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
杨万才  周军  蔡小月 《重庆医学》2005,34(7):1003-1004
目的探讨MRI发现前列腺癌(PCA)骨转移的的灵敏性、特异性及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值的相关性.方法23例行MRI和21例X线(平片和CT)检查的PCA骨转移患者均经临床或病理证实,同时做了PSA检测.结果 MRI检查发现前列腺癌骨转移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为87.5%,与PSA值的相关度为89.8%;X线检查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46.7%和100%.结论 MRI是一种灵敏、简便、安全无害和经济的检查前列腺癌骨转移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小剂量骨化三醇联合碳酸司维拉姆延缓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钙化的效果。方法选取维持性血液透析126例,根据磷结合剂用药方案不同将其分为A、B和C组3组,A组30例给予碳酸钙D_3口服,B组45例给予碳酸司维拉姆口服,C组51例给予小剂量骨化三醇联合碳酸司维拉姆口服。观察比较3组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血钙、磷及甲状旁腺激素(PTH)浓度,钙磷乘积,冠状动脉和腹主动脉钙化积分,以及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3组血钙、磷及PTH浓度,钙磷乘积,以及冠状动脉和腹主动脉钙化积分总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A、B和C组血钙浓度较治疗前升高,血磷及PTH浓度较治疗前降低;A组钙磷乘积较治疗前升高,B和C组钙磷乘积较治疗前降低;A组冠状动脉和腹主动脉钙化积分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8周后,3组血钙、磷及PTH浓度,钙磷乘积,以及冠状动脉和腹主动脉钙化积分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8周后,血钙、磷、PTH浓度及钙磷乘积A组高于B组和C组,B组高于C组;冠状动脉和腹主动脉钙化积分A组高于B组和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期间,3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均较少,仅A组4例、B组1例、C组1例出现恶心、呕吐、腹胀、消化不良和便秘等消化系统反应。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应用小剂量骨化三醇联合碳酸司维拉姆相较应用碳酸钙D_3和碳酸司维拉姆降低血磷和PTH浓度效果好,且血钙浓度上升幅度小,能够延缓血管钙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罗沙司他和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Wan Fang Data、CNKI和VIP数据库,搜索数据库中从建库到2020年6月的关于比较罗沙司他和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的随机对照研究。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对纳入的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本文共纳入4篇文献,5个随机对照试验,共纳入844例患者,其中,罗沙司他组536例,促红细胞生成素组308例。Meta分析显示,使用罗沙司他治疗肾性贫血时血红蛋白的反应优于促红细胞生成素[OR=2.85,95%CI(1.65,4.9),Z=3.78,P=0.0002],对血红蛋白水平的升高效果优于促红细胞生成素[MD=0.31,95%CI(0.16,0.47),Z=3.94,P<0.0001],对总铁结合力水平的升高效果优于促红细胞生成素[MD=48.41,95%CI(38.72,58.1),Z=9.79,P<0.00001],对血清铁水平的升高效果优于促红细胞生成素[MD=15.96,95%CI(10.95,20.97),Z=6.25 P<0.00001],在亚裔人群罗沙司他对铁调素下降的影响与促红细胞生成素无显著差异[MD=14.04,95%CI(-0.52,28.6),Z=1.89,P=0.06],而在欧美人群中对下调铁调素的影响优于促红细胞生成素,[MD=-79.95,95%CI(-140.31,-19.6),Z=2.6,P=0.0009]。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较促红细胞生成素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51,95%CI(1.08,2.13),Z=2.37,P=0.02]。结论罗沙司他可以有效提高血红蛋白的水平,升高血清铁、总铁结合力的水平,效果优于促红细胞生成素。罗沙司他对铁调素下降的影响及安全性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发病机制、病理特点及诊断、治疗等方面介绍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相关肾损害的研究现况.  相似文献   
5.
血液分析仪的应用 ,使血液细胞分析精确度提高 ,特别是大大提高了实验室工作效率。但仍存在不足之处 ,如不能对单个细胞完全识别 ,特别是白血病细胞。本文报告 1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使用F - 82 0血液分析仪时因未涂片染色镜检而漏诊的情况。某女 ,31岁 ,因贫血、发热、鼻、齿龋出血 7天来我院就诊 ,用F - 82 0作常规检查 :WBC :4 3× 10 9/L ,HB2 2g/L ,PLT32× 10 9/L ;分类 :嗜中性粒细胞 (大细胞 ) 0 85,淋巴细胞 (小细胞 ) 0 15。经门诊对症治疗 ,效果不佳。反复查血常规 ,红、白、血小板更低 ,血涂片染色镜检 ,见各阶段…  相似文献   
6.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出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出现假阳性的情况较少见,现将本血站用ELISA检出HBsAg假阳性的案例作以下报道。 1临床资料某献血员,女,41岁,身高156cm,体质量51kg,血压121/70mmHg(1mmHg=0.133kPa),心率76次/,其他各项临床体检均无异常。  相似文献   
7.
8.
目的调查重庆市江津区无偿献血者血液传染性疾病的感染状况,为无偿献血招募方式和招募策略提供依据,达到减少血液报废,净化血液资源,提高血液质量的目的。方法收集江津区2008~2011年13 499人次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资料,对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梅毒抗体(抗-TP)检测不合格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3 499人次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总不合格率为4.54%,各年间总的不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ALT、HBsAg、抗-HCV、抗-HIV、抗-TP检测不合格率依次是1.65%、1.17%、0.34%、0.2%、1.3%,除ALT(P〈0.01)外,HBsAg、抗-HCV、抗-HIV、抗-TP各年间的不合格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江津区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不合格率排名依次是ALT、抗-TP、HBsAg、抗-HCV、抗-HIV,其中ALT、HBsAg不合格率呈先降后升趋势,抗-HIV不合格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抗-HCV和抗-TP呈逐年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