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3.
4.
目的 了解某医院临床主要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的14 851份行病原菌检测的临床标本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检测采用梅里埃ATB Expression 细菌鉴定,采用药敏分析系统对阳性标本进行抗菌药物耐药性监测,统计分析耐药菌的变迁情况。结果 14 851份临床标本,阳性标本数为3 665份,阳性率为24.68%。排名前5位的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氏菌、铜绿假单胞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肠杆菌科细菌较敏感的抗菌药物为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及阿米卡星;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的耐药率较高;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除了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呋喃妥因、奎奴普汀/达福普汀、米诺环素及夫西地酸较敏感外,对其他抗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对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敏感性较高的抗菌药物主要为多黏菌素E、阿米卡星、亚胺培南及美洛培南。结论 临床标本分离株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分离出的主要病原菌对抗菌药物呈耐药趋势。临床应遵循药敏试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 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制定防控策略。方法 对2015年1-6月入住 ICU 的132例患者进行目标性监测,并对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共监测医院感染病例18例、24例次,医院感染发生率和例次发生率分别为13.64%和18.18%。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占79.19%,其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占70.83%;医院感染病原菌以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为主,占61%;高龄、侵入性操作、基础疾病和长时间住院是ICU 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缩短患者ICU住院时间、加强高危患者管理是防控ICU医院感染发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某医院临床主要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的14 851份行病原菌检测的临床标本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检测采用梅里埃ATB Expression 细菌鉴定,采用药敏分析系统对阳性标本进行抗菌药物耐药性监测,统计分析耐药菌的变迁情况。结果 14 851份临床标本,阳性标本数为3 665份,阳性率为24.68%。排名前5位的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氏菌、铜绿假单胞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肠杆菌科细菌较敏感的抗菌药物为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及阿米卡星;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的耐药率较高;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除了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呋喃妥因、奎奴普汀/达福普汀、米诺环素及夫西地酸较敏感外,对其他抗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对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敏感性较高的抗菌药物主要为多黏菌素E、阿米卡星、亚胺培南及美洛培南。结论 临床标本分离株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分离出的主要病原菌对抗菌药物呈耐药趋势。临床应遵循药敏试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临床药师对神经外科自发性脑出血(ICH)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神经外科ICH患者30例,A医疗组2015年7月1日至2015年10月31日,B医疗组2016年4月1日至2016年7月31日入院的为干预组进行实时药学干预,同期另一医疗组为未干预组,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方法,比较干预组和未干预组患者死亡率、平均重症监护室(ICU)停留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药费/总费用、抗菌费用/药费、非感染患者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院内感染发生率、多部位感染(≥2个部位)发生率、多重耐药菌(MDR)感染发生率。结果:临床药师的干预可明显减少非感染患者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0%vs.33.3%),明显降低B治疗组的AUD(49.68 vs.85.40)、药费/总费用(0.483±0.093 vs.0.655±0.082)及A治疗组的多部位感染率(14.29%vs.40%)、MDR感染率(0%vs.40%),而不会增加死亡率。对ICU停留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抗菌费用/药费等也略有降低。结论:临床药师的参与能使ICH患者从中获益。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亚低温治疗自发性脑出血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15年1月至2017年3月收治急性自发性脑出血78例,按术后体温控制方法分为低温组(n=39)和常温组(n=39)。均采用急诊手术清除血肿。低温组术后采用全身物理降温,将直肠温度维持于34~35 ℃,3 d后缓慢复温,复温速率不超过0.5 ℃/6 h。常温组病人维持正常体温(36~37 ℃)。结果 低温组病人低温维持时间3~7 d,平均(4.7±1.6)d。低温启动前,两组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随治疗时间的延长,低温组病人心率、动脉pH值、动脉剩余碱和血清钾离子浓度显著低于常温组(P<0.05)。术后24~120 h,亚低温组病人颅内压、脑脊液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和泛素C末端水解酶L1水平均明显低于常温组(P<0.05)。低温组病人肺部感染发生率和低钾血症发生率较常温组明显增高(P<0.05)。发病后6个月,低温组病死率(30.8%)明显低于常温组(53.8%;P<0.05),低温组预后良好率(GOS评分4~5分,46.2%)明显高于常温组(20.5%;P<0.05)。结论 亚低温可降低自发性脑出血病人颅内压,保护脑组织,改善临床结局,但是治疗期间应注意早期防治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王文阳 《安徽医学》2001,22(2):60-61
目的 :为了加强医院感染管理 ,提高消毒质量 ,完善感染管理制度。方法 :根据 1997~ 1999年重点区域空气抽测、物体表面带菌状况、一次性医疗用品监测及消毒灭菌用品监测 ,用以指标针对性的提高消毒灭菌质量和健全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结果 :随着消毒质量的逐步提高、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 ,微生物监测结果的合格率逐年上升。结论 :通过医院感染微生物学监测 ,寻找感染控制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 ,从源头控制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