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抑郁对成年癫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104例符合入组标准的成年癫痫患者被纳入本研究中。采用抑郁自评量表(CES-D)评估患者的抑郁情况,以CES-D评分≥16分作为抑郁标准将入选样本分为抑郁组和非抑郁组。分别采用癫痫患者生活质量量表-31(QOLIE-31)、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两组生活质量和社会支持情况进行评估。结果 104例癫痫患者中伴发抑郁者60例(57.7%,60/104),抑郁组患者在QOL的各项评分、总分以及社会支持各项评分均低于非抑郁组(P0.05)。结论成年癫痫患者抑郁发生率高,生活质量差,受到社会支持少,应引起社会和医务人员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疾病感知特点。方法选择疾病感知问卷(IPQ-R)中文修订版(CIPQ-R)对首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疾病感知评价,选择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患者的神经功能进行评估,选择社会支持量表(SSRS)和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Q)对患者的社会支持情况和应对方式进行评估,并对患者的疾病感知以及疾病感知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和缺血性脑卒中引起的症状情况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缺血性脑卒中患者CIPQ-R个人控制性因子、治疗控制性因子、情绪陈述因子分数偏高(21.50±2.86,18.62±2.35,17.65±5.55)。Pearson偏相关分析显示疾病急慢性因子与疾病同一性因子、严重后果因子、情绪陈述因子、个人控制性因子和治疗控制性因子显著相关(r=0.322,0.390,0.305,-0.307,-0.410,P<0.05),情绪陈述因子与严重后果因子、个人控制性因子、治疗控制性因子和疾病相关性因子显著相关(r=0.335,-0.283,-0.268,-0.263,P<0.05);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疾病感知与卒中的症状、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显著相关(r=-0.341,0.261,0.313,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具有一定的负性疾病感知,加上受疾病症状、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等的影响,许多患者会处于不良的心理应激状态,从而可能会对患者疾病的恢复和预后造成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陪护角色认知与住院病人满意度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计海霞  翟惠敏 《护理研究》2009,(12):3128-3130
[目的]分析陪护对其所承担角色的自我认知情况以及其与住院病人满意度的相关性分析。[方法]自行设计问卷,在广州某三级甲等医院采取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陪护40人和相对应的病人40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陪护者对“病人代言人”角色认知的程度最低,陪护者和病人之间在角色功能涉及的20个问题中有11个问题存在差异。[结论]应增强陪护者对“健康咨询者”“健康协调者”“病人代言人”等角色的认识,不应只重视单纯的生活照顾,应从生理、心理和社会等方面去全方位地照顾病人。  相似文献   
4.
目的 开展合肥市四里河社区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了解脑卒中高危人群危险因素暴露情况,以期制定针对性的脑卒中防治策略.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方法 ,选取合肥市四里河社区40岁以上常住居民2682例进行脑卒中风险评估,筛查出的脑卒中高危人群完善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结果 社区居民2682例中共筛查出762例脑卒中高危人群,检出率为28.41%.高危人群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高血压(86.35%)、血脂异常(62.99%)、缺乏锻炼(48.29%)、明显超重或肥胖(34.38%)、脑卒中家族史(31.76%)、糖尿病(28.22%)、吸烟(23.49%)和房颤(3.94%).高危人群男性检出率(37.92%)高于女性(22.99%)(χ2=67.970,P<0.001),男性高危人群吸烟率高于女性(χ2=240.6,P<0.001);女性脑卒中家族史危险因素暴露率高于男性(χ2=7.16,P<0.05).高危人群中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组(>15μmol/L)共867例(32.35%).脑卒中高危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率为65.08%.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显示本地人群中脑卒中最主要独立危险因素为缺乏运动(OR=33.675,95%CI22.061~49.239).结论 合肥市四里河社区脑卒中高危人群危险因素暴露水平较高,应早期识别脑卒中的高危人群,干预危险因素并规范诊治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防治脑卒中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社区脑卒中高危人群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影响因素,以期制定脑卒中早期干预策略。方法 通过入户筛查方式收集2017 年5~10月合肥市四里河社区40岁以上常住居民相关资料,共筛查出脑卒中高危人群762例,其中618例完成颈部血管超声检查,根据颈动脉IMT结果分为IMT正常组(213例)和IMT增厚组(405例),比较两组一般情况及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同型半胱氨酸(Hcy)、血脂等实验室检查结果,并记录两组存在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心房颤动或心脏瓣膜病、吸烟、很少进行体育锻炼、明显超重或肥胖及脑卒中家族史等情况,采用 logistic 回归法分析脑卒中高危人群发生IMT增厚的影响因素。结果 IMT增厚组相对于IMT正常组男性占比较高且年龄相对较大(P<0.05), IMT增厚组糖尿病暴露率高于IMT正常组(P<0.05),IMT增厚组收缩压、FPG、HbA1c、Hcy水平高于IMT正常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99)、收缩压(OR=1.018)、HbA1c(OR=1.457)和Hcy(OR=1.027)是脑卒中高危人群颈部IMT增厚的危险因素,女性为保护因素(OR=0.598)。IMT增厚组的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数目高于IMT正常组(P<0.05)。结论 性别、年龄、收缩压、HbA1c和Hcy与脑卒中高危人群IMT增厚密切相关,控制上述危险因素,有助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及进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初发脑梗死患者应对方式与情绪的相关性。方法对80例初发脑梗死患者应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自编患者一般资料调查表进行评估。结果初发脑梗死患者应对方式中排在第1位的是积极应对条目“坚持自己的立场,为自己想得到的斗争”,排在第2位的则是消极应对条目“自己安慰自己”。