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皮肤病学   5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给药联合西药治疗婴幼儿喘型肺炎的疗效。方法120例喘型肺炎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治疗组60例,对照组相应给予抗病毒、抗菌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贵州康琦公司提供的平喘止咳贴(苗药巴布剂)经皮穴位敷贴。结果治疗组在平均退热时间、干啰音消失时间、湿啰音消失时间、临床症状全部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穴位外敷对婴幼儿喘型肺炎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莱菔子压迫耳穴疗法治疗假性近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假性近视是青少年学生中最常见的眼病,目前对本病没有理想的治疗方法,笔者试用中药莱菔子压迫耳穴治疗本病,取得一定疗效。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收集门诊确诊为假性近视病例,能坚持治疗者80眼,均为在校中小学生,男32眼,女48眼;平均年龄  相似文献   
3.
肝包虫病内囊摘除术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88例肝包虫病内囊摘除术的配合经验,认为术中严格无菌操作,并用10%甲醛纱垫保护切口与周围脏器;取尽子囊,摘除内囊及彻底用甲醛和过氧化氢处理,对降低该病的复发及术后囊腔感染起到一定的作用.同时严格处理使用过的器械及污物,以预防包虫病传播.  相似文献   
4.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atic inflammatory reaction syndrome,SIRS)是各种危重病发展成为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dysfunction syndrome,MODS)的基本环节.为探讨SIRS时血糖的改变以及与MODS的关系,对52例肺炎合并SIRS患儿的血糖进行动态监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治疗CO2激光术后创面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科2003-05~2005-05应用深圳市华生元基因工程发展有限公司研制的金因肽[主要成分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治疗CO2激光术后创面,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UVA、窄谱UVB阿维A治疗斑块型银屑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UVA、窄谱UVB(NB-UVB)联合阿维A治疗斑块型银屑病的疗效。方法治疗组用UVA,NB-UVB照射联合阿维A胶囊口服;对照1组用UVA,NB-UVB照射;对照2组口服阿维A胶囊。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5.0%,对照1组为72.5%,对照2组为75.0%。治疗组与对照1组、2组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UVA,NB-UVB联合阿维A治疗斑块型银屑病疗效好。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26岁,因面部出现红斑、水疱、瘙痒1周,于2006年1月14日入院诊治,患者1周前因上呼吸道感染口角处出现红斑及簇集性小水疱,有灼痛。自用蜂胶浓缩液外涂于水疱处.每日3次、外用蜂胶1d后,涂药处有灼热及疼痛,向部红肿,上有丘疹、水疱及渗液,无全身症状。出现皮损前已口服蜂胶浓缩胶囊2个多月,无任何不适。患者既往有过敏性鼻炎病史10年.体格检查: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带状疱疹45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分析带状疱疹发病年龄、平均住院日、神经痛与皮疹出现的先后顺序、其临床类型、并发症、误诊情况、发病季节及后遗神经痛的关系。方法对1999~2004年455例带状疱疹住院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带状疱疹平均发病年龄51岁,平均住院13天,先出现神经痛者198例(43.52%),临床类型:普通型368例(80.88%),特殊型87例(19.12%),带状疱疹并发肿瘤9例(1.98%),并发皮肤细菌感染者34例(7.47%);带状疱疹发病早期误诊65例(14.29%);后遗神经痛发生56例(17.18%),发病季节无明显差异。结论带状疱疹发病男性多于女性,60岁以上患者易发生后遗神经痛。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68岁,因双下肢胫前逐渐出现卵圆形中央凹陷的硬化萎缩性黄色斑块3年。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典型的类脂质渐进性坏死特征。  相似文献   
10.
血管淋巴样增生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患者男,54岁。头皮起红色结节伴瘙痒5个月余,于2004年11月就诊。患者5个月前发现头皮暗红色斑点及结节,自觉瘙痒,初起时米粒大,后皮损渐增多,结节变大,呈鲜红色及淡紫红色,抓破后易出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