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6篇
基础医学   94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5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原癌基因c-myc和jun在人胎冠状动脉发育过程中的表达与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关系.方法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胎龄分别为16周、22周(因治疗需要引产)的胎儿和意外死亡的足月胎儿冠状动脉前降支c-myc mRNA和jun mRNA的表达水平.杂交反应产物用图像分析仪(MIAS300)作定量分析.结果C-myc mRNA原位杂交反应产物与被测血管区域面积的百分比在16周、22周和足月胎儿分别是70、56和10;Jun mRNA的杂交信反应产物与被测血管区域面积的百分比在这三个时期分别是68、53和8.两个原癌基因在不同阶段的表达均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本实验首次报道c-myc和jun在人胎冠状动脉发育过程中平滑肌的表达图型,c-myc和jun在胎儿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和内膜的形成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细胞外基质纤维连接蛋白(FN)、层黏连蛋白(LN)及三维基膜Matrigel胶对平滑肌细胞黏着斑激酶(FAK)表达的影响。方法: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技术对生长在FN、LN和Matrigel胶里的平滑肌细胞FAK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生长存FN、LN和Matrigel胶里的平滑肌细胞FAK的表达依次为最高、次之和最低,各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平滑肌细胞FAK磷酸化水平和FAK的表达呈正相关,生长在FN上的平滑肌细胞FAK(py397)的表达水平最高,生长在Matrigel胶里的平滑肌表达最低。结论:细胞外基质成分及其构筑对平滑肌细胞FAK的表达具有重要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实验用 4~ 5月龄和 15~ 16月龄的 app/ ps1dtg小鼠各 5只 ,同龄野生型小鼠每个年龄组各 5只 ,用β-NADPH组织化学染色显示神经元一氧化氮合酶活性 ,刚果红组织学染色显示神经炎性斑 ,无偏性体视学计量皮质和海马神经炎斑的总体积 ,研究神经元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在 app/ ps1双转基因 (app/ ps1dtg) AD模型小鼠大脑皮质和海马的异常分布 ,探讨其在该模型小鼠及 AD患者脑内病理改变中的作用。结果显示 ,n NOS阳性神经元在各组小鼠皮质和海马内的分布没有区别 ,4~ 5月龄 app/ps1dtg小鼠皮质和海马可见神经炎斑 (NP)和营养不良性 NOS阳性神经突 (DTN) ;15~ 16月龄 app/ ps1dtg小鼠皮质和海马内NP的体积分别是 4~ 5月龄 app/ ps1dtg小鼠皮质 NP的 5倍 (P<0 .0 0 5 )和 8倍 (P<0 .0 0 1) ;15~ 16月龄 app/ ps1dtg小鼠皮质内 DTN的体积明显增大 (P<0 .0 1) ;且伴有 NOS阳性神经元形态的改变及海马 CA1 区 NOS阳性神经元数量的减少 (P<0 .0 5 ) ,DTN的形成与 NP呈正相关关系 (r=0 .85 ,P<0 .0 5 )。本实验结果表明 ,app/ ps1dtg小鼠能够模拟 AD患者脑内 NOS阳性神经元的病理改变 ,DTN的形成可能与 Aβ的毒性作用有关 ,DTN产生的 NO可能参与 app/ ps1dtg小鼠和 AD的神经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4.