焦虑发生率33.8%,抑郁发生率31.3%,积极应对与焦虑(rs =-0.293)和抑郁(rs =-0.486)均呈负相关(P <0.05),但消极应对与焦虑抑郁的相关性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3的初发脑梗死患者存在焦虑抑郁情绪,医护人员若能尽早评估初发脑梗死患者的应对方式,鼓励患者采用积极应对方式,并合理利用消极应对方式的缓冲作用,将有利于促进患者的精神健康。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基于自我调节理论的护理干预能否有效改变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疾病感知和生活方式。 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确诊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0例。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出院护理,干预组患者出院后在接受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基于自我调节理论设计的干预方案,干预进行至出院后第12周。干预后,采用疾病感知量表中文修订版(CIPQ-R)和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Ⅱ(HPLPⅡ)评估两组患者疾病感知水平和生活方式情况,分析基于自我调节理论的护理干预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对两组患者住院天数、年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组间比较应用t检验,对CIPQ-R各维度得分、HPLP Ⅱ中各维度得分的组间比较采用协方差分析,对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家庭居住地、家庭月收入、医疗费用支付方式等分布情况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结果两组患者在住院天数、年龄、NIHSS评分,以及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家庭居住地、家庭月收入、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分布情况等一般资料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结束后,干预组患者CIPQ-R中严重后果、个人控制性、治疗控制性、疾病相关性、疾病周期性和情绪陈述6个维度得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86±5.26)分vs (18.64±7.20)分,F=29.869,P<0.001;(29.57±1.07)分vs (23.00±3.43)分,F=73.793,P<0.001;(21.89±0.92)分vs (18.24±3.10)分,F=35.875,P<0.001;(21.36±3.01)分vs (14.24±4.19)分,F=58.308,P<0.001;(6.71±1.69)分vs (10.64±3.26)分,F=34.877,P<0.001;(13.43±3.58)分vs (21.68±7.09)分,F=38.957,P<0.001)];干预组患者HPLP Ⅱ量表自我实现、人际关系、运动锻炼、健康责任、营养、压力管理6个维度得分及量表总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9.25±3.19)分vs (17.60±3.41)分,F=10.382,P=0.002;(22.00±4.17)分vs (18.28±4.47)分,F=19.084,P<0.001;(19.18±3.69)分vs (13.40±3.94)分,F=34.540,P<0.001;(19.36±2.75)分vs (15.52±4.32)分,F=20.764,P< 0.001;(26.61±3.10)分vs (22.52±4.04)分,F=48.887,P<0.001;(17.71±2.24)分vs (15.72±2.62)分,F=17.315,P<0.001;(124.11±14.80)分vs (103.04±16.85)分,F=41.466,P< 0.001]。 结论基于自我调节理论的健康教育可以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疾病感知并促进其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8.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疾病感知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疾病感知,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对103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疾病感知量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量表进行调查,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疾病感知量表疾病同一性因子得分为3.11±2.53分,严重后果因子得分为16.95±4.39分,情绪陈述因子得分为18.45±5.50分。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性别、家庭住址、职业、NIHSS评分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疾病感知的影响因素。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具有负性的疾病感知,医护人员应根据疾病感知的影响因素提供有针对性的健康干预。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MR扩散加权成像(DWI)、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成像(3D ASL)在鉴别脑胶质瘤术后复发与治疗后反应的诊断价值,为临床精准治疗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19年1月-2023年7月间行脑胶质瘤手术,术后放化疗1月以上,随访过程中首次出现异常强化病灶者47例,进行MRI平扫、DWI、3D ASL、增强扫描检查,分别测量DWI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和相对ADC(rADC)值、3D ASL的血流动力学参数CBF值和相对CBF(rCBF)值。利用两样本t检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来评估研究参数在鉴别治疗后反应方面的诊断与胶质瘤术后复发效能。结果 47例患者中,30例为脑胶质瘤复发,17例为治疗后反应,1.脑胶质瘤复发强化区CBF值为(119.16±18.58)mL/100g/1min,治疗后反应区的CBF值为(72.06±22.77)mL/100g/1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胶质瘤复发强化区rCBF值为3.56±1.13,放射损伤区的rCBF值为1.18±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ADC在脑胶质瘤复发和治疗后...  相似文献   
10.
我国住院患者陪护现状分析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医院的陪护率居高不下,有的医院陪护率甚至大于80.0%,远远超过了三甲医院对住院患者留陪率≤8.0%的管理要求,陪护问题已经成为医院管理的难题之一。做好医院的陪护管理工作,给患者提供优质的身心护理,是每所医院所面临的问题,也是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保证。本文从陪护现状、陪护存在的问题及陪护管理对策3个方面进行综述,让人们意识到陪护人员对患者的重要影响,并提出专职陪护发展的必要性及其存在的优势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