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液体活检之所以能够实现,得益于多种检测技术的进步,能够检测体液中各种微量物质的变化。数字PCR技术因其对核酸的检测具有灵敏度和精密度高的特点,特别适合于液体活检中对微量核酸的定量检出。然而,数字PCR技术存在多种实现手段,因其原理不同,检测设备设计的不同,配套的试剂耗材不同,导致不同数字PCR检测体系存在各自的技术优势和不足。此外,数字PCR技术今后的发展方向主要包括技术平台的发展方向和临床运用的发展方向,也是目前学界关注的内容。该文就多种数字PCR平台的技术优势、当今已有的设备和配套产品以及数字PCR技术今后的发展方向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在髓母细胞瘤(medulloblastoma,MB)中磷酸化修饰对Suppressor of fused(Sufu)抑癌活性的调节和潜在机制。方法:免疫组化分析MB组织芯片中Sufu的表达及磷酸化水平。在MB细胞系DAOY中转染野生型Sufu或其磷酸化位点突变质粒,分别通过细胞免疫化学染色、Western blot、CCK8、EdU标记、细胞流式检测等分析Sufu的核浆分布以及转染细胞的增殖、凋亡等指标,通过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转染细胞Hedgehog(Hh)信号通路下游胶质瘤相关癌基因同源物(hlioma?associated oncogene homologue,Gli)的转录活性,Western blot检测鸟氨酸脱羧酶(ornithine decarboxylase,ODC1)的表达水平。结果:Sufu在MB组织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小脑,并呈现磷酸化的修饰状态。磷酸化Sufu主要聚集在细胞核。Sufu能抑制DAOY细胞的增殖及克隆形成,促进细胞凋亡。非磷酸化的Sufu突变体抑癌作用明显减弱。已知在Hh通路下游,Gli介导的转录活化以及ODC1介导的多胺合成增加均可以促进MB细胞的生长。磷酸化Sufu抑制Gli介导的转录活化,非磷酸化Sufu对Gli的抑制作用减弱,并促进ODC1的表达。结论:Sufu发生磷酸化修饰后,对MB的抑制作用增强,其机制可能与抑制Hh信号下游的Gli转导活性和细胞的多胺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分子标志物在浸润性膀胱微乳头型尿路上皮癌(micropapillary bladder cancer, MPBC)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南京鼓楼医院已确诊为传统尿路上皮癌(urothelial carcinoma, UC)尿液样本262例和MPBC尿液样本37例,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法检测是否存在3、7、17号染色体及p16基因的异常。结果传统UC更易发生17号染色体的多倍体(90.1%vs 67.6%,P0.01)和p16基因缺失(75.2%vs 32.4%,P0.01),而MPBC更易发生p16基因的扩增(62.6%vs 14.9%,P0.01)。结论 p16基因扩增可以作为辅助诊断MPBC的新的分子指标,并可作为诊断MPBC的有利证据。  相似文献   
4.
TP53基因在特定血液病和淋巴瘤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TP53基因是重要的抑癌基因之一,其编码的蛋白——肿瘤抑制蛋白p53能够使许多基因保持其稳定性,并调节细胞的生长、分化、衰老,避免疾病产生,被称为“基因守护者”。当TP53基因缺失、突变和调节紊乱时,将直接影响p53蛋白的功能和活性,从而导致很多肿瘤的发生;除此之外TP53的基因状态也成为判断淋巴瘤和血液病预后的重要指标。本文通过综述TP53基因缺失和突变在不同血液病和淋巴瘤中的意义,使人们对TP53基因与血液肿瘤和淋巴瘤的关系有更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目前对于临床上怀疑为胰胆管癌的患者,主要通过内窥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和细胞刷检进行术前诊断。细胞刷检病理诊断虽然特异度高,但灵敏度较低。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方法检测胆管脱落细胞中3、7、17号染色体和p16缺失,可以作为临床胆管癌辅助鉴别诊断新的方法。此项技术虽然在国外的应用和研究已超过10年,但是我国尚未见应用于临床胰胆管癌的报道。我院已开展此项技术用于胰胆管癌的辅助诊断,并已发表相应的文章,但是很多希望开展此项技术的医院尚对此项技术的操作和判读存在疑问。本文详细讲解了运用FISH检测胆管脱落细胞中3、7、17号染色体和p16缺失来辅助诊断胰胆管癌的技术和判读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中错配修复蛋白缺陷(dMMR)与NTRK基因融合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病理科2015—2019年诊断为结直肠癌的组织蜡块830例, 分别运用免疫组织化学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830例甲醛固定石蜡包埋(FFPE)肿瘤组织中错配修复蛋白表达情况以及NTRK1/2/3基因断裂情况。