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7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大学生自我和谐与心理健康水平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大学生自我和谐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自我和谐量表(SCC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试了275名大学生。结果大学生总体自我和谐及“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的刻板性”因子均与心理健康状况呈显著的正相关,而且不同自我和谐水平的大学生在SCL-90上的得分有显著差异。回归分析结果进一步显示,“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的刻板性”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最大,而贫困大学生受影响的程度大于普通大学生。结论引导大学生正确评价自己是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对于贫困大学生需加强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2.
耿晓丽 《北方药学》2011,8(2):101-102
目的:探讨宫颈糜烂术后应用保妇康栓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07年9月~2010年9月宫颈糜烂患者82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微波治疗,患者在月经干净3~5天后,取截石位,常规外阴消毒,暴露宫颈,由内到外同心圆环形烧灼.观察组患者在微波治疗第5天每晚睡前阴道放置保妇康栓1枚,连续应用2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复发性口腔溃疡(ROU)病人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免疫功能的相关性。方法:2022年5月—2022年6月于山西省某三级甲等医院招募122例ROU病人作为ROU组,同期体检120名正常人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维生素D及免疫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分析ROU病人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与免疫相关细胞因子的相关性。结果:ROU组血清25-(OH)-D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U组γ干扰素(IFN-γ)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白介素-2(IL-2)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U组病人血清25-(OH)-D水平与IFN-γ水平呈正相关(r=0.238,P<0.05)。结论:ROU组病人维生素D水平降低,与IFN-γ水平有相关性,维生素D缺乏可能通过诱发自身免疫系统改变从而导致病人罹患ROU。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本区域学龄前儿童营养不良的患病情况,探讨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改善营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整群随机抽样长垣县城区两所幼儿园儿童1 280名进行身高、体重测量,调查相关资料,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学龄前儿童营养不良的相关因素.结果 (1)发生营养不良率为16.41%.(2)单因素分析显示:儿童年龄、母亲文化程度、家庭孩子数、饮食习惯、卫生习惯、爱吃零食、经常患病、母亲身高、家庭居住环境、健康教育和经济收入等因素与学龄前儿童营养不良有关联(P<0.05).(3)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经常患病(OR=1.343,P=0.035)是影响学龄前儿童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而母亲文化程度高(OR =0.607,P=0.003)、饮食习惯好(OR=0.678,P=0.003)、接受健康教育(OR =0.611,P=0.001)、家庭经济收入高(OR =0.731,P=0.026)和居住环境好(OR=0.734,P=0.041)是儿童营养不良的保护因素.结论 本区域学龄前儿童存在一定的营养不良率,经常患病、居住环境、母亲文化程度、饮食习惯、健康教育和家庭经济收入独立影响儿童营养状况,重视对家长营养知识的健康教育,改善其生活条件和饮食习惯,是提高儿童营养状况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子宫全切术和子宫肌瘤剔除术对子宫肌瘤患者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妇产科确诊的子宫肌瘤患者138例,69例行子宫全切术(全切组),69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剔除组),于术前及术后1、3、6个月测量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和雌二醇(E2),随访1年了解围绝经期症状.结果 (1)全切组术后FSH、LH水平高于术前,E2水平低于术前(P<0.05或P<0.01),而剔除组仅6个月时的LH水平高于术前;全切组术后3、6个月时的FSH、LH水平高于剔除组,1、3、6个月时的E2水平低于剔除组(P<0.05或P<0.01).(2)剔除组1、3、6个月时月经完全恢复正常率分别是4.35% 、33.33%和91.3%.全切组和剔除组术后1年内围绝经期症状发生率分别为39.13%、10.15%(x2=16.305,P =0.000).结论 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保留子宫、减少围绝经期症状、维持女性正常卵巢功能等优点,是治疗子宫肌瘤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宫颈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特征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研究手术治疗的宫颈癌患者311例,记录术中切除的淋巴结数量、部位、体积和病理结果,随访5年生存状况。结果 (1)311例患者淋巴结转移率23.8%,闭孔处转移率最高62.2%,主要沿宫旁淋巴结→闭孔→髂内、髂外→髂总→直肠旁→腹主动脉淋巴结引流途径顺次转移,3例为跳跃式转移。(2)在影响预后的多因素分析中,淋巴结转移(RR=3.524,95%CI:2.156-5.763)首先入选Cox回归模型。有、无淋巴结转移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54.5%和86.1%(χ2=33.681,P<0.01)。(3)淋巴结转移个数和转移处数的风险比分别是2.441(95%CI:1.464-4.069)和2.484(95%CI:1.119-5.517),淋巴结转移数目≤3枚、4~10枚和>10枚者5年生存率分别是80.0%、57.6%和22.5%(χ2=14.340,P<0.01)。单处淋巴结转移和多处淋巴结转移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是72.0%和43.1%(χ2=5.887,P<0.05)。结论宫颈癌淋巴结转移主要沿淋巴引流途径进行,以闭孔处转移最常见。淋巴结转移状态是影响患者预后的最强因素,转移个数和转移处数越多,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达英-35联合二甲双胍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86例按照随机系统分为常规治疗组、联合治疗组(各43例).常规治疗组单纯给予达英-35治疗;联合治疗组给予达英-35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睾酮水平、黄体生成素水平、三酰甘油水平、胆固醇水平.结果:联合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比常规治疗组高,P<0.05;治疗前两组睾酮水平、黄体生成素水平、三酰甘油水平、胆固醇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后睾酮水平、黄体生成素水平、三酰甘油水平、胆固醇水平比常规治疗组好,P<0.05.结论:达英-35联合二甲双胍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治疗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血脂水平和激素水平,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前、疫情暴发到疫情常态化3个阶段孕妇维生素D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1年5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产检的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检测维生素D水平,分析不同怀孕方式、分娩方式、年龄、孕周、胎次、胎数、季节等对维生素D水平的影响。结果:共纳入1 679例孕妇,血清25(OH)D水平为18.70(12.60,27.20)ng/mL。疫情前维生素D缺乏率为24.41%,疫情暴发期间维生素D缺乏率为51.01%,疫情常态化后维生素D缺乏率为34.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孕早期[OR=0.359,95%CI(0.257,0.502)]、孕妇年龄<35岁[OR=0.766,95%CI(0.598,0.980)]、冬季[OR=0.388,95%CI(0.290,0.520)]、春季[OR=0.350,95%CI(0.258,0.475)]及夏季[OR=1.533,95%CI(1.166,2.014)]对孕妇维生素D缺乏有影响。结论:孕妇维生素D缺乏率较高,孕期、季节、年龄是孕妇维生...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低出生体重儿(LBW)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为以后预防LBW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出生体重〈2.5 kg的活产婴儿98例作为实验组,匹配同期出生、同性别、体重≥2.5 kg的正常新生儿98例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孕产妇的围生期保健资料及产房分娩记录等,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筛选发生LBW的相关因素。结果 (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孕妇年龄、母亲身高、居住地、经济收入、孕检次、不良孕史、胎盘胎膜因素、双胎妊娠、孕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和慢性病病史与LBW的发生相关联(P〈0.05)。(2)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OR=6.473)、胎盘胎膜因素(OR=2.834)、孕检次数(OR=0.161)和孕周(OR=0.402)入选以LBW为结果变量的回归模型(P〈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盘胎膜因素是LBW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孕检次数和孕周是LBW的保护因素。增强孕期保健意识,对高危人群进行监护管理,发现问题及早治疗,是降低LBW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