗指南标准使用抗菌药物治疗;PCT组按照PCT水平决定是否使用抗菌药物,血清PCT≥0.50 ng/mL,使用抗菌药物治疗;PCT<0.50 ng/mL不使用抗菌药物。比较两组患儿的炎症标志物水平、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 PCT组治疗前后的炎症指标与常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PCT组的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监测患儿PCT水平,对于减少抗菌药物使用及缩短住院时间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从化市小儿呼吸道人类偏肺病毒(human metapenumovirus,hMPV)感染的临床与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收集6岁以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分泌物260例,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hMPV M基因,采用多重PCR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A、B型(RSV-A、RSV-B)、流感病毒甲、乙型(Flu-A、Flu-B)和副流感病毒1、2、3型(PIV-1、PIV-2、PIV-3)。随机挑选7例hMPV阳性PCR产物进行基因测序。 结果 260例标本中hMPV阳性21例(8.1%),其中发生混合感染7例(33.3%),hMPV/RSV-A 1例,hMPV/Flu-B 3例,hMPV/PIV-3 3例。2~5月份检出阳性率高于其他月份,以4月份阳性率最高。21例hMPV阳性患儿平均年龄为(5.7±3.3)月,临床表现以咳嗽、喘息、发热、憋气为主。hMPV感染患儿喘息症状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与PIV-3感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MPV阳性患儿全部诊断为下呼吸道感染。7例hMPV阳性PCR产物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的序列比对,与HMPVgz01(基因序列编号:GQ153651.1)序列同源性为97%~99%。结论 hMPV是引起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一种重要病原体,2~5月份发病率较高,以4月份发病率最高,临床表现以咳嗽、喘息、发热、憋气为主。7例hMPV阳性PCR产物核酸序列与HMPVgz01(基因序列编号:GQ153651.1)序列同源性为97%~99%。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东莞市镇区小儿呼吸道人类偏肺病毒(hMPV)感染的临床与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收集2007年2-10月东莞市石碣医院儿科门诊及病房7岁以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呼吸道分泌物标本340例,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hMPV F基因,应用多霞PCR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A、B型(RSV A、B型).流感病毒甲、乙型(Flu-A、B型),副流感病毒l、2、3型(PIV1、2、3型).并随机挑选4例hMPV阳性者PeR产物行基因测序分析.结果 340份标本中hMPV阳性者32份(9.41%),其中在阳性标本中5例并RSV感染,2例并PIV 3型、2例并Flu-B型.2-4月份检出阳性率高于5-10月份.32例hMPV感染阳性患儿平均年龄5.97个月,临床表现以发热、咳嗽、喘息为主,hMPV感染患儿临床表现与其他常见呼吸道病毒感染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32例hMPV阳性患儿诊断下呼吸道感染30例,占阳性标本的93.75%,急性上呼吸道感染2例(6.25%).4例PCR产物基因测序分析与GenBank序列同源性87%~99%.hMPV PCR产物基因序列进化数分析显示其属于2个不同的基因型,其中A基因型3例,B基因型1例.结论 hMPV是小儿呼吸道感染一种重要的病原体,小儿呼吸道hMPV感染发病率在2-4月份较高,其临床表现以咳嗽、发热、喘息为主.东莞地区小儿呼吸道感染中hMPV存在A、B 2个不同基因型,以A基因型较常见.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9,24(10):741-744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人肠病毒D68 (EV-D68)在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acute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ARTI)中的临床特征及分子流行病学特征. 方法 采集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年深圳市妇幼保健院住院及门诊年龄1月至14岁符合急性呼吸道感染(ARTI)患儿共13 472份咽拭子分泌物,使用EV通用核酸试剂盒进行肠道病毒检测,EV病毒通用核酸阳性标本通过RT-PCR扩增并测序分型. 结果 在13 472份鼻咽部拭子标本中,EV阳性病例1 222例,阳性率为9.10%,EV-D68感染患儿7例,阳性率0.05%,其VP1扩增序列分离的5株D68均与进化簇1病毒序列具有高同源性,2例与进化簇2有高同源性. 结论 EV-D68可能是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一种新的主要病原体,感染高峰季节可能在秋冬季节,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cute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ALRTI)为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9.
肖菲  江丽丹  郝金斗 《安徽医药》2015,36(9):1092-1094
目的 分析降钙素原(PCT)在儿童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诊疗中的临床价值,探讨PCT在儿童全身炎症反应治疗中的指导作用。方法 177例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儿随机分为常规组(89例)和 PCT组(88例)。常规组参照国家治疗指南标准使用抗菌药物治疗;PCT组按照PCT水平决定是否使用抗菌药物,血清PCT≥0.50 ng/mL,使用抗菌药物治疗;PCT<0.50 ng/mL不使用抗菌药物。比较两组患儿的炎症标志物水平、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 PCT组治疗前后的炎症指标与常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PCT组的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态监测患儿PCT水平,对于减少抗菌药物使用及缩短住院时间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系统评价生酮饮食(KD)治疗儿童难治性癫痫的有效率和不良反应。方法 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检索时限自建库至2021年6月30日,纳入KD治疗儿童癫痫的随机对照研究文献。采用Review Manager 5.4软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临床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14篇随机对照研究,包含1 080例病例。KD组癫痫控制发作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RR=2.13,95%CI:1.46~3.11,P<0.05)。经典KD组与改良Atkins生酮饮食(MAD)组的癫痫控制有效率(RR=1.21,95%CI:0.95~1.53,P=0.12)及不良反应率(RR=1.11,95%CI:0.81~1.53,P=0.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KD可提高难治性癫痫患儿的治疗有效率,是难治性癫痫的重要手段之一,经典KD和MAD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相当。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