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目的:研究应用压力控制通气方式的肺复张手法对ARDS患者肺复张效果的影响。方法:34例ARDS病人实施气管插管机械通气,采用压力控制小潮气量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根据压力一容积曲线低位拐点(LIP)设置"最佳PEEP"为LIP+2cmH2O,维持吸入氧浓度≤0.60。都采用压力控制法肺复张技术。结果:治疗前后患者的一般情况(包括性别、平均年龄、HR、MAP、RR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PAC-RM前相比,RM后各时点PaO2、PaO2/FiO2均显著性升高(P0.05)。结论:压力控制通气方式的肺复张手法可显著增加ARDS患者的动脉氧分压(PaO2)和氧合指数(PaO2/FiO2)。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artial Splenie Enbolization,PSE)在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临床疗效。方法11例Ⅲ级以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采用Seldinge法经脾动脉造影后行明胶海绵颗粒部分性栓塞止血。右下腹麦氏点经皮穿刺放置导管引流腹腔积液。结果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对11例脾破裂患者一次性止血栓塞成功,平均手术时间30~40min,患者术后24~48h即可进食,引流通畅,技术成功率100%,全部病例治愈出院。结论外伤性脾破裂患者经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及腹腔引流术治疗疗效确切,创伤小,并发症少,保留了脾脏,维护了机体的免疫机制,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艾司洛尔对脓毒症大鼠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将雄性 SD 大鼠分为:脓毒症组(LPS 组)10只, LPS 建立大鼠模型,司洛尔组(ESM组)40只,LPS 建立大鼠模型,按艾司洛尔不同给药时机及剂量分4个亚组:A1组;A2组;B1组;B2组以及空白组(X 组)各10只。大鼠气体全麻后超声心动图法测心脏射血分数(EF%)及左室短轴缩短率(FS%);ELISA 法检测血清儿茶酚胺、肌钙蛋白(TN-I)、N 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浓度;心肌细胞匀浆提取蛋白后 ELISA 法检测β1、β2、β3受体亚型含量;观察心肌病理形态学改变以及电镜观察心肌线粒体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ESM组较 LPS 组在超声心动图中心脏射血分数(EF%)及左室短轴缩短率(FS%)均有改善(P <0.001);在儿茶酚胺浓度上 ESM组与 LPS 组没有差别(P >0.05)。在 TN-I 及 NT-proBNP 浓度上 A 组低于 B 组、A2组低于 A1组(P <0.01);在β受体亚型含量上:β1受体含量 A 组高于 B 组、A2组高于 A1组(P <0.01),β2受体含量各组(P >0.05),β3受体含量在 ESM四亚组组间(P >0.05),但ESM四亚组较 LPS 组均有减少(P <0.01);免疫组化也得到结果与心肌组织 ELISA 法测得β受体亚型的含量的结果相一致;在心肌线粒体的超微结构观察中发现,早期应用艾司洛尔可以减轻心肌线粒体的损伤。结论对于脓毒症大鼠早期应用艾司洛尔,可以上调了心肌β1受体含量,改变β肾上腺素能受体各亚型的比例;减轻心肌线粒体的损伤,改善心肌的能量代谢,提高心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改良式Lichtenstein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的疗效及优点。方法:对45例老年腹股沟疝患者,采用加强腹横筋膜强度的改良式Lichtenstein术行无张力疝修补。结果:全部患者术后次日下床活动,无明显阴囊肿胀或积液,无切口感染及手术区域慢性疼痛。随访3个月至3a无复发。结论:改良Lichtenstein术用于治疗老年腹股沟疝,安全、有效,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咪唑安定与丙泊酚在重症监护病房(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镇静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30例机械通气患者分为咪唑安定组和丙泊酚组,各15例。观察两组药物达Ramsay分级Ⅳ级所需时间、用药前及用药后1 h心率(HR)、呼吸(R)及平均动脉压(MAP)等指标。结果丙泊酚组药物起效时间、较咪唑安定组短(P<0.01)。使用前后两组HR、R及MAP等指标均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咪唑安定与丙泊酚在ICU中镇静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的疗效。方法选择经常规治疗疗效不佳的急性左心衰患者2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辅以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观察治疗后30m,2h,24h患者心率、呼吸频率、中心静脉压、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氧合指数、BNP的变化。结果经过治疗后患者CVP由入院时的(24±5)mmHg,下降到(15±3)mmHg;氧合指数由(135±20)增加到(390±33);BNP由(436±56)pg/mL下降到(167±42)pg/mL。其余相关指标也明显改善。结论应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是治疗急性左心衰的一种快速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需要气管插管的老年患者在麻醉诱导前按照血压常规输液,或在经胸超声监测下腔静脉塌陷率(IVC-CI)指导下行液体治疗,比较两组在低血压、氧代谢障碍发生率方面的差异。方法: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插管诱导前均记录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氧合指数(P/F)、中心静脉氧饱和度(ScvO2)、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Pcv-aCO2)。对照组在MAP<65 mmHg时给予500 mL平衡盐溶液15 min内快速静脉滴注;在MAP≥65 mmHg时不给予液体输注。实验组彩超测量下腔静脉直径(dIVC),根据公式计算IVC-CI,在IVC-CI≥50%给予500 mL平衡盐溶液15 min内快速静脉滴注;IVC-CI<50%,不给予液体输注。麻醉诱导后均再次记录HR、MAP、CVP、P/F、ScvO2、Pcv-aCO2。结果:实验组患者血压在诱导前后没有明显变化(P>0.05),但是患者的心率降低,CVP、P/F、ScvO2增高(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诱导后血压降低、P/F增高(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HR、CVP、Scv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论是实验组还是对照组,Pcv-aCO2虽然都有下降,但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监测下腔静脉塌陷率评估容量相对于传统的容量评估方法,具有快速、准确、不增加患者风险的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回顾性分析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COVID-19)患者的临床特征,总结治疗经验,为抗疫一线临床医生提供诊疗参考。方法选取2020年1月22日至2月18日安徽省立医院感染病院收治的79例COVID-19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普通型组55例,重型和危重型组24例。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情况、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肺部CT影像学及预后等,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方案。结果 79例COVID-19患者平均年龄为45.1±16.6岁,其中男性45例。重型和危重型组较普通组患者的发病年龄更大,男性占比更多,合并更多的基础疾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型及危重型组较普通组患者的淋巴细胞(LYM)计数、白蛋白(ALB)降低更为明显;而中性粒细胞(NEU)百分比、C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乳酸脱氢酶(LDH)、肌钙蛋白(cTnI)和尿素氮(BUN)的升高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重型和危重型组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疗的药物种类、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及鼻导管吸氧应用比例显著多于普通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截至2月18日,1例危重型患者因合并急性大面积脑梗最终死亡,34例康复出院,其余患者仍在接受治疗。结论既往伴有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更易发生重型及危重型COVID-19,且常常合并多个器官或系统的异常,临床医师应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及时做出判断并调整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