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5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1年   5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笔者2000-2004年采用巨刺滞针法治疗急性肩周炎患者3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是在特殊的生物力学机制作用下,脑内发生以神经轴索肿胀、断裂、轴缩球形成为特征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临床以意识障碍为特点的临床综合征。笔者在临床观察轴索损伤患者外科常规治疗配合针刺治疗本病较单纯外科常规治疗可缩短疗程,提前复苏。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手针配合宣痹贴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文选取我院2016年4月~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90例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4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的治疗方式,试验组患者采用手针配合宣痹贴的治疗方式。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情况(采用VAS评分)及总体疗效对比。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疼痛得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P0.05),但是试验组患者的疼痛得分下降更明显,且试验组有效率为73.33%,对照组有效率为51.11%,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治疗过程中,采用手针配合宣痹贴治疗可以有效消除或减弱患者的疼痛,对于疾病的治疗具有积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偏头痛是一类有家族发病倾向的周期性发作疾病,是由于发作性血管舒缩功能不稳定以及某些体液物质暂时性改变或大脑皮质功能紊乱,使下丘脑/间脑的兴奋阈值下降所致.其为临床常见,隶属于中医之"偏头风”、"少阳经状痛”之范畴.多年来,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应用针刺的方法,独取患侧风池穴治疗偏头痛42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5.
太冲透涌泉治疗阴虚阳亢型头痛症4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冲透涌泉”治疗头痛症,为名老中医经验之精华。临证应用,屡试屡验。多年来,我们运用此法对阴虚阳亢型高血压病所致头痛症45例进行了观察,其效彰显,且立竿见影,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足三里穴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足三里出自《灵枢·本输》,别名下陵、鬼邪,为足阳明经合穴、胃下合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嵴一横指.局部有皮肤、皮下组织、胫骨前肌、趾长伸肌、小腿骨间膜、胫骨后肌.浅层分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深层分布有腓深神经肌支、胫前动脉;小腿骨间膜深面有胫神经、胫后动静脉分支或属支.经云:"合治内府",胃与肠相连,所以,被历代医家广泛运用于治疗各科急慢性疾病,对急慢性胃炎、胃神经痛、胃痉挛、胃下垂及胃肠疾患可取此以治.现代医学认为足三里对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均具有调节作用,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机体抵抗力,有强壮身体,抗御病邪之功效.临床上此穴运用广泛,根据不同的病证灵活配伍,选择适当的手法补虚泻实,或针或灸,辨证正确,施治得当,收效甚佳.现将近5 a来对足三里穴临床以及实验方面的研究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经络是人体内运行气血的通路,穴位则是人体脏腑气血输注于体表的部位,穴位研究是经络研究的基础。为开辟腧穴研究途径,以抛砖引玉,本文以脑等电位地形图为依据,初步观察了针刺内关和足三里后大脑皮层的电位变化,观报告如下:对象和方法1.受试者为3例健康成人,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25、45、65岁。2.仪器、美国Bio-Logic脑等电位地形图仪。3.穴位及操作:取穴:内关、足三里。每次只取一穴,以2寸毫针直刺,方式为小幅充高频率捻转手法(120~160次/分),局部得气后留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耳穴刺络放血合用补肾安神胶囊治疗顽固性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20例顽固性失眠患者给予点刺耳穴(耳尖、神门)配合口服补肾安神胶囊法治疗,连续治疗2个月,观察临床疗效及患者焦虑抑郁状态改变情况。结果:20例患者中痊愈7例,显效8例,有效3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0.0%,患者焦虑抑郁状态改善率为95.0%。结论:耳穴刺络放血配合补肾安神胶囊治疗顽固性失眠疗效满意,且能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  相似文献   
9.
巨刺曲池穴治疗网球肘3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
笔者2000—2004年采用巨刺滞针法治疗急性肩周炎患者3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30例患者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最小45岁,最大67岁;45~50岁12例,>50~60岁13例,>60~67岁5例;病程最短3 d,最长7 d,大多数3~5 d;右侧患者23例,左侧患者7例。1·2治疗方法施术者右手托住患者病侧肘部,轻轻做上举、后伸、外展等活动,左手于患肩部寻找压痛点,逐一做好标记,然后取健侧肩对应部位为治疗点。以28号2寸毫针刺入0.5~1.5寸,沿单方向连续捻转,人为形成滞针后,患者出现局部沉、痛等针感,然后施大幅度提插泻法1 min,并令患者做病侧肩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