补阳还五汤对红核脊髓束横断后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BYHWD)对红核脊髓束横断后神经元保护作用的影响。方法: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1.正常组;2.实验组:C3-4右侧红核脊髓束横断后灌服补阳还五汤;3.对照组:C3-4右侧红核脊髓束横断后灌服蒸馏水;用FG逆行示踪定位红核脊髓束神经元在红核的分布。动物存活8周后,Nissl染色计数红核脊髓束神经元并计算其平均截面积。结果:红核神经元的数目和平均截面积实验组分别减少了22%和35%,对照组分别减少了42%和64%。结论:BYHWT不仅提高了轴突横断后红核神经元的存活率,还对其萎缩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外源性BDNF对急性高眼压后大鼠视网膜Parvalbumin(PV),calbindin D-28k(CB)和calretinin(CR)表达的影响。方法:72只SD大鼠随机分成高眼压组、溶媒预处理高眼压组和BDNF预处理高眼压组,每组动物左眼制作急性高眼压模型,右眼为正常对照,动物分别存活1、3、7或14d。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视网膜PV、CB和CR的表达变化。结果:溶媒预处理高眼压组中PV、CB和CR的表达与高眼压组相似。高眼压组中,随着再灌时间延长,内层视网膜中PV和CB标记的神经元数先下调再逐渐恢复,而CR标记的神经元数逐渐减少;再灌1d时PV和CR具有从内核层到内网层的重新分布。在BDNF预处理高眼压组,PV、CB和CR标记的神经元数在再灌1d、7d和14d时与高眼压组比较无明显差异,但在再灌3d时,明显高于后者(P〈0.05)。结论:BDNF预处理对急性高眼压后视网膜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其再灌早期上调钙结合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探讨BDNF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脊髓前角神经元内突触素I与突触囊泡素(SYN)表达的影响。取孕14d大鼠子宫内胎鼠的脊髓腹侧部分神经元,体外有血清培养。在培养7d后,随机分成对照组、BDNF组和抗BDNF组。BDNF组培养液中加入BDNF(20ng/ml),抗BDNF组培养液中加入BDNF抗体(20μg/ml),对照组加入等量Hanks液。3d后在倒置显微镜下计数三组神经元存活数,并用NF200、MAP2、NSE的免疫组化反应对神经细胞进行鉴定。行突触素I与SYN免疫组化反应,对部分细胞行突触素ImRNA原位杂交反应,运用图像分析系统对突触素I与SYN免疫组织反应阳性产物以及突触素I原位杂交反应阳性产物作光密度分析。结果发现有血清培养时各组脊髓前角神经元的存活数无显著差异(P>0.05);BDNF组突触素I与SYN免疫反应阳性产物的平均光密度值高于其它两组,抗BDNF组最低(P<0.01)。BDNF组突触素ImRNA阳性产物的平均光密度值明显高于其它两组,抗BDNF组突触素ImRNA阳性产物的平均光密度值最低(P<0.01)。本研究结果提示BDNF对有血清培养时脊髓前角神经元的存活没有明显影响,但BDNF可明显上调培养的脊髓前角神经元内突触素I与SYN的表达。  相似文献   
7.
用免疫组织化学反应及 Nissl染色探讨了 NMDAR1及 GABAA受体α1 和α3亚单位在成年猫小脑皮质及小脑核的定位分布。结果表明 ,NMDAR1免疫反应产物主要分布在 Purkinje细胞胞质和分子层的树突 ,分子层的星形细胞和篮细胞以及颗粒细胞层的颗粒细胞和胶质细胞呈中等强度的阳性反应 ,小脑核的神经元胞质和部分突起着色明显。 GABAA受体的α1 亚单位免疫反应产物主要分布在 Purkinje细胞胞质和树突 ,分子层的星形细胞和胶质细胞呈弱阳性 ,小脑核的神经元阳性反应明显。GABAA 受体的α3亚单位免疫反应产物主要分布在 Purkinje细胞胞质和树突 ,分子层的星形细胞和篮细胞着色明显 ,胶质细胞呈免疫反应弱阳性 ,小脑核神经元及纤维着色明显。在 Purkinje细胞层 NMDAR1、GABAA受体α1 及α3亚单位免疫阳性神经元分别占 Purkinje细胞总数的 80 % ,61% ,88%。结论 :NMDAR1、GABAA受体的α1 及α3亚单位在成年猫小脑具有广泛的分布。这些受体在介导小脑的复杂功能中可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活性氧在脊髓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治疗的实验性研究在18世纪就已经开始,研究者发现兴奋性毒性、Ca2+超载、神经元凋亡与氧化应激参与了神经损伤病理过程。近期研究中活性氧学说在脊髓损伤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并有研究表明线粒体呼吸链、炎症反应中的呼吸爆发等多种途径参与了SCI后活性氧生成。本文在阐述活性氧生物学作用的同时,并结合近年来以活性氧为靶点的SCI治疗策略做一小结。  相似文献   
9.
本实验用细胞色素氧化酶组织化学方法定量地研究了7只新生大鼠作单眼摘除对上丘浅灰层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的影响,观察到与保留眼同侧的上丘浅灰层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明显地低于对侧上丘浅灰层,说明保留眼发出的同侧视网膜顶盖投射纤维不足以维持同侧上丘浅灰层的正常氧化代谢机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硫代修饰c fos反义寡脱氧核苷酸的潜在药理学价值及分子机制。方法 :建立焦虑的动物模型 ,将硫代修饰c fos反义寡脱氧核苷酸注入大鼠侧脑室 ;高架十字迷宫和空场实验评估大鼠焦虑行为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Fos蛋白表达 ,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定量。结果 :c fos反义寡核苷酸减少了下丘脑室旁核部位的Fos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 ,抑制率 5 7.0 3%。并可以拮抗应激所至的焦虑相关行为 ,与diazepam效果类似而不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结论 :提示c fos是焦虑形成机制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c fos硫代修饰反义寡核苷酸具有潜在的抗焦虑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