比较dMMR型和错配修复蛋白无缺陷(pMMR)结直肠癌中NTRK1/2/3基因融合的发生率, 进一步运用FFPE样本进行RNA Seq二代测序检测, 分析融合伴侣和融合方式。结果 830例原发性结直肠癌FFPE样本均成功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和FISH检测。dMMR病例82例(9.88%), pMMR病例748例(90.12%)。其中MLH1蛋白缺失比例为9.04%(75/830), PMS2蛋白缺失比例为9.04%(75/830), MSH2蛋白缺失比例为2.53%(21/830), MSH6蛋白缺失比例为4.10%(34/830), MLH1和PMS2共缺失比例为8.67%(72/830), MSH2和MSH6共缺失比例为2.17%(18/830)。伴有dMMR肿瘤与pM...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恶性胃肠道神经外胚层肿瘤(malignant gastrointestinal neuroectodermal tumor, MGNET)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免疫表型和分子遗传学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及治疗与预后。方法收集2例MGNET的临床病理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分析其临床特征、影像学特点、组织学特征,采用FISH检测EWSR1基因重排。结果例1女性,30岁。临床表现为腹痛黑便,小肠占位,影像学提示小肠肿瘤伴肝转移。例2女性,35岁。影像学示盆腔占位及肝占位。眼观:2例肿瘤主体均位于小肠,直径分别为5 cm和9.5 cm。镜检:2例肿瘤组织均呈实性片状排列,散在可见菊形团和假乳头状结构;肿瘤细胞形态多样;其中例2灶性区可见细胞质透明。免疫表型:2例SOX10和S-100蛋白均弥漫强阳性,部分表达神经内分泌标志物,不表达胃肠道间质肿瘤标志物、肌源性标志物、黑色素标志物等。FISH检测2例均存在EWSR1基因重排。例1患者随访18个月尚存活,例2失访。结论 MGNET非常罕见,是一种侵袭性软组织肉瘤,好发于小肠。对该肿瘤的诊断主要依据其独特的组织形态学和免疫表型特征,EWSR1融合基因检测有助于确诊及鉴别诊断。该肿瘤需与其他胃肠道的小蓝圆细胞和梭形细胞肿瘤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8.
<正>患者女性,27岁,体检发现右肾囊性占位2周余。泌尿系统CTU示右肾囊实性占位(图1),Bosniak分级Ⅳ级,囊性肾瘤可能,肾癌不排除;左肾囊肿。肾脏彩超示右肾囊性占位,MRI-肾脏平扫+增强示右肾囊实性占位,考虑肾癌可能。临床以右肾囊性占位入院,临床行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送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具有NTRK重排/扩增胃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和分子遗传学特征。方法收集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2011年1月至2020年9月确诊NTRK重排/扩增胃癌病例的临床病理资料, 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及分子病理学改变, 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共4例具有NTRK重排/扩增的胃癌病例, 患者均为男性, 年龄57~67岁(平均63岁)。肿瘤最大径范围3.5~5.2 cm(平均4.8 cm)。所有肿瘤均位于胃窦部。4例患者均行胃癌根治术, 术后进行随访。形态学方面, 所有具有NTRK重排/扩增胃癌都显示出具有肠母细胞分化胃癌的组织学特征, 表现为肿瘤细胞呈管状/乳头状排列, 可见泡状核, 胞质淡染或透明。免疫组织化学方面4例均显示Pan-TRK不同程度的细胞质阳性表达。分子病理方面所有NTRK重排/扩增胃癌均使用NTRK1/2/3分离探针进行荧光原位杂交检测, 2例出现NTRK易位, 另外2例出现NTRK扩增。2例易位病例通过RNAseq二代测序进一步验证, 证实1例NTRK1基因易位(TPM3-NTRK1融合)和1例NTRK2基因易位(NTRK2-SMCHD1融合)。结论 ...  相似文献   
10.
EWSR1-NFATC2肉瘤是罕见的小圆细胞恶性肿瘤。本文报道1例经过荧光原位杂交和二代测序检测证实的EWSR1-NFATC2肉瘤。患者为年轻男性, 股骨中段肉瘤, 影像学显示骨质破坏和软组织肿块, 组织学上肿瘤呈梁索状排列, 周围可见纤细的胶原纤维或黏液间质包绕, 肿瘤细胞略呈上皮样, 胞质透亮, 局部呈现高级别肉瘤特征。免疫表型CD99和NKX2.2阳性, EWSR1断裂探针FISH检测呈红色信号扩增和绿色信号缺失的特殊信号模式。二代测序在DNA和RNA层面均检测到EWSR1与NFATC2基因发生融合, 同时检测到第22号染色体中EWSR1 5′端所在的区段(EWSR1的第1~9号外显子)出现扩增, EWSR1 3′端所在的区段(22q12.2-q13.33)出现缺失。患者术前曾行VCD/IE(长春新碱、多柔比星和环磷酰胺与异环磷酰胺和依托泊苷交替)方案新辅助化疗6个周期, 但效果欠佳, 坏死率仅为5%